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突然間,支付寶平臺的存款功能消失不見了。
除了支付寶,騰訊理財通、度小滿金融、京東金融、陸金所、滴滴金融、攜程金融APP等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通通都下架了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現在如果之前沒有買到這些網際網路平臺的存款產品的使用者,基本上在APP頁面上都找不到存款功能了。
網際網路存款產品突然間就全軍覆沒!
01
在不少人傳統的意識裡,存款一般都是發生在商業銀行。
那麼網際網路平臺存款又是什麼呢?
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最早可以追溯到2018年。
實際上,網際網路平臺存款並不是說在支付寶、騰訊理財通、度小滿金融等平臺存款。
錢還是存到銀行中去,不過是透過這些網際網路平臺渠道進行存款,平臺充當存款產品的資訊展示和購買介面的角色。
說白了,就是網際網路平臺代銷存款!
銀行透過網際網路平臺銷售存款產品,使用者操作方便,網際網路平臺自帶的流量為銀行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存款資金。
網際網路平臺則可以從中得到兩方面的好處,第一是更加豐富的金融產品可以吸引更多的使用者資源,第二是可以獲取銀行支付的渠道費用。
網際網路平臺和銀行互惠互利。
最近兩年網際網路平臺存款規模越做越大,有的平臺存款規模佔其各項存款比重達83%。
02
那麼現在支付寶、騰訊理財通等平臺為什麼會集體下架存款產品?
這主要是因為這些存款產品風險逐漸明顯起來了。
第一,從嚴格上來講,支付寶等平臺釋出存款產品是“無證駕駛”。
《儲蓄管理條例》二條明確:儲蓄機構是指經中國人民銀行或其分支機構批准,各銀行、信用合作社辦理儲蓄業務的機構,以及郵政企業依法辦理儲蓄業務的機構。第八條規定,“除儲蓄機構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辦理儲蓄業務。”
只有銀行和信用社等才能辦理儲蓄業務,像支付寶等平臺釋出攬儲產品,算是鑽了政策的空子,“無證駕駛”。
而且網際網路平臺銷售存款,從負債業務看已成為全國性銀行,實際上突破了地域限制,不符合國家規定。
第二,網際網路平臺攬儲提高了銀行的成本,隱含風險。
網際網路平臺存款產品全部都是個人定期存款,3年期和5年期居多。3年期存款利率最高是4.125%、5年期4.875%。
之所以能給出高利息,是由於和網際網路平臺合作的大多數是攬儲能力比較差或者急需擴張的民營銀行或者地方中小銀行甚至村鎮銀行。
比如,北京中關村銀行、振興銀行、華通銀行、華瑞銀行、金城銀行、營口沿海銀行等。
因為急需攬儲,銀行給出的利率水平比較高,接近全國自律定價機制的上限。
這就產生問題了,高利息疊加支付給平臺的渠道費用,銀行攬儲的成本上升。
銀行主要都是依靠存款-貸款的模式來賺錢,如果攬儲成本上升,也就意味著要高利息貸款才能獲取收益,這明顯和國家大趨勢不符。
這兩年,國家一直致力於為民企提供低利息貸款,從去年下半年開始1年期LPR利率就一降再降,目前已經下降到3.85%。
更重要的是,為了獲取收益和高利息,這些銀行會選擇一些高風險專案,把錢貸給還款能力、資質較差,又著急用錢的人。
這些人逾期不還的風險更高,這就比較容易形成次貸。
曾經在12月份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中曾經提到過“要抓好各種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範。”
另外從螞蟻的暫停上市到阿里、豐巢、閱文被處罰,國家監管局對網際網路巨頭的監管也是風風火火。
如今對網際網路巨頭的監管明顯被國家提到了重要的位置。
即使網際網路平臺不主動下架存款產品,相信未來也極有可能會受到國家的監管而被迫下架。
主動下架產品,總比收到監管強。
03
網際網路平臺下架存款產品的影響怎樣。
第一:
對支付寶、騰訊理財通、度小滿金融、京東金融、陸金所、滴滴金融、攜程金融APP等網際網路金融平臺來說,相當於少了一些產品種類。
因為這些平臺的主要收益不是來自存款渠道費,所以對平臺而言影響微乎其微。
第二:
對銀行而言,短期對那些本身透過網際網路渠道攬儲的銀行肯定是有負面影響。
資料顯示,有的網際網路存款規模已經佔到了其各項存款比重的80%左右,且多為異地存款。
失去了網際網路平臺這一攬儲途徑,不少銀行的攬儲金額會有所下降,限制銀行的發展。
不過長期看的話,也是相當於強制性幫助銀行平穩發展,降低未來經營不善和爆雷的風險。
第三:
對個人而言,之前沒有購買過網際網路平臺存款產品的人暫時是沒有機會在平臺上存款了。
已辦理相關業務的普通使用者影響不大。
目前很多平臺的存款功能只停止了新增存款功能頁面。
比如像支付寶、京東、百度等對於已經購買了存款產品的使用者,持有產品不受影響。
至於未來存量客戶和業務,會不會全面清退,目前還不得而知。
平臺方面的說法會根據監管政策的要求,不斷完善相關業務。
我個人覺得未來國家不會一刀切把網際網路存款產品給切掉,更可能是將網際網路平臺存款業務納入國家的監管中。比如提高准入門檻、設定網際網路平臺存款利息上限等。
這其實也是變相保護老百姓的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