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緣故,多家港股上市的教育公司今年業績受挫,在少有的逆勢上揚公司中,希望教育就是其中之一。
近日,希望教育釋出了財年週期調整後的首份年報。據年報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8月31日的12個月,希望教育實現營收15.68億元,同比增長45.3%;利潤方面,毛利為7.77億元,同比增長54.2%;經調整毛利8.22億元,同比增長61.9%;經調整毛利率為52.4%,較去年同比增長5.4個百分點。純利4.56億元,同比增長33.5%;經調整純利5.76億元,同比增長60.8%。
由此不難看出,不管是總營收還是淨利潤,希望教育的答卷都比較亮眼。而從成本控制來看,除開併購成本外,集團原有院校成本增幅僅有15%左右,成本控制也相對穩定。
各項年報財務資料顯示,希望教育目前資產機構比較合理,其在整個四川乃至全國的民辦高校上市公司中第一梯隊的地位也將繼續保持。
招生人數大幅增加
拉動整體營收增長
截至2020年8月31日的12個月,希望教育實現營收15.6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9億元,對於增長原因,希望教育在財報中指出,主要是由於原有學校招生人數大幅增加,同時,包括鶴壁專案、崑山專案以及銀川專案在內新併購院校也被納入集團財務報表,從而拉動了整體營收的上漲。
另外,在經調整純利方面,截至2020年8月31日的12個月,集團經調整純利5.7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2億元,同比增長60.8%,希望教育表示,其增長原因除開集團多所院校的招生人數持續增加外,也受益於集團化辦學規模的優勢,同時,公司也實行了精益化管理,使成本費用得到了有效控制。
希望教育對成本的有效控制,在其財報中也有所體現。
財報顯示,2020財年,希望教育成本為7.91億元,較去年多支出2.15億元,同比增長37.5%。而在增長的成本中,有1.8億元是併購院校導致的成本增加。換句話說,成本增長中有83.75%屬於擴張成本,原有院校成本增幅僅有15%左右。
而從生均增長成本來看,財報資料顯示,2019/2020學年招收的14萬學生中,有3.6萬人來自於併購,同比1.8億的增長成本來看,生均增長成本為5000元;而內生增長1.81萬人,同比增長21%,同比3500萬左右的增長成本來看,生均增長成本僅為1900元左右。
持續併購院校
奉行擴張主義
2018年7月上市之時,希望教育旗下有8所學校,到如今,集團旗下已經擁有15所民辦學校,其中10所都是透過併購所得,而在今年嚴峻的疫情形勢下,希望教育依然沒有停下擴張的步伐。
今年3月,希望教育擬1.4億美元收購馬來西亞高等教育服務供應商英迪集團,財報中,希望教育透露,英迪國際大學擁有KDN牌照,希望教育可以向英迪國際學校輸送四倍於本校學員總數量的留學生。目前報名海外合作專案的學生已經突破17000名。
10月,希望教育收購南昌學校。截至此次公告日,南昌學校已完成交割,其財務業績將納入希望教育財報之中。
希望教育表示,完成收購後,集團還將進一步深化在江西省的產業佈局,拓展集團的辦學網路,並結合集團化管理的優勢,提升南昌學校教學水平和招生能力。
實際上,透過併購整合以及強大的運營能力,希望教育旗下的新併購學校在納入集團統一管理後實現了高速發展,財報顯示,去年,集團收購的鶴壁汽車工程職業學院、蘇州託普資訊職業技術學院、銀川能源學院新招生人數大增,平均增長率為91.6%,最高達到了166.9%。
購入世紀鼎利股份
尋求輕資產拓展路徑
一直以來,併購和自建都是希望教育對外擴張的主要模式。今年,集團位於甘肅省白銀市、河北省威縣、江西省樟樹市、重慶市忠縣的新建院校專案也均完成土地撥付,正在進行主要教學樓和宿舍樓的建設工作。
但未來,這樣的情況可能會發生一點改變,在年報中,希望教育透露,在尋求重資產外延機會的同時,也將積極探索輕資產的拓展路徑。
就在10月12日,希望教育透過全資子公司四川特驅五月花教育管理有限公司與珠海世紀鼎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訂立了股份轉讓協議,交易完成後,其將持有世紀鼎利8.8%權益。同日,雙方訂立認購協議,希望教育將持有世紀鼎利全部股本約29.8%。
希望教育指出,此次收購將豐富其業務型別,尋求更多的產業協同,特別是在職業教育領域的產業延伸方面尋求更大的突破。
據瞭解,世紀鼎利旗下主要包含兩大業務:通訊及物聯網業務和職業教育業務,包括以品牌“鼎利學院”為核心,與高校合作建立二級學院,在以輕資產模式從事職業教育方面經驗豐富。
有行業人士分析,透過此筆收購,希望教育未來仍將以高教為核心,並透過世紀鼎利加速職業教育領域佈局。“比如,希望教育仍以高等學歷制教育為核心,以重資產模式為主,繼續推進內生建設與外延併購的發展模式。而世紀鼎利未來則以高等教育服務為主,繼續透過輕資產模式,快速實現職業教育全產業鏈佈局,與希望教育原有業務形成良好互補。”
但目前,希望教育對於這筆收購以及將如何佈局職業教育全產業鏈並無太多發聲,其構想是否落地,未來希望教育能夠帶來多大的“希望”,還有待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