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如果你沒接觸過基金,讓我們先從名詞解釋開始。

比如怎麼理解基金的份額、基金的淨值,怎麼看自己的盈虧,還有紅利再投資與現金分紅的選擇,等等(見圖3-3)。

圖3-3 基金份額與淨值示例

首先,我們舉個例子。如果我們是賣蘋果的,看手中的蘋果值多少錢,那一定是用蘋果數量乘以單個蘋果的價格,對吧?基金份額,就相當於蘋果的個數,是基金的計量單位,一般來說,所持有的基金的市值=持有的份額x最新的淨值。如圖3-3所示,現階段這位投資者持有的該基金份額就是6801.08份,乘以該基金最新淨值1.534,得到的結果就是持有的金額10432.86(保留兩位小數)。

那麼淨值是什麼概念呢?基金的淨值一般是指單位淨值,基金的單位淨值是指當前的基金總淨資產除以基金總份額的數字;簡單說,就是每一份額值多少錢。還有一個詞叫累計淨值,是指基金的最新單位淨值與成立以來的分紅業績之和,就是基金從成立以來所取得的累計收益,我們常常用累計淨值來觀察基金在運作期間的歷史表現。但是這個累計收益指的是整個基金的累計收益,和你看到的個人的累計收益不同,看到上圖的累計收益2229.8元了嗎?那是個人在購買這隻基金後賺的錢。

如果我們可以看到淨值在一段時間內的波動(如圖3-4),你就能夠算出基金的收益。如圖3-4中的基金,兩年以來的淨值走勢中顯示,到2018年1月23日,兩年以來它的淨值漲了60%左右。

圖3-4 根據基金淨值計算收益

最後我們說一下分紅的方法。當我們申購基金時,總會跳出類似圖3-5的一個選項,現金分紅還是分紅再投資呢?現金分紅指的是直接給你現金,打到銀行賬戶裡;紅利再投資指的是把分紅作為本金,再次進行投資。雖然現金分紅看著更加誘人,但是,紅利再投資是一種複利增值,收益著眼於未來;相比之下,現金分紅就是單利增值,收益是確定了的。順便說一句,紅利再投資是免申購費的。

圖3-5 基金的分紅形式

知道了以上內容後,我們還得知道,市場上都有什麼型別的基金。

如果從基金運作過程中能否隨時申購或者贖回來看,可分為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開放式基金,投資者可以透過基金公司、券商、銀行等機構進行交易,在買入之後,也可以在交易時間內,隨時申請贖回或者追加申購;而封閉式基金有固定的存續期,在基金設立初期,就限定了基金單位的發行總額,籌足總額後,基金即宣告成立,並進行封閉,在一定時期內不再接受新的投資。投資者日後買賣基金,都需要像買賣股票那樣,在二級市場上進行競價交易。從資金流動性上考慮,開放式基金更易於買賣操作,從而備受普通投資者的青睞。

如果按照投資標的的類別來劃分的話,基金還可以分為股票型、混合型、指數型、債券型、貨幣基金等。相信從字面上你也看得出它們的區別。從風險自低向高,依次是貨幣基金<債券基金<混合型基金<股票基金,當然,獲取高收益的可能性也依次提升。

如果我們要比較哪個具體的基金產品更好,一定得是在具體劃分了範圍之後(見表3-5),再在同類基金之中進行比較,而不能拿某股票型基金的收益,去和債券型或者貨幣型的去比,然後說怎麼虧了這麼多,再也不投了……

表3-5 不同型別基金的收益率、波動率比較

注:選擇各類基金指數,並回測其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年化收益率和波動率。

對於貨幣型基金,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以餘額寶為首的各種“寶寶類”產品了。由於其資金投向僅限於國債、央行票據、銀行定期存單等風險極低的資產,所以基本上可以視為一種與存款類似的現金管理工具。雖然理論上也存在虧損的可能,但現實中並沒有發生過。由於貨幣型基金的收益一般情況下比銀行存款利息略高,又有很好的流動性,可以隨時取用,所以我們可以把暫時不用的閒錢,放到貨幣型基金裡,多賺一毛是一毛。產品之間收益性方面差別不大,你只要選擇一個可靠的平臺進行購買即可,不需要耗神地挑選哪個更好。

而指數型基金,是按照某種指數構成的標準,購買該指數包含的全部或者大部分證券,其目的就在於達到與該指數同樣的收益水平,實現與市場同步成長。由於其採用被動式投資,所以收益情況取決於你選取了哪個指數進行“複製”,互相比較的意義也不是很大。

在所有開放式基金裡,需要仔細選擇的,一般是股票型或者混合型基金,當然,債券型基金投資起來也有些門道,接下來的章節,我們重點講講它們應該怎麼挑。

選擇透過基金投資,相較於個人投資者自己在市場上選擇投資標的,既有基金經理負責投資決策,實現專業度更高、更具紀律性的投資策略,同時具有交易手續費低廉、投資資訊透明、流動性強、資金管理規範等優勢。或許你過去也投資過基金,但是並沒有賺到錢,可那不是基金本身的錯,是你沒有用科學的方法去選擇及管理基金。從今天起,你應該重新認識它了。

只靠排名選基金,靠譜嗎

基金難有常勝將軍

唉,怎麼說呢……少年,你還是太年輕啊!老是這麼毛毛躁躁的,啥時候能賺到錢?!

為什麼不能單純按照近期收益率排名來篩選基金呢?我們曾經做過大資料測算——選取了2005年至2016年共11年的時間裡,所有的股票型、混合型基金,進行資料輪動測試,看每年表現最強的前10%的基金,在之後的表現如何。結果讓我們大跌眼鏡!

我們先來看下它們在第二年的表現(見表3-6)。

表3-6 每年表現最強的前10%基金,在隨後一年的業績表現

而更令人咋舌的是,上一年度前10%的上述基金,甚至有近一半,在第二年,連同類的平均值都無法超越。

在取得了上一年度前10%的優秀業績之後,無論是所有的混合型基金,還是其中的偏股型基金,又或者是投資策略相對自由的靈活配置型基金,在第二年,依舊可以保持住同類排名前10%成績的基金比例,分別是13.47%、17.35%和11.43%,也就是說,只有不到兩成的基金可以延續去年同樣的輝煌。而更令人咋舌的是,上一年度前10%的基金,甚至有近一半,在第二年連同類的平均值都無法超越。這一資料在股票型基金裡表現得更為“亮眼”,僅有4.44%的基金能夠在第二年維持住前一年10%的業績排名,而能跑進同類前50%的基金,竟然不足三成。

除此之外,我們又以2012年表現最好的前10名基金為例,分別追蹤了它們在之後5年的業績排名情況,結果依舊令人沮喪(見表3-7和表3-8)。

表3-7 2012年業績表現排名前10位的股票型基金在隨後5年的業績排名

表3-8 2012年業績表現排名前10位的偏股混合型基金在隨後5年的業績排名

從上面兩張表中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股票型還是偏股混合型,2012年排名Top10的優質基金,在之後的幾年間,都變得非常不穩定——有些年份排名尚可,有些年份甚至在同類型基金裡排名墊底。真的是應了那句話:歷史業績不代表未來收益。

那究竟應該怎麼看基金的盈利能力呢?

其實也不難。只要不侷限於眼下,而是篩選出過去三年、過去兩年和過去一年,以及每個自然季的同類基金排名,如果某基金連續多年、跨越牛熊週期,都始終處於同類排名的前30%,那就可以說明該基金業績確實優秀(參看圖3-6),圖中的基金在盈利能力、抗風險能力、基金經理能力和行業週期的表現上,排名較為靠前。且在近三月、今年以來、一年、三年和五年的期限內,都排在同類的前30%,總體來說比較優秀。之所以各個時間段的表現都要看,理由也很簡單——成績一直優秀的學霸和發揮不穩定偶爾會得第一的黑馬,你選哪個?當然,我們也知道這些資料並不代表未來收益,只是從這些資料裡,能夠反映出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而這對於想要獲取收益的投資人來說,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圖3-6 基金多維度分析之盈利能力分析

A股市場雖然發展多年,但尚不成熟,投資者也以個人投資者為主,更不成熟,所以版塊輪動的現象非常明顯,也就很容易出現基金經理一次“賭”對,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登上冠軍寶座的現象,但這往往不可複製。因此,在盈利能力這一維度上,應該選擇業績始終或者大部分時間是優秀或者良好的基金。

看完賺錢能力,也要看抗跌實力

衡量一隻基金的抗跌能力,我們主要的參考指標是波動率和最大回撤。看名字,估計你要暈了——這都是啥呀?

首先,這兩個指標都是衡量風險的。波動率相對好理解一些,代表基金投資回報率的波動程度。你也可以把基金的波動率理解為,它收益的取得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如果某隻基金近一年收益率很高,但波動率很大,那麼從機率學的角度來說,這個收益率的取得就有很大的偶然性;而如果某隻基金收益率很高,但波動率很小,那就說明,這是一隻風險管理做得還不錯的基金。而最大回撤,是看該基金在任一歷史時點買入後,往後推,產品淨值走到最低點時,收益率回撤幅度的最大值,也即買入產品後可能出現的最糟糕的情況。這兩個指標在一般第三方銷售平臺以及一些基金評級網站,比如晨星等,都可以查詢的到。

透過以上對這兩個指標的簡單理解,我們就能知道,看起來最大回撤和波動率越小,代表基金越好。理論上,是沒錯,但實際上我們需要辯證地來看待這兩個資料。

客觀地說,只有業績比較好的基金,同時最大回撤小、波動率小,才能說明是一隻好基金。如果是在第一項——盈利能力上看,業績比較差的基金,即使它波動率小、回撤小,也並不能說明它是一隻好的基金,只能說明它的淨值並沒有什麼波動。舉個簡單的例子,一隻基金的淨值常年都在1元到1.01元附近波動,確實波動率和最大回撤都很小,可是,你能賺到錢嗎?

所以,僅從波動率和最大回撤這兩個資料,無法單純地評判一隻基金的好壞,而是要結合收益率情況一起來看,並放到同類型基金中比較。換句話說,當你想在幾隻型別相同、業績又都比較優秀的基金中挑選,不知道應該選哪隻時,可以參考這兩個數值,進行下一步的優中選優,而不能單純地認為,最大回撤50%的基金就一定比最大回撤10%的基金差。

在實際操作中,由於基金淨值是每天變化的,這兩個數值也會不停變化,以實時反映出該基金的抗風險能力。不過,普通的投資者很難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持續監測這些資料。我們在這裡也只是做簡單介紹,想要更客觀、科學地挑選優質基金,應該是尋求專業機構的幫助和建議。

基金經理和基金公司也很重要

從前文公交車的例子中我們已經知道,買基金其實就是將你的錢,交給專業的人來進行投資管理。如果你要買的是指數型基金,那看不看基金經理,可能影響並不大。但是如果你買的是主動管理型基金,相當於你僱了一個專業操盤手幫你買一攬子股票,並且他要幫你實時關注這些股票的表現,決定什麼時候買賣,那麼,這個基金經理在基金的運作中就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如何看基金經理的能力是否夠強呢?請看圖3-7:

圖3-7 如何評判基金經理的好壞

我們建議大家最好選擇兩年以上從業經驗,業績突出且較為穩定的基金經理。穩定,要從兩方面看,一方面管理業績比較穩定,要橫向看他在整個行業中的位置,因為這考驗了基金經理的擇時能力、選股能力、面對市場下跌的應變能力,等等;另一方面,也要看基金經理任職年限的穩定性。在中國,我們對偏股型基金做過測算,基金經理平均在職年限約為1.64年,所以一個基金經理的穩定性對於一隻基金的表現至關重要。頻繁跳槽的基金經理最好不要選。

同時,一個投資能力經歷過歷史檢驗,穿越過牛熊週期的基金經理,更容易看出他的真正實力——牛市的時候大家業績都好看,比的是能否及時止盈;熊市的時候就更考驗其選股能力了,看看最大回撤,便知道其投資風格如何。

如果一個基金經理同時管理著多隻基金,也不妨看看那些產品的表現如何,這樣可以對基金經理有一個全方位的瞭解。

那什麼又算是“好”的基金公司呢?簡單說就是有歷史、口碑好、業績優、研究團隊佳。

有歷史,是要選一些成立時間較長的基金公司,最好超過5年,能夠穿越整個牛熊週期,更能幫助我們判斷在不同市場情況下,基金公司整體的投研能力和水平;口碑好,是指社會公眾、媒體等對它的評價較好,沒有什麼負面訊息;業績優,是說公司的大部分基金產品都能獲得比較好的業績表現,如果一家公司名下只有一隻基金表現比較好,那並不能稱得上是一家好的基金公司;研究團隊佳,意思是公司不只是靠一兩位明星基金經理支撐,而是有較強大的研究團隊,不至於在明星經理跳槽後,某隻基金的業績受到較大的影響。

如果能夠抓住熱點的投資主題就更好了

這一維度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是有一定操作難度的。因為市場隨時在變,如果市場行情波動較大,且熱點輪動頻繁,應該傾向於一些中小規模且風格多變、調倉靈活的基金,來捕捉市場的機會;而在市場相對平淡,出現存量資金互相博弈的行情時,一些以大型股為主要投資方向的基金,穩中有升,可能是更佳的選擇。

以上四點,是在同類型基金中挑選更優產品時,需要考量的幾個維度。我們需要綜合來看,才能挑選出更適合當前市場的基金,強化自己的基金籃子,進而增強收益。而如果想要做到更好,對於基金產品是應該進行實時監測的,如果遇到突發情況,比如更換基金經理、排名大幅下挫、熱點的輪動、基金規模較大從而認購狀態發生變化等,都應該隨時進行調整。當然,這部分確實超出了大部分普通投資者的精力範圍,有條件的情況下,還是應該尋求專業機構的建議,比如7分鐘理財的基金諮詢服務。

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個選產品的“優中擇優”的方法,主要有六步。第一,先選市場,分析哪個國家未來投資市場會比較有優勢;第二步,市場選定後,分析選中的國家裡,哪類資產適合,債權、股權和另類大概怎麼配置;第三步,選定大類資產後,想想細分領域,比如股權類的產品,偏大盤還是偏中小創,就像在2017年年中,大盤風格的基金收益率高出中小創風格基金數倍;第四步,細分領域定下來了,就看看具體哪個產品型別,比如私募基金還是公募基金;第五步,定了產品型別,就要在裡面選擇具體的產品了,也就是說哪個產品質量更好,這是挑產品。

以上這些步驟都做完了以後,就還剩最後一步,也就是第六步,就是怎麼投資的問題。一次性買還是分幾次買?怎麼管理才能讓收益更好?這個過程是很重要的。

回到之前提到的科學理財四步法中,在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比例,即“最優解”之後,你就可以透過上述資訊,挑選優質的股票型基金,放入自己的股權類資產配置中了。怎麼樣,是不是感覺摸到了些門路,一切開始變得簡單起來了呢?

我們可以透過“同類型基金中長期收益排名情況”“基金的波動率和最大回撤”“基金公司及基金經理評分”“投資主題”等四個維度,去判斷一隻基金是否值得投資,進而完成自己的股權類資產配置。當然,這幾個維度也都是動態的,所以想要獲得更好的投資回報,我們要對自己選擇的基金隨時保持關注,畢竟,投資的錢是我們自己的辛苦錢。有條件的投資者也可以尋求專業機構的建議,並進行持續的追蹤管理。

10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12月22日,個股資金淨流入超億元清單,上榜個股值得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