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你知道2020年的上歐工業園是什麼樣子的嗎?

2020年國內外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全球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失業率大幅攀升,一邊是就業難,另一邊是招工難,不管是大型企業還是小型企業亦或是個人私營,都在大環境下掙扎生存。

受國際貿易動盪的影響,沿海地區眾多外貿型產業長期處在癱瘓狀態。于都上歐工業園中,就有7成的訂單來自海外。

●以紡織業為主,多種型別企業並存

上歐工業園現有入駐工廠90餘家,以紡織廠為主,除此以外還有針織廠、電子廠、包裝廠、體育健身器材廠等。

整個上歐工業園整體情況良好,園區規模在不斷擴大,產值穩定增長,除了目前正在投入使用的廠房,還有新建設的區域,預計後年投入使用。

現有工廠內,員工人數在30-300之間不等,中等及以上規模的工廠人員較為緊缺,且工廠內人員流動性大。

員工工資計算一般有三種方式:基本工資+計件提成;計時工資;底薪+產值提成。

在以上計算方式的基礎上再加上全勤獎、加班費以及其他補貼費用等(部分企業繳納社保),就是員工的全部工資。

上歐工業園員工基本工資在1600~3500元。

●基本條件

◆住宿條件

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獨立宿舍樓,宿舍樓與廠房相鄰,宿舍內配置空調、洗手間、陽臺等,入住費用及流程以企業制度為準(大部分企業半年內免房費),企業對不入住園區的員工每月支付一定的住房補貼。

宿舍樓附近設定電動車車棚,供員工停放電動車,防止暴曬與雨淋,還可以為電動車充電。

◆伙食

員工食堂與工廠配套,一個工廠一個食堂(也有幾個工廠合用一個食堂),食堂由私人老闆承包,菜品可根據需求和價格自選(一般7元上下),不在食堂用餐的員工,企業每月給予一定的餐補費。

現代化的食堂乾淨整潔,有專人清掃室內,餐具也有專門的放置區。菜品豐富,葷素搭配,工人下班用餐時,完全可依據喜好選擇。

上歐工業園對於員工的基本伙食極為重視,能夠保障員工平時的營養需求。

飯點,員工們陸續從廠房趕來,有獨自享用午餐的,也有成群結隊的。

●新時代的紡織企業

與傳統的紡織企業最大的不同在於,現代紡織企業將智慧技術融入到日常生產中,讓科技推動生產,從而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華鼎集團是一家來自浙江的高階品牌生產商(總部位於香港),主要生產品牌服裝(如361、Volcom等),於2019年12月入駐上歐工業園。

服裝展示廳

◆智慧化操作

偌大的車間裡,工人之間的恭維相隔數米,流水線

受國外疫情影響,企業的訂單大多來自國內,龐大的市場足以消化國內的工業品,加上機械化和智慧化的運作,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環保產業鏈

讓華鼎集團賴以為傲的,是源自於自身企業文化的創新力和創造力。為了更好地紮根于都,華鼎集團將一整個環保生產線搬了過來。

將服裝廢料二次利用,製作成新的產品,諸如布袋、抱枕、再生面料等,既經濟又環保。

布袋與抱枕

再生布料

或者直接將廢料堆砌成肥料,保護植物生長。展示廳的一角,便藏著這樣一個天地,嘩啦啦的小水渠,和室內綠油油的植物,水渠兩側便是生產廢料。

遺憾的是,該企業雖然已經有一套完整的環保生產線,卻因缺乏大量的符合要求的勞動力,這條生產線實際上並沒有投入運營。

然而其環保生產的理念和實踐應當推廣和加以運用。該企業要完善該集團的綠色產業鏈、將環保與經濟齊頭並進擴大到整個上歐工業園產業叢集區,人力資源尤為重要。

●2020的難題:招工難

很多企業在2020年都面臨著“招工難”的問題,原本一個產園區可容納至少千名員工,實際廠內卻僅有100~300人,大批廠房和生產車間閒置,且整個園區人員流動頻繁,人力流失率達15%,熟練工更是難得。

實際上並非每一個企業都十分缺乏足夠的人力,一部分數十人規模的小工廠,單靠國內的訂單就足以獲得豐厚的利潤。

某工廠的負責人認為,大企業相較於小企業而言,制度更加嚴密,管理更加規範,要求每一位員工都必須遵守企業規章,因此會導致部分員工流向環境更加寬鬆的小型企業,從而導致中大型企業人力流失。

同時他還表示,廠內不招聘臨時員工,但小型企業並不拒絕短期工,可工資日結或周結,也導致大廠出現“難招人”的境況。

某企業員工則表示,儘管上歐工業園內設施齊全,學校、醫院、食堂與住宿條件都很不錯,但是與沿海地區相比,付出同樣甚至更多的努力卻獲得更少的回報,開銷更低卻也遠遠不能滿足期望。人口密集的老城區居民在上歐工業園工作的並不多,因為原本就是為了照顧家庭才回到縣城打工,但是工業園離縣城至少5公里,在路上耗時太長,除非拖家帶口,實際上仍然沒有解決問題。

所以目前來看,“招工”,仍然是上歐工業園的一項重要且艱鉅的任務,2020年經濟形勢不好,如何才能吸納更多的優質服裝人才,提高就業率,推動于都走向贛州市服裝產業“核心區”,仍有很多考驗等待著我們。

11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農夫山泉包裝瓶供應商萬凱新材上市獲受理,茅臺旗下基金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