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我國實現碳中和的長期目標明確,短期政策驅動力強,未來或在三方面加速實現碳中和。一、 全球加速綠色建設,我國碳減排長期目標明確

近期碳中和訊息不斷,自 9 月在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佈,中國將在 2060 年實現碳中和(中國首次在國際社會上提出碳中和承諾)後,在12月12日的《巴黎協定》五週年“氣候雄心峰會”上,又進一步確定了2030碳排放強度、非化石能源佔比等目標細則。

但事實上,我國一直走在全球碳減排的前列。以哥本哈根承諾為例,中國承諾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將較2005年下降40%-45%。而早在2018年,這一指標已經下降42%,提前兩年完成承諾。

因此,我們可以預期中國此次也會提前完成2060碳中和目標,並提前實現2030 年非化石能源佔比達到 25%、2030 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 12 億千瓦以上等目標細則。二、 政策驅動力強大,碳中和任務短期內迎來強大助推

今年兩次重要講話均提到要控制碳排放,經濟工作會議也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明年的8項重點任務之一,十四五將成為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階段。

1)今年9月22日,我國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要“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有力的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12月12日,在巴黎協定簽署5週年之際,我國宣佈,要“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兩次重要講話,兩次強調我國要“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並兩次提升相關政策規劃目標,體現了我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上的態度,也體現了我國在推動碳達峰、碳中和方向上的政策決心。

2)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明年的8項重點任務之一,內容包括:要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援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要加快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消費盡早達峰,大力發展新能源,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要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汙降碳協同效應。要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

就在兩次重要講話以及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任務之後,多部委開始響應:12月20日,發改委強調要部署開展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工作;12月21日,央行表示為了實現碳中和目標,會加大對新能源產業、能源高效利用產業的金融支援;12月22日,生態環境部表示碳達峰行動方案正在加緊編制。所以短期內,碳中和方向會迎來密集的政策響應,包括明年3月兩會以及十四五規劃的具體細節,碳中和都會成為一個重要的方向。

很多人會問,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不是還早嗎?其實不早了。如果要做到2030年實現碳達峰,就意味著在2030年之前,要實現二氧化碳排放出現向下的拐點,而我國這兩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還處於較快速度上行階段,所以十四五一定會成為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關鍵時期。從更深層次意義來說,我國推動碳中和,還有確保能源安全、推動經濟轉型以及促進全球化發展的意義。

第一,我國油氣資源匱乏,煤炭總量雖然多,但是人均下來就少了,所以推動光伏風電等非化能源的消費,也是為了降低對海外能源的依賴性,確保能源安全。第二,降低單位GDP的碳排放量,發展低碳經濟、綠色經濟,不僅能加強國內環境保護,還能促進就業,促進國內經濟轉型高質量發展。第三,上文說過,在未來一年內,全球主要經濟體均會參與到實現碳中和的程序中來,尤其是歐盟和美國當前都非常重視碳中和,所以在當前貿易摩擦反覆的大背景下,推動碳中和、發展新能源就是加強國際合作、推動新一輪全球化的突破口,意義重大。在這三個深層次意義的驅動下,實現碳中和必然會成為我國長期國策,具有政策持續性。三、 時間緊、任務重,我國或將主要從三方面加速實現碳中和對比發達國家的經驗,我國轉型時間緊、任務重歐盟、美國、日本分別於 1979 年、2007 年、2008 年達到碳排放頂峰,至2050年碳中和,分別有71年、43年、42年轉型時間。目前中國還處在碳排放上升期,按照強政策目標,2030 年前達到碳排放頂峰的情形下,留給中國的轉型時間也僅有30年,這意味著碳排放加速見頂是未來五年規劃的重要約束性目標。我國或將重點從三方面著手加速實現碳中和:第一,發電端的減碳:包括光伏、風電、水電、核電以及特高壓等環節。2018 年中國電力與熱力部門碳排放佔比最高,達到 51%,超過全球平均水平(42%),更是遠遠高於美國(38%)和歐盟(33%)。我們在《【新能源】助力實現綠色低碳》中指出“提高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佔比,是實現綠色低碳的重要一步。提高生產端清潔能源發電的佔比,是重中之重。清潔能源發電主要包括光伏、風電、生物質、核電、水電。”因此電力和熱力端的碳減排,主要圍繞新能源的發電端展開,而新能源發電中又以光伏和風電為中堅力量,特高壓則承擔了消納的重要任務。首先,光伏、風電等發電方式不僅不產生碳排放,其開發上限也較高。其次,光伏風電已經具備了平價上網的經濟性,擁有了大規模取代煤電的能力。因此,大力發展光伏、風電發電將是我國實現發電脫碳的重點。而水電、核電、天然氣等發電方式將作為碳減排的有效補充,而煤炭發電將會被持續削減。第二,消費端的減碳:包括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消費,推動儲能發展,推動可降解塑膠的使用、綠色建築等環節。目前新能源車是消費端景氣度最高的分支。在新能源汽車發展領域,國務院11月正式印發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相當於給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制定了新一輪中長期規劃。其中提出,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今年是5%左右)。

第三,配套措施:包括碳捕捉、碳交易所等環節。我們在《【新能源】助力實現綠色低碳》中指出“綠證交易,可以保證可再生能源獲得充分的市場份額,與化石能源形成有效競爭。而碳排放交易則對碳交易機制的執行和企業減排進行監督、核查和報告,維護碳市場的有序執行。”配套措置中,碳捕捉能實現二氧化碳的負排放,從而可以抵消部分難以實現碳中和領域的排放。但是目前全球碳捕捉專案較少,盈利模式有待最佳化。四、 總結短期內,碳中和方向會迎來密集的政策響應,包括明年3月兩會以及十四五規劃的具體細節,碳中和都會成為一個重要的方向。

13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來圍觀下“土豪”買了啥基金,有啥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