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服務型製造是中國製造業產業升級發展的必由之路。企業要麼就是依靠“IBM”那樣的企業實現產業升級,要麼就是成為“IBM”那樣的企業實現自我升級。

作者丨王曉濤

儘管他們最終生產的是極輕的氧氣,但他們的產品在《大國重器》中卻佔有一席之地。杭州製氧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氧”)的6套10萬等級的空分裝置——中國自主研發的每小時產生10萬立方米純氧的空分裝置,與德國林德公司數量、規格均相同的產品同場競技,更重要的是,2013年之前,中國在這一領域還是空白。

“我們不但提供了6套空分裝置,而且這6套空分裝置現場所有的建設管理都是由杭氧提供的,實際上我們不僅製造了空分裝置,而且將服務和製造結合在了一起。”11月3日,在第四屆中國服務型製造大會上,杭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蔣明道出了杭氧的願景,就是成為世界一流的空分裝置及氣體運營專家。

這家就“年齡”而言已是“古稀之年”的企業如此雄心勃勃,源於近20年來企業的鉅變。“我們以前是賣奶牛,現在是既賣奶牛又賣牛奶,是牽著奶牛賣牛奶的模式。”蔣明用風趣的比喻概括了杭氧20年來的變化,事實上,杭氧在不經意間完成了自己從傳統制造到服務型製造的巨大跨越。“裝置+氣體”的模式,使得杭氧受益匪淺,如今在亞洲空分行業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五,服務型收入超過了企業收入的60%。今天的杭氧,已經可以生產每小時產生12萬立方米純氧的空分裝置,並且80%的行業標準都是杭氧制定的。

其實,步入服務型製造發展軌道的杭氧風生水起並不奇怪。根據對幾百家企業的調研,首屆國家制造強國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服務型製造聯盟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印建安發現:凡是從事服務型製造或者享受服務型製造的企業,日子普遍都好過;凡是延續傳統的單一製造模式、“大而全”“小而全”的企業,日子普遍比較難過。他的結論是“服務型製造是中國製造業產業升級發展的必由之路”,企業要麼就是依靠“IBM”那樣的企業實現產業升級,要麼就是成為“IBM”那樣的企業實現自我升級

杭氧無疑是國內服務型製造發展的佼佼者,而放眼整個浙江,杭氧並不缺乏同行的先行者。寧波海天集團從生產製造商成為製造能力分時服務提供商;工業資訊工程服務公司從工廠數字化改造公司成為軟硬體整合、運維服務等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生意幫、中之傑等平臺對中小企業閒置製造能力進行充分調劑;報喜鳥、慈星針織實現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杭汽輪集團對汽輪機提供遠端監測、運維等全生命週期服務,等等。目前,浙江國家級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已有19家,省級示範企業和平臺達236家,形成了良好的服務型製造生態,嘉興市入選全國6個服務型製造示範城市之一。用浙江省副省長高興夫的話說,就是“成為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深入實施的一道亮麗風景線”。記者注意到,大會發布的《服務型製造區域發展指數(2020)》報告顯示,浙江、江蘇、廣東、上海、四川、福建、安徽、遼寧、雲南和河北10省市服務型製造發展領先,其中浙江名列前茅。

應該說,方興未艾的服務型製造未來的發展前景極其廣闊。印建安表示歐美製造業有“兩個70%”——一是西方發達國家的服務業佔GDP的70%;二是生產性服務業佔整個服務業比重的70%第一個70%是由第三產業構成的,第二個70%則是和生產製造相關聯的服務業。而最新資料顯示,2019年美國經濟總量中的81%是由第三產業構成的。“消費及產業升級+技術商業環境變化+資本市場高度認同”,促使“服務型製造”應運而生,而中國第三產業的比重剛過50%,較歐美的70%和美國的80%還有相當距離。他分析認為,中國與歐美之間相差的20%~30%,可能絕大部分需要和生產相關的服務業來“填空”。

今年6月,工業和資訊化部等15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促進服務型製造發展的指導意見》,檔案提出了兩個階段性目標:到2022年,新遴選培育200家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100家示範平臺、100個示範專案、20個示範城市,示範企業服務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達到30%以上。到2025年,繼續遴選培育一批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平臺、專案和城市,服務型製造發展生態體系趨於完善,服務提升製造業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作用顯著增加。

北京郵電大學副教授、中國服務型製造聯盟專家委員會委員吳俊在介紹服務型製造全國示範遴選工作時表示,無論是企業、平臺還是專案,都呈現出東部地區相對來說發展比較快,中部地區居次,西部和東北地區緊隨的態勢,我國服務型製造發展存在明顯的區域不平衡、不充分。“從2017~2018年的結果來看,東部地區的優勢在加大,但是中部地區入選的比例也在加快上升。”

不均衡同樣也是工業和資訊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江平關注的問題。他一針見血地指出:“一些行業的領軍企業和特色優勢企業,已經將研發設計和系統解決方案等作為他們的重要業務,但是有不少企業仍停留在安裝和維修這種淺表的層面,甚至還有不少企業只做製造,一點服務的理念都沒有。”同時,他認為,發展的生態不健全,也是服務型製造發展面臨的一大問題和挑戰。“目前還沒有完成有針對性的技術標準體系,我們服務型製造的標準剛剛起步,體系還不完善,基礎性公共服務還不能滿足服務型製造發展的需要。”

令人高興的是,就在第四屆中國服務型製造大會上,由工業和資訊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與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政府、杭州餘杭經濟技術開發區三方合作建立的服務型製造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同時,除了前面提到的服務型製造區域發展指數,有關單位還集中釋出了共性技術目錄編制方案,啟動了服務型製造標準化工作,而這一切,正是為在“十四五”期間實現我國服務型製造的快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 THE END ---

11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閃崩!退市!這隻曾經的徐翔概念股跌破1元,提前進入退市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