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其實,生鮮與巨頭的緣分早已開始。2015年、2016年時,生鮮電商正如火如荼,2016年3月,易果生鮮宣佈完成C輪融資,雖然沒有說具體金額,卻著重強調這是“生鮮電商行業迄今最大筆融資”。當時的投資方是阿里巴巴和KKR集團。

四年過去,易果生鮮宣佈破產,阿里卻沒有停下自己在生鮮電商以及買菜上佈局的腳步,只是扶持的物件變成了盒馬的線上線下各種業態。

2020年,經歷死亡之年的生鮮電商,主基調“倒下”切換為“入局”。這個發展數年的行業,“入局”當然不新鮮,只是這次“入局”的主角不再是創業公司和VC,而是巨頭們。

創業與VC活躍—惡性競爭與市場淘汰—巨頭入場清掃戰場—寡頭定局,這一網際網路定律再次在生鮮電商上生效。這個曾被認為錢不是萬能的行業,最終會被再次征服嗎?

巨頭入場

家住北京南二環的林女士,體會了一把新時代的“三過家門而不入”。在生鮮電商平臺上下單的她,眼看著配送員在自己的周圍打轉,路過家門也不送。“非要卡一小時才給送到,這剛融資的錢都花哪去了?”她疑惑到。

這個平臺就是最近剛獲得融資的每日優鮮。今年,買菜成為受創嚴重的消費行業中幾乎唯一一個亮點,根據媒體統計,今年上半年的餐飲食品領域的60起、95.04億元融資中,生鮮電商共8起,但融資金額55.71億元,佔比過半。

哪怕在今年如此活躍的生鮮電商中,每日優鮮都是表現優異的。7月份,宣佈完成由中金資本旗下基金領投的新一輪4.95億美元融資,被認為是生鮮電商行業的最大筆融資;12月,宣佈獲得20億元戰略投資,由青島國信、陽光創投、青島市政府引導基金聯合投資。

生鮮電商曾經站上消費風口,獲得資本的頻頻關注,不過那是前兩年了。2018年下半年資本寒潮以來,巨頭入場、看不到盈利預期的生鮮電商,成為最受波及的行業之一。因此,每日優鮮今年來自重金的第一筆融資,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如果說今年的第一筆融資,昭示著生鮮電商這個行業的“復活”、“翻盤”,那麼12月來自青島政府的戰略投資,則已讓整個行業不再驚詫,因為“魚”雖大,但“水”更大,大“魚”已不只一條。

此後,生鮮行業完全“火”了,巨頭入局與創業公司獲投資的訊息頻頻出現。

7月以來,叮咚買菜宣佈今年營收目標從50億調高到200億;餓了麼宣佈從餐飲外賣平臺升級為生活服務平臺,推出生鮮零售;美團將原線下生鮮業務“小象事業部”改名為“買菜事業部”;大潤發入局社群生鮮,推出mini店……

融資方面,7月,誼品生鮮宣佈完成25億元融資;社群電商十薈團完成8000萬美元融資;8月,生鮮電商新發地掌鮮獲千萬級天使投資;10月,奇麟鮮品宣佈完成3000萬元A輪融資;12月,永輝彩食鮮宣佈獲得10億元A輪投資……

線上或線下,初創企業與巨頭,網際網路與傳統行業,都將目光盯上了人們的菜籃子。當然,與之前以創業公司為主不同,如今到了巨頭爭奪的時候。

十薈團聯合創始人兼CEO陳郢曾在內部信中稱,社群團購經歷上半場數千家創業企業的激烈搏殺後,迎來了“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巨頭都親自下場搏殺”的“下半場”。

從網約車,到共享單車,再到如今的生鮮行業,網際網路行業都在上演燒錢補貼—快速擴張——市場洗牌—巨頭清掃戰場的劇情。只是在生鮮行業,這個劇情走得有些快,有些急,畢竟與網約車、共享單車不同,生鮮行業更“重”,也更“傳統”。

流量: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任何一個與網際網路沾邊的行業,都可以用一個邏輯來理解,一端連著B,一端連著C。只是由於每個行業特性不同,發展上對B、C的側重不同。而生鮮行業,可以說B、C同等重要。

宣佈破產的易果生鮮,原來的母公司是易貿資訊,一個做大宗商品交易的平臺,可以說它的崛起很大一部分有賴於它在B端上的優勢。此後,阿里的注資,讓它補足了自身在C端上的優勢,有阿里平臺的流量為依靠。

至於它的衰敗,是一次在B、C兩端的優勢喪失。雖然收購了易果生鮮,但阿里後來成立了盒馬,並將流量資源從易果生鮮上抽出來,倒灌給盒馬,導致易果生鮮後來專注B端,但它在B端上的優勢不夠明顯,不足以讓它單獨活下來,這成為它從生鮮戰場上敗落的主要原因。

今年生鮮領域的火熱,其實與C端有關。受疫情期間線下消費不便的影響,生鮮電商迎來了明顯增長,哪怕此前不習慣線上生鮮消費的中老年使用者,都開始嘗試於線上下單購買。

易觀資料顯示,2020年一季度生鮮電商行業活躍使用者規模達到了4746.1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65.7%,較去年四季度增加10.7%。

比如L姓使用者表示,“疫情期間,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買菜都嘗試了一遍”,包括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此前,他只2016年、2018年在每日優鮮上下過單,一年一兩次,頻率並不高。

使用者增長和線上生鮮購買習慣的進一步養成,可以說是此次疫情給生鮮電商行業所帶來的最大機會,也是美團、京東等紛紛加碼線上生鮮,資本再次青睞生鮮電商的原因所在。隨著疫情影響消失,有些創業企業仍然面臨流量增長困境,巨頭們的優勢反倒突出出來。

另一方面,阿里、美團、京東、拼多多這些網際網路巨頭,同時也是流量巨頭,在進入買菜市場時可以導流,發揮自己的流量優勢。甚至它們可以憑藉自身的流量優勢,再次對生鮮電商市場進行使用者再教育。

近年來,生鮮電商已經從一線市場蔓延到二三線市場。易觀資料顯示,2019年超一線和一線城市生鮮電商消費佔比達78.2%,其中一線城市使用者佔比提升了7.1%,同時二三線城市使用者佔比也有所提升。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這是生鮮電商下半場的現實。

供應鏈:成也冷鏈,敗也冷鏈

在暢想生鮮電商未來發展時,很多人以生鮮電商滲透率不足5%、電商整體滲透率近20%來強調生鮮電商的前景之大。但實際上,與電商不同,生鮮電商面臨的是更高成本的流量獲取,以及來自自身生鮮供應鏈的挑戰。

首先是複製挑戰。零售除了是門效率生意,同時也是一門規模生意,尤其是對於估值攀升、融資不斷的每日優鮮來說,規模是它必須接受的命題。而與電商不同,生鮮電商的複製門檻更高,因為在每一個城市的複製背後,都需要冷鏈倉儲的率先鋪設。

每日優鮮也曾在融資後提出了進行規模擴張的“百城萬倉億戶”計劃,而在種種現實面前,這一計劃並未實現。今年融資後,每日優鮮曾表達了類似的意願,合夥人兼CFO(首席財務官)王珺表示將把資金投入到智慧連鎖技術和產地供應鏈能力的打造上。

“BAT人才不是問題、錢不是問題、客流也不是問題。這就折射出這個行業裡面一些特殊的東西:它需要時間的積累,需要長期對這件事情的認識提升。” 易果生鮮創始人金光磊曾在2015年獲得阿里融資時強調了供應鏈建設的重要性。

而現在,經過五年的探索,巨頭們顯然在創業公司們的發展與倒下中學到了足夠的東西,在生鮮冷鏈的建設上有了自己的“心得”,阿里自己做起來了盒馬,今年進入買菜市場的拼多多更是一開始就從水果做起。

幾年來,隨著前端生鮮電商頻起,電商行業經歷了一次有關生鮮的再培育,從如何獲客,會員運營,再到生鮮冷鏈基礎設施建設,相關行業均囊括其中。

近些年來,生鮮電商市場融資從前端平臺,蔓延到後端供應鏈上:快消供應鏈平臺鮮世紀曾完成B輪億元融資,專注冷凍食品供應鏈的B2B電商平臺凍品線上曾獲得順為資本的1.2億元B輪投資,生鮮電商供應鏈解決方案運營商九曳供應鏈曾獲得數億元C輪融資……

如果說幾年前供應鏈成為巨頭入駐生鮮電商的障礙,那麼隨著近年來生鮮供應鏈基礎設施的搭建,巨頭們的入駐之路已經平坦許多。但是,它們仍然面臨盈利難題。

今年頻頻完成融資的每日優鮮可以說是生鮮電商創業公司領域的“巨頭”,選擇的正是自建物流。7月份融資後,每日優鮮方面稱,其已在成本側實現了全國範圍的盈利性增長,其前置倉的損耗率低至1%——盈利情況離不開“成本側”、“前置倉”這些字首與修飾。

現在的生鮮電商仍然是一個資本與燒錢遊戲,供應鏈運營與如何盈利,都是困擾生鮮電商的難題之一,無論是對於創業企業來說,還是巨頭來說。

只是與創業企業相比,有流量、有資本的巨頭們有著足夠的試錯空間,盒馬小站曾採用純前置倉模式,今年年初就予以了否定,並最終升級為盒馬mini。

生鮮電商行業的進入門檻已經很高,尤其是要做到全品類,對於初創公司而言未來會越來越難,曾在阿里旗下、最終倒閉的易果生鮮曾感慨道。生鮮電商下半場,難度可想而知,易果只是第一個,下一個倒下的會是誰?

結語

生鮮電商,同樣是一個“贏者通吃”的產業,所謂“贏者”有兩重考量,一重是C端流量端,一端是供應鏈端,一個立得住的平臺至少需要佔其一。當然,也有兩者都佔的,但少不了巨頭扶持。

但哪怕有資本,是巨頭,生鮮電商領域的一切也必須小心翼翼,資本從來只是助推器,不是催化劑,尤其買菜本身關乎國計民生。任何一個領域,任何一個行業,都會面臨新舊交鋒,新的戰勝舊的,是為創新。交鋒就會有傷亡,買菜等國計民生領域的交鋒需要慎之又慎。

11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二股東搞事!TCL高層迴歸,花樣年幾大謎團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