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阿里、京東、美團、拼多多……網際網路巨頭們紛紛擼起袖子做起了賣菜的生意。

隨後發生的一幕卻超出了不少人的料想,輿論的注意力並沒有停留在怎麼薅巨頭的羊毛,而是圍繞在社群團購的一連串爭議。

“別隻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諸如此類的聲音,無疑奠定了屬於這個時代的創新基調:相比於商業模式的推陳出新,我們更需要從0到1的硬科技。

就在創新的焦點再次轉向硬科技的時候,香港科大-越秀集團百萬獎金(國際)創業大賽(以下簡稱“百創大賽”)剛剛結束了第十屆全國總決賽,十位來自雲計算、人工智慧、生物技術、物聯網等領域的硬科技創業者在比賽中脫穎而出。

當我們重新意識到硬科技的價值,香港科大百創大賽長達十年的深耕,為我們留下了哪些啟示?

01 從李約瑟之問說起

英國學者李約瑟在耗時近50年時間編纂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提出了著名的“李約瑟之問”: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作出很多貢獻,但為什麼近代科學和工業革命沒在中國發生?

如果要追尋問題的答案,可能要翻閱上百萬字的典籍,然後找到一些儘可能合理的解釋。但對於現階段而言,我們需要關注的不只是李約瑟想要的答案是什麼,還要思考應該如何避免“李約瑟之問”再次發生。

至少在過去的十幾年裡,已經出現了一些值得深思的訊號。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納斯達克指數被腰斬,但等來的不是新一輪的科技泡沫,而是長達10年的最長牛市,納斯達克指數從1200點上漲到了8100點。

於是有人對十年牛市出現的原因,給出了較為合理的解釋:一是美國重振製造業的計劃,二是雲計算、大資料、AI等新技術的進步。後者形成了新的生產力,前者又恰好為新生產力提供了驗證的空間。

同時期在中國流行的卻是另一種主旋律,中國網際網路迎來了水大魚大的十年,巨頭和獨角獸以近乎瘋狂的速度批次生產。不過被資本推向風口的,常常是商業模式上的創新,諸如共享經濟、O2O、社交電商等長時間佔據了人們的視線。

然而硬科技卻很少成為資本注意的物件,哪怕是選擇技術路線的科技巨頭,也屢屢成為輿論場上被掉隊的玩家。至於其中的緣由,硬科技的創新週期普遍比較久,技術攻堅的難度相對比較大,而網際網路商業模式上的創新只需要幾個月就能驗證,嗅覺敏銳的資本市場自然明白應該把錢撒向哪裡。

還好一切並沒有太晚。

當產業升級逐漸成為經濟增長的新邏輯,當新基建被正式寫進國家戰略,資本市場終於意識到硬科技的價值,甚至突然進入到白熱化的投資競爭階段,一批批蒙塵的硬科技創業者也開始站在舞臺中央。

02 十年的深耕與收穫

只是在硬科技投資“火爆”的背後,也出現了讓人看不懂的一面:越來越多人試圖在硬科技領域複製網際網路的運作經驗,爭先佈局一些高資本運用效率、高創新模式的專案,儼然背離了硬科技的本質。

在硬科技行業上演一幕幕生死競速的時候,對硬科技保持著理性認知的香港科大,不失為外界學習的物件。從2011年開始舉辦的香港科大百創大賽,至今已經進行到了第十個年頭,並且也已成為硬科技行業的標杆性賽事。

相較於普通的創業比賽,深耕硬科技領域十年的香港科大百創大賽有著兩個特殊的“標籤”。

首先是賽制方面,不同於許多追求“眾樂樂”的賽事,香港科大百創大賽有著嚴格的賽制,特別是2020年度的全國總決賽只設立了一個冠軍獎項,冠軍團隊獨享100萬元獎金,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百萬創業大賽。

注:第十屆香港科大百創大賽全國總冠軍思坦科技

畢竟硬科技創業本就是一場屬於理想主義者的長征,屬於致力於核心技術的寂寞玩家。香港科大百創大賽是為了選拔出有含金量、有落地價值、有市場空間的硬科技創業專案。今年的參賽隊伍中不少團隊背後有資深教授參與,甚至是首席科學家親身上陣。

其次是影響力方面,香港科大百創大賽與參賽者的連線並沒有侷限於賽事本身,目的是為了打造幫助創業者持續成長的平臺,比如資深專家的深入指導,或者是為創業者對接對硬科技創業有深度理解的資本機構。

以2020年度的全國總決賽為例,不僅聚集了李澤湘、鄭光廷、李世瑋、高民等十位知名教授組成的學術評委團,還吸引了君聯資本、洪泰資本、賽富投資、金沙江聯合資本、復星創富、老鷹基金等十大知名投資機構的合夥人,可以說是為硬科技創業者量身打造的平臺。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硬科技的創新週期普遍在5—10年左右,深耕十年的香港科大百創大賽也漸漸迎來了“收穫期”:第一屆賽事中脫穎而出的大疆無人機、雲洲無人船已經是各自行業中的翹楚;若比鄰機器人、易柔光伏等曾經在賽事中嶄露頭角的專案,正在啃所在領域中最難啃的骨頭……

03 像蒲公英一樣散播

蘋果創始人喬布斯曾經這樣比喻矽谷的崛起:“快捷半導體公司就像個成熟了的蒲公英,你一吹它,這種創業精神的種子就隨風四處飄揚了。”

與矽谷一同崛起的快捷半導體,在某種程度上點燃了美國科技創新的星星之火,而在國內硬科技賽道上扮演同樣角色的,大抵就是香港科大百創大賽等聚焦於硬科技領域的創業賽事。

從2016年走出香港科大的校園開始,香港科大百創大賽就在不斷打破邊界,2020年的賽事已經覆蓋北京、深圳、廣州、長三角、中山、佛山、香港、澳門八大賽區,吸引了1826個硬科技創業專案報名參賽。從校園到校外,從香港到全國,香港科大百創大賽正在以一種中國特有的“大學服務於社會”的理念,在更大的範圍內挖掘新專案。

同時作為大賽十週年的特別活動,主辦方還從歷屆參與大賽的創業專案和香港科大師生創業專案中,透過對這些硬科技企業的深入走訪,評推出了香港科大2020十大準獨角獸企業,涵蓋晶科電子、雲深互聯、雲洲智慧、普渡科技、極目生物、華科創智、李群自動化、慧·科技、AutoX以及開思時代。

注:香港科大2020十大準獨角獸

正是在香港科大百創大賽等同行者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硬科技創業者從“冷板凳”走到了鎂光燈下,伴隨著這些硬科技創業公司被發現、被聚焦,越來越多的大疆和雲洲正走在崛起的路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香港科大百創大賽等硬科技佈道者的號召下,中國的硬科技創業正在發生積極的變化:

比如被稱作“中國納斯達克”的科創板已經向硬科技企業丟擲了“橄欖枝”,從以往過度強調一個企業的持續盈利能力,逐漸變成關注企業持續經營的能力。特別是紅籌架構的迴歸,在降低IPO門檻的同時,也讓那些專注於技術的創始人即便在股權被稀釋後,依舊可以透過超級投票權控制公司。

再比如一群有情懷、有個性、有創造力的工程師,正逐步跳出網際網路的舒適圈,將硬科技作為自己的新賽道。諸如啟明創投、DCM、CMC資本、元璟資本等新基金也紛紛順應潮水的方向,將硬科技列為主投方向。

十年前,香港科大百創大賽還是硬科技佈道的少數派;十年後,硬科技創業正在像蒲公英一樣在全國範圍內飄散生根。

04 寫在最後

硬科技的崛起並非偶然,而是技術、市場、供應鏈等水到渠成的結果,硬科技專案越來越受追捧,同樣是屬於這個時代的趨勢。

所不同的是,諸如香港科大百創大賽已經給我們上了一堂示範課:硬科技賽道終究不同於網際網路,需要的是持之以恆的投入和關注,需要給硬科技創業者們足夠的耐心,需要有一顆“寬容失敗”的同理心......當越來越多人將目光瞄向硬科技,等待我們的將是一場星火燎原的創新盛宴。

或許多年之後再來回顧過往,那些曾經出現在參賽名單中的硬科技企業,已經是比肩BAT的科技之光。

13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突然全都不能存款了,關乎你的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