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緊扣 “一個要務、三個生態”思路,聚力“三大攻堅戰”,著力產業轉型升級,全力推動高品質發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的良好態勢。
一、綜 合
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初步核算,201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09.87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1.81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108.89億元,增長7.9%;第三產業增加值149.17億元,增長9.7%。按年均常住人口測算,全市人均GDP為44551元,增長7.4%。
經濟品質明顯提升。三次產業結構優化為16.7:35.2:48.1,二、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83.3%,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第一、二、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8%、36%和5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9.64億元,增長16.2%,稅收所佔比重為82.6%,比上年提高3.4個百分點。
重大風險防控有力。堅持風險聯防聯控,嚴防政府性債務風險,築牢了高品質發展“防火牆”。全年停、緩、調、撤專案5個,涉及金額10.2億元。出臺財政財務管理制度,鎮村財務管理和市直單位專項資金監管進一步加強。科學制定十年化債方案,化解政府隱性債務14.82億元。
新型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取得新進展。工業保持較快增長,2018年,全部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4.6%,拉動經濟增長2.8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32.4%。農業產業化水平加快提升。2018年新發展家庭農場100家,專業合作社214家,全市家庭農場已達102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已達1142個。至2018年止全市共有市級以上龍頭企業66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6家,益陽市級龍頭企業60家。全市“三品一標”獲證企業19家,獲證產品個數132個,獲證產量28萬噸。我市全國25.3萬畝綠色水稻原料基地第二次續報順利通過了省農業委專家的驗收。2018年6月“沅江蘆筍”已列入湖南省“一縣一特”主導特色產業發展指導目錄。城市建立全面推進,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升。2018年城鎮化率為53.02%,比上年提高1.02個百分點。
為民辦實事全面完成。12件14項重點民生實事專案指標全部按時完成或超額完成。城鎮新增就業5400人,完成率101.89%。自然村通水泥(瀝青)路186.31公里,完成率200.33%。提質改造農村公路24.5公里,完成率109.32%。完成14個縣級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整治,完成率100%。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8600人,完成率100%。改造和完善行政村10千伏及以下配電網(完成投資900萬元15個村),完成率100%。農村危房改造841戶,完成率100%。完成城鎮1個黑臭水體整治(6000萬),完成率100%。城鎮棚戶區改造1287套,完成率100%。基本消除義務教育超大班額,消除超大班額班級數117個,完成率169.57%。農村適齡婦女“兩癌”免費檢查10080人,完成率100.8%。孕產婦免費產前篩查4500人,完成率100%。提高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和救助水平,全部按標準發放到位。
二、農 業
農業生產穩定發展。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2.71億元,比上年增長3.8%。其中農業產值43.17億元,增長3.2%;林業產值1.18億元,下降3.6%;牧業產值17.33億元,增長1.5%;漁業產值26.15億元,增長6.3%;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4.88億元,增長7.8%。全年出欄肉豬59.54萬頭,下降1.5%;出籠家禽372.59萬羽,增長2.7%;水產品產量16.11萬噸,增長10%。
種植結構略有變化。全年農作物種植面積227.4萬畝,比上年增長0.5%。糧食播種面積113.81萬畝,下降2.2%,其中稻穀108.58萬畝,下降2.4%;棉花種植面積1.95萬畝,下降41.6%;油料種植面積46.75萬畝,增長3.9%;苧麻種植面積450畝,下降6.3%;蔬菜種植面積36.66萬畝,增長8.5%。
2018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水利建設加快推進。2018年總投資35918.2萬元,重點推進堤垸加固、農村飲水、中小河流治理、水生態環境整治與修復等十大類水利工程。完成共雙茶垸堤垸加固工程安全區、安全臺、道路、堤防建設;完成沈家灣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完成全市11個鄉鎮的水廠進行水質改造提升;完成塞陽運河兩岸各3.3公里治理;實施大通湖垸東西片補水工程新建2處泵站,護砌渠道31.3km,維修涵閘79座、新建涵閘5座;完成南大膳鎮、胭脂湖街道高效節水灌溉試點專案;完成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維修、1處中型水庫和1處泵站維修;加快水生態環境整治與修復工程,溝渠清淤1656公里,塘壩清淤263處,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5.9平方公里、整治小型水利水保工程23處;完成草尾鎮、南嘴鎮低壓管道灌溉噴灌工程建設5430畝。
現代林業穩步推進。2018年沅江市人工造林3200公頃,森林撫育面積4000公頃,零星植樹142萬株。
三、工業和建築業
工業經濟較快增長。2018年,全市共有16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規模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2.5%。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8.1%。沅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規模工業產值 (省級認可有園區程式碼企業,含船舶產業園)增長11.6%。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佔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為57.7%。
2014年-2018年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
骨幹企業個數增加。全市規模企業年產值過億元的有110家,比上年增加5家;年產值過5億元的有21家,比上年增加了2家。骨幹企業有辣妹子、鑫海股份、新馬製衣等,這些骨幹企業成為推動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多數產品產量增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服裝372.2萬件,增長18.9%;軟飲料6.6萬噸,增長15.8%;紗2.5萬噸,增長13.6%;起重機7.5萬噸,增長19%;民用鋼質船舶32.8萬載重噸,下降8.9%;大米42萬噸,增長1.2%;罐頭6萬噸,增長27.7%;機制紙28.7萬噸,增加12.1%。
工業經濟效益趨穩向好。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2.6%;應交增值稅為2.24億元,增長4.9%;虧損企業虧損總額為0.07億元,下降50.8%。全年實現利潤總額20.9億元,增長18.4%。
建築業較快發展。全市實現建築業增加值8.49億元,同比增長4.1%。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企業17家,完成產值32.78億元,增長8.1%。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13.08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85.21萬平方米。從事建築業活動的從業人員平均人數為6955人,增長0.4%。
四、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持續增長。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9%。施工專案共166個,本年投產專案81個。5000萬元以上專案73個,完成投資額佔全部投資的比重為82.6%。
民生投資增幅較快。分經濟型別看,國有投資同比增長17%;非國有投資同比下降4.8%。民間投資同比下降9.9%,佔全部投資的比重為38.3%,比上年下降24.5個百分點。分投資方向看,民生投資同比增長79.0%;生態投資同比增長12.4%;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7.4%;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8.0%;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9.5%。
房地產投資穩步增長。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13.70億元,比上年增長8.4%。其中,住宅投資11.36億元,增長3.1%。商品房銷售面積67.55萬平方米,增長7.1%。其中,住宅銷售面積59.60萬平方米,增長18.3%。商品房銷售額22.02億元,增長13.2%。其中,住宅銷售額16.70億元,增長23.1%。
五、國內貿易
消費市場繁榮活躍。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9.85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其中城鎮零售額85.72億元,增長10.3%;農村零售額14.13億元,增長10.0%。分行業零售額中,批發業零售額10.97億元,增長10.3%;零售業零售額73.44億元,增長10.3%;住宿業零售額3.43億元,增長10.1%;餐飲業零售額12.01億元,增長10.0%。
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分類情況
2014年-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其增長速度
多數消費品快速增長。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1. 1%。分類別看,糧油、食品類增長18%;金銀珠寶類增長41.5%;日用品類增長13.8%;五金、電料類增長26.5%;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49%;石油及製品類增長7.6%;汽車類增長1.7%。
六、對外經濟和旅遊
招商引資成果豐碩。全市引進市域外資金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2.88億元,引進境內省外資金預計62.72億元,引進境外資金預計3621萬美元。“三新專案”中,新簽約專案34個,新開工專案30個,新投產專案36個,第二屆益商大會簽約盛隆綠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泗湖山農業觀光園、湖南新馬製衣有限公司成衣生產、湖南虹光置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紅木傢俱產業園等6個專案,總投資額19.86億元;第二屆洞庭湖生態文化旅遊暨水上運動節簽約金蝶國際軟體集團有限公司兩湖新區賽艇運動建設、湖南精駿機械科技有限公司自動化裝置、環保產品研發製造、武漢火鳳凰雲端計算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沅江農商互聯產業基地建設等18個專案,總投資50億元。
旅遊業快速發展。成功舉辦“第二屆洞庭湖生態文化旅遊暨水上運動節”,推動了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2018年全市接待遊客683.64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7.8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2%和9.1%。
七、交通和郵電
交通運輸業穩步發展。益南高速沅江南至迎豐橋互通段、S218河南線沅江段、S221沅寧線沅江段、黃家河大橋均已建成通車;S313漉樂線今年樂園至南大路段水穩層可攤鋪完工,完成投資70%;X011沅江至竹蓮治超站公路提質改造專案今年可建成通車。S220四季紅至黃茅洲大橋北公路、S507茶盤洲至黃茅洲大橋南公路已經完成工可評審。S220黃茅洲大橋南至八形汊公路已完成拆遷,但由於新線佔壓基本農田未能獲批,正在進行改線設計;沅江汽車站、沅江公交總站、漉湖港正在做前期工作,明年可動工建設。完成計程車第二輪承包經營。益沅線新能源公車正式開始運營,全市更換新能源電動公車122臺。
通訊業持續發展。全市通訊業營業收入3.27億元,業務總量15.39億元。年末行動電話使用者60.01萬戶,增長24.9%。固定電話使用者5.73萬戶,增長4.6%。寬頻網際網路使用者11.87萬戶,增長25.5%。手機網際網路使用者41.05萬戶,增長5.1%。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
財政收支穩步增長。全年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67億元,比上年增長11.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59億元,比上年增長2.6%;上劃省級收入1.02億元,增長19.0%;上劃中央收入4.06億元,增長27.4%。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6.77億元,增長9.3%。
2014年-2018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及增長速度
金融市場執行平穩。年末,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43.21億元,比年初增長14.1%。住戶存款餘額174.61億元,比年初增長8.8%。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26.37億元,比年初增長28.9%。機關團體存款餘額38.87億元,比年初增長28.8%。財政性存款餘額3.30億元,比年初增長128.4%。各項貸款餘額為120.38億元,比年初增加12.79億元。
保險業穩步發展。年末全市共有保險公司20家,其中壽險10家,產險10家。全市保費收入6.58億元,增長5.6%。其中壽險4.39億元,增長2.8%;產險2.19億元,增長11.6%。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事業進一步發展。全年投入科技經費317.4萬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6家,申報省級以上科技計劃10項,爭取專案資金800萬元,獲得湖南省科技進步獎1項。全年申請專利534件,授權313件。
教育事業取得新成績。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02所,其中普高2所、完全中學3所、十二年制學校1所、職高3所(含民辦職高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初級中學9所、九年制學校18所、小學49所、小學教學點15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全市中小學生5.72萬人,其中小學生3.3萬人、初中生1.37萬人、高中學生0.77萬人、特殊教育學生0.01萬人、職高學生0.27萬人。全市共有幼兒園128所,其中公立幼兒園14所,民辦幼兒園114所。高中階段升學率98.42%、初中入學率100%、小學入學率100%、學齡兒童入學率100%。投資1.2億元新建南洞庭實驗學校,引進玉潭學校,有效化解城區“大班額”問題。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欣欣向榮。開展了“春節文化進萬家”、文化志願者學雷鋒、公益電影進社群等系列活動,打造“水城之戀”群眾文化月月樂品牌。共計組織開展群眾文藝匯演20多場次,主題展覽5次,承辦專業藝術聯展1次,放映公益電影2000多場次。以舉辦各類活動為載體和契機,不斷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提高群眾參與熱情。
衛生事業不斷髮展。2018年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641個,其中,醫院11家(公立醫院5家、社會辦醫院6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4家(鎮衛生院10所,社群衛生服務中心4個,血吸蟲病防治站3個,控制站7個)、其他醫療衛生機構606家。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4134張,全市共有衛生工作人員4411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3433人(其中執業及執業助理醫師1365人、註冊護士1362人)、村醫生338人、其他技術人員640人。全市無償獻血3628人次,總採血量140萬毫升,臨床採血100%來自無償獻血。全市孕產婦住院分娩率99.9%,孕產婦系統管理率96%。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體育事業全面發展。承辦了沅江市職工氣排球賽、“我愛足球”中國民間足球爭霸賽沅江海選賽、沅江市2018年籃球俱樂部聯賽、“天成杯”少兒圍棋升段賽、全市太極拳展演等群眾體育賽事。組織我市運動愛好者參加了益陽市第十八屆福斯運動會、湖南省經濟強縣籃球賽、中國戶外健身休閒大會(君山站)、湖南省業餘羽毛球邀請賽等賽事。舉辦了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2期,培訓太極拳、廣場舞兩個專案社會體育指導員136人。通過組織承辦參加各類賽事,支援和規範運動協會發展,培養社會體育指導員、興建體育設施等方式,推動了全民健身和體育事業發展。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和計生工作協調發展。年末全市公安戶籍總人口73.56萬人。年末常住人口69.7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6.99萬人,農村人口32.78萬人。根據衛計局統計資料,全年出生人口8373人,出生率10.72‰;死亡人口5760人,死亡率7.41‰;人口自然增長率3.31‰。
居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據抽樣調查顯示,2018年沅江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77元,比上年增長8.3%。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8997元,居民文教娛樂服務消費支出3413元,佔消費總支出比重為18%。城鄉居民人均住房面積55平方米。
2018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23元,比上年增長7.8%。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2390元,比上年增長7.9%。其中食品菸酒、教育文化娛樂、居住、其他用品及服務分別增長8.1%、6.4%、13.9%、63%。
2018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11元,比上年增長8.4%。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975元,比上年增長8.4%。其中食品菸酒、交通通訊、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支出分別增長5.5%、45%、7.5%、43%。
勞動和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城鎮新增就業5400人,失業人員再就業3067名,其中就業困難物件再就業835人;創業帶動城鄉就業8622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800人,累計外出務工人員達到22.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參加社會養老保險8.5萬人,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1.58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4.2萬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人數65.66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4.86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2.14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3.38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39.44萬人。全年錄用公務員110名,事業單位招聘教師和衛計系統工作人員218名。2018年發放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4826.51萬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4.74萬人次,發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1630.91萬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9.48萬人次,發放城鄉醫療救助資金1438.3萬元,救助4.14萬人次。社會福利中心、城鄉老年人服務設施,城鄉居家養老服務示範點等新增床位400張。
十二、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
安全生產形勢平穩。2018年各類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總人數1人;工礦商貿從業人員26.08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1人,10萬從業人員生產安全事故死亡0.38人,與上年持平;全市民用車輛6.51萬輛,道路經營性安全生產事故死亡0人。道路非經營性交通事故死亡9人,萬車非經營性事故死亡人數1.49人;消防火災死亡0人,與上年持平;水上交通死亡0人,與上年持平;建築施工領域死亡0人,與上年持平。
環境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環境品質明顯改善。全年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43天、優良率94%,地表水達標率100%,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率80%;飲用水水質達標率100%;萬元GDP主要汙染物排放量下降;順利開展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加強洞庭湖環境整治和內湖水質提升,全面推行河長製為總抓手,確保內湖三年達到三類水質。沅江市第二汙水處理廠已經建成並投入執行,年處理工業汙水能力達3萬噸。投資9600萬元日處理汙水2萬噸的汙水處理廠二期已建成。上報汙染減排專案9個,包括沅江紙業等煙氣脫硝治理,中聯重科等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新馬製衣鍋爐煤改天然氣、第二汙水處理廠建成投運、老舊車輛淘汰等,計劃減排化學需氧量1439.9噸,氨氮147.9噸,二氧化硫520.3噸,氮氧化物281.2噸、揮發性有機物260噸。開展新建專案排汙權交易14宗,交易金額43.75萬元;申請省排汙權交易中心收購沅江紙業富餘排汙權指標氮氧化物75噸,撥付資金187.5元。
注:1.本公報資料為初步統計數。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