近期,圍繞中澳關係持續緊張一事,中國方面處於紋風不動,倒是澳大利亞動作頻頻。這其實一點也不奇怪。中國在這場貿易衝突中握有主導權,限制澳大利亞的進口商品,不會對中國自身造成太大的困擾;反觀澳大利亞,因產品出口受限,又難以找到新的替代市場,導致大量商品出現嚴重囤積,面臨巨大損失。這一局面的不斷惡化令澳方再也招架不住,於是對華態度一變再變:時而柔和,呼籲“快樂共處”;時而強硬,威脅“上告世貿”。然而,澳大利亞一日沒有認清其“錯誤行為”,那麼無論使用何種伎倆,始終都只會是白費功夫。
莫里森撤換貿易部長據澳媒12月18日報道,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宣佈,決定對內閣成員進行改組,由原教育部長丹·特翰接替原貿易部長伯明翰擔任新的貿易部長。伯明翰會被莫里森撤下“貿易部長”一職,其背後用意是不言而喻的。一直以來,伯明翰的工作就是負責中澳之間的經貿事務,但伯明翰本人的對華態度則是相當強硬,不僅多次發表過針對中國的不友好言論,還在近期澳大利亞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訴訟裡發揮主導作用。毋庸置疑,伯明翰的存在只會加劇中澳的緊張關係。
此次撤下伯明翰的“貿易部長”職位,在外媒看來,正是對華的一種表態。外媒認為,澳政府試圖以此來緩和中澳貿易爭端。與此同時,澳媒也表示,莫里森是真心想要解決問題。事實上,也不只有這些媒體是這樣認為的,澳大利亞內部也抱持類似的想法。在澳大利亞看來,“新官上任”的丹·特翰具備豐富的貿易和外交領域工作的經驗,足以一肩挑起修復中澳經貿關係的重任。
澳方還是沒認清錯誤然而,澳方顯然忽略了一點,單從貿易部長這個職位來說,僅憑一人之力,斷然無法修復兩國情誼,同樣也難以破壞兩國關係。中澳關係出現破裂的根本原因,絕非是伯明翰一人造成的。從這裡也可以明顯看出,澳方至今還沒認清真正的錯誤所在。
何況,即使丹·特翰能比伯明翰做得好,在對華問題上持以友好態度,也不一定能夠促使中澳關係重歸舊好。畢竟比起“親華”,澳大利亞或許還更樂意攀附美國打擊中國。倘若此次放過澳大利亞,那麼澳方很可能會在未來的某日反咬中國一口。這點從近期澳政府對華態度反覆的表現裡即可看出。與其如此,不如趁此機會,好好教訓澳大利亞,讓澳政府多長長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