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作者王衍行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階研究員、中國財政部內部控制標準委員會諮詢專家,本文刊於12月23日《環球時報》,原標題為《美國這輪直升機撒錢會奏效嗎?》。

本文在《環球時報》的版面截圖

當地時間21日美國國會透過刺激協議立法文字,這一9000億美元的刺激協議成為美國史上規模第二大的經濟救助法案。人們不禁要問:這能否達到預期目的?

最新刺激協議的主要作用大致有五:一是避免經濟嚴重衰退。此前一系列經濟救助計劃的確使得美國經濟在五六月份實現了較快復甦,不過這種復甦已經明顯放緩。美國朝野的共識是,如果未來美國政府沒有出臺進一步的經濟救助計劃,那麼美國經濟改善的步伐將會持續放緩,直至陷入衰退。

二是幫助企業走出困境。該刺激計劃預計將投入高達3300億美元的小企業援助,確保小企業從聯邦政府獲得所需援助。如果沒有針對性的救濟措施,就有可能造成數以萬計的小企業的永久性損失,隨之而來的將是數百萬美國人的經濟困難,以及抗疫的不必要延誤。調查顯示,14%的小企業目前正計劃裁員,高於7月和9月的9%,62%的小企業主認為疫情最嚴重的時候還未到來。

三是解決嚴重的失業問題。由於失業、收入斷崖式下降等影響,普通百姓的生活質量下降。美國11月非農部門新增就業崗位24.5萬個,是今年5月就業增長由負轉正後的最低水平,也是連續第5個月就業增長放緩。目前,美國超過1/3的失業者已經失業27周甚至更久。

四是救助貧困人口。11月美國的貧困率已經升至11.7%,較6月上升2.4個百分點,共有約780萬美國人陷入貧困。這是自統計貧困率以來60年內的最大一次增幅。

五是緩解消費持續惡化的壓力。報告顯示,美國11月零售銷售跌幅遠超預期,消費者和商業服務的支出比一年前下降約20%,餐廳預訂情況同比下降約65%。

此輪刺激能否達到預期目的,主要取決於三個問題:

第一,救助能否有的放矢、彈無虛發。與公共救助行動相伴的是道德風險,它必然會引發擔憂:那些資產負債狀況不佳的企業正在受到人為扶持,精準救助就成為至關重要的問題。安聯首席經濟顧問穆罕默德說:“救助引發了人們對殭屍公司的擔憂,我們必須對此保持謹慎。”

第二,救助帶來極端後果的事前研判。這種極端後果是美國經濟史上前所未有的,但很多慌不擇路的人孤注一擲,難以在事前權衡利弊、趨利避害。巴菲特說:“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我們真的不知道最終結果,我認為總的來說,它們是正確的,但我不認為它們沒有後果,我認為如果推動得足夠遠,它們可能會產生極端後果。”

第三,公權私用的影響。公權私用的危害,需要一整個救助週期才可以準確評估。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克魯格曼表示:“資金救助中,不應該賦予特朗普關於如何使用這筆錢的任何酌處權。否則你知道會發生什麼:他將濫用任何酌處權來獎勵他的朋友並懲罰他的敵人,那就是他的本性。”

綜上,我們不應對美國的救助計劃期望過高,也許且行且觀望是最好的態度。

14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12月21日,剛果共和國宣佈:剝奪3家澳企鐵礦開採權和勘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