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過去,人們強調國際儲備的務實作用,即實實在在地用“真金白銀”去滿足進口、支付債務和干預外匯市場的需要。然而,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生的一系列的危機,在相當程度上改變了外匯儲備的功能。我們分析了這些危機所帶來的啟示:

第一,發展中國家在實體經濟、金融體系方面普遍存在脆弱性,而這些因素極易誘發國際投機資本對一國貨幣的衝擊。

第二,在金融全球化逐步深化的背景下,由於國際投機資本規模異常龐大,發展中國家單純依靠外匯儲備來維持固定匯率制度,是徒勞無功的。

第三,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小型的經濟體的小貨幣存在的合理性已經逐步喪失。

亞洲金融危機暴露了發展中國家堅持固定匯率制方面的弱勢,因此,全球形成了一個從固定匯率制轉向浮動匯率制的潮流。這中間也出現了問題。

根據經濟學理論,在浮動匯率制下,各國貨幣當局對外匯市場的干預將大大減少,也不必保有大量國際儲備,然而,發展中國家和轉軌國家在大規模地放棄了固定匯率制之後,他們的外匯儲備反而快速增加了。現在,全世界3.5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接近2/3在亞洲,而美元集團、歐元集團卻在大規模地減少國內儲備。同時,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轉軌國家對匯率的干預比過去更厲害了。

要解釋這些現象,需要對儲備功能進行重新認識。具體地說,目前發展中國家持有大量外匯儲備,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國際儲備可以提高貨幣政策信譽,穩定匯率預期。根據新理論,國際儲備主要不是為了用,而是為了保持人們對本國貨幣的信心,保持政府對市場的最後干預能力。

在這種新的格局下,各國名義上放棄了固定匯率制度,但實際上又通過高額外匯儲備維持著相對穩定的匯率水平,使得國際投機資本難以對匯率走勢進行準確的預期。“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是最好的貨幣政策。此外,同固定匯率制下貨幣當局對匯率穩定的公開承諾相比,浮動匯率制下貨幣當局在擁有高額外匯儲備後,對匯率穩定的非公開承諾更具有可信度。

第二,充足的國際儲備可以弱化貨幣替代的風險。只要匯率是固定的,貨幣替代便難以避免。但是,在浮動匯率制和高額國際儲備組合的情況下,貨幣替代便不一定有利可圖,於是便不易發生。貨幣替代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具有不利影響,會削弱一國的貨幣主權和金融主權,從而使該國經濟事實上成為貨幣強國的附庸。

第三,國際儲備可以增加國家財力。迄今為止,很多人在評論中國的金融體系時,都覺得壞得不得了,但一想中國還有6600多億美金的儲備,人們對這個體系的信心就大大地提高了。這就是國際儲備作為國家財力的一種體現。

談到中國的國際儲備,有幾個問題需要明確。

在中國的外匯儲備統計中,掌握在居民手中的外匯存款是不算在內的。到2004年底,據官方統計,這筆外匯存款約2000億美元,其中,居民和企業各佔一半。另外,據美聯儲估計,還有約1000億美元的現鈔在中國流通。這些外匯資金都是歷史積累下來的,其來源也難以說清楚。

本來,這筆外匯資金掌握在民間,居民一般不會拿來換成人民幣。然而,近幾年人民幣升值的說法不絕於耳,搞得人心惶惶,凡有人民幣升值的傳言,就會造成銀行系統中居民外匯存款的淨額減少。這些錢被賣給銀行,銀行再反手賣給央行,形成外匯儲備的增加,而且,這筆外匯儲備的增加並不反映在當年的國際收支平衡表中。

第二,國際儲備的收益。近來,坊間有關國際儲備的很多說法,說中國的儲備收益很低,積累那麼多儲備純屬浪費。由於儲備收益的數字是絕對機密,貨幣當局不可能出面予以澄清,一般人也不知實情。但是,可以通過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投資收益流動數字來間接推測中國外匯儲備的收益狀況。應當說,中國外匯儲備的收益是很好的,坊間的說法不可靠。

但是,並不是說外匯儲備大幅增長沒有任何問題。他說,主要問題有二:

一是對貨幣政策的衝擊太大。它通過外匯佔款使我們的貨幣供應量大規模增加,而我們現在又缺乏對衝手段;

第二,外匯儲備的高速增長以及由它引致的很多問題,導致了中國同世界很多國家,主要是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經濟摩擦增大;

第三,是外匯儲備的幣種風險。除此之外,還有同其他巨集觀經濟政策協調的問題,等等。

根據上述分析,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國家外匯儲備大規模的增加可能是一個長期現象,只要亞洲地區不建立某種形式的貨幣聯盟,只要全球貨幣制度不統一,除了美國和歐盟國家之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其中亞洲國家和地區尤甚,就必須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

換言之,要改變目前這樣一種狀態,根本的解決辦法,

一是形成新的國際貨幣制度,形成新的國際儲備資產的產生方式;

二是形成亞洲貨幣區,以與美元和歐元兩大貨幣區相抗衡。這是我們今後一個相當長時期的任務,

外匯市場就是這麼一個一旦了解之後就再也不想離開的市場,在中國即將迎來井噴的發展時代,是投資者的一個福音,是金融從業人員的一個福音!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怡亞通的科創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