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作者 | Livia 編輯 | 範志輝

12月18日,經維旺迪(Vivendi)確認,由騰訊控股牽頭、騰訊音樂娛樂和其他金融投資者組成的財團以企業價值300億歐元(約370億美元)的估值,正式決定再購入其子公司環球音樂集團(UMG)額外10%股份。

今年3月,由騰訊控股牽頭的財團曾以約36億美元的價格購入UMG 10%的股份。彼時,交易允許他們在2021年1月15日前可以採用相同估值進行第二次購買,而此次交易正是行使了該認股權。

據悉,這項交易目前仍在等待監管部門的批准,預計會在2021年上半年進行。如果不出意外,騰訊(包括TME)為首財團將在UMG總持股比例將達到20%。訊息出來後,當地時間週五上午9點44分,Vivendi股價上漲1.2%。

近些年來,騰訊和騰訊音樂以高舉高打的策略完成了對中國流媒體音樂市場的主導,與此同時,也從全球範圍內尋求加強與產業上中下游環節夥伴之間的合作關係,持續增強自身對產業的滲透力、影響力。

騰訊音樂的投資版圖

據瞭解,這筆交易除了將環球音樂的更多股份收入囊中,騰訊音樂還得以收購其子公司大中華區業務的少數股權,進一步加強騰訊音樂與環球音樂的戰略伙伴關係。對於維旺迪來說,環球音樂可以加速其在亞洲的發展,還能利用這筆交易產生的現金流減少自己的金融債務,併為之後的股票回購和收購提供資金。

光是今年內,騰訊和騰訊音樂就斥資約70億美元先後購入了環球音樂共計20%的股份。而在今年6月,華納音樂集團(WMG)IPO前夕,騰訊音樂收購該公司400萬股A類普通股,騰訊控股子公司黃河投資有限公司收購了400萬股A類普通股,合計共控制了800萬股,相當於已發行的A類普通股總數的10.4%,佔華納音樂全部股份的1.6%,花費約2億美元。

除了在產業鏈上游佈局,騰訊和騰訊音樂也早早與海外同行達成了合作,建立了利益共同體關係。2017年,騰訊控股、騰訊音樂就與Spotify進行了部分股權互換,截至2019年底資料顯示,騰訊控股總共擁有Spotify 1663萬股(9.1%)普通股,其中騰訊音樂持股比例約為2.34%(428萬股);據騰訊音樂招股書顯示,Spotify在騰訊音樂持股比例為8.6%,為第三大股東,第一大股東為騰訊,佔比58.1%。

2018年2月,騰訊還斥資1.15億美元領投印度流媒體服務Gaana,並於今年9月的新一輪融資中再次注入5000萬美元,目前擁有該公司34.4%的股份。

不僅如此,為實現多維度的產業佈局,騰訊方面對於以商業為目的的音樂服務也一直動作頻頻。比如,今年4月,騰訊音樂以股權形式投資國內線下公播公司瑞迪歐,並擁有未來進一步增持獲得控股權的權利;10月,騰訊音樂與騰訊共同購入A&R初創公司Instrumental的少數股權,接著再度出手虛擬演出服務商Wave,後者未來還將幫助其現場娛樂品牌TME live開發虛擬演唱會內容。

此外,今年《堡壘之夜》與美國說唱歌手 Travis Scott在遊戲中跨界合作的「ASTRONOMICAL」虛擬演唱會,以吸引超過1200萬名玩家同時線上參與創下了記錄,讓市場看到了遊戲與音樂的聯動可能性。而《堡壘之夜》的母公司Epic Games,早在2012年就被騰訊以3.3億美元買入48.4%的股份。

資料顯示,文娛作為投資戰略的核心之一,騰訊在音樂領域內投資已達百億美元。而這些大手筆的投資佈局,也為其在全球泛娛樂市場內贏得了話語權,反哺旗下包括音樂在內的各個集團業務線。

“買買買”,意在何處?

需要明確的是,騰訊和騰訊音樂之所以能夠以資本順利入局海外音娛市場有個重要的先決條件:受制於中國相關條款規定的西方公司無法直接觸及中國消費者。在蓬勃發展的市場面前,要想深入中國乃至亞洲市場,從中分一杯羹,他們需要一個夥伴。

在此前提下,作為中國音樂市場佔有優勢的騰訊音樂成了眾多海外公司的首選物件。截至2020年9月30日,騰訊音樂線上音樂付費使用者達到5170萬,同比增長46%;總營收達到人民幣75.8億元,同比增長16.4%。這些資料背後,除了展示騰訊音樂的市場優勢,更是中國數字音樂商業化的巨大增長潛力。

根據MIDiA分析師Mark Mulligan的觀點,騰訊和騰訊音樂的投資策略總體來說具備以下幾個特徵:

傾向於收購少數股權,既能夠享受一定程度的影響力,又不必承擔持所有權帶來的負擔;從版權到發行皆有涉及,在全產業供應鏈中進行端對端的投資;系統化地投資行業內的不同競爭對手;

針對渠道方面,騰訊音樂的動向可以大致按照“音樂”和“音樂人”的雙重維度進行劃分:比如入股瑞迪歐,是為音樂的商業需求提供更加多元化渠道的解決方案;而買進Instrumental,則是為挖人、造星、掘金開闢另一條新道路。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XR等黑科技的成熟應用和線上演出、直播等音樂娛樂方式的流行,新技術也就順理成章成為騰訊和騰訊音樂更為關注的方向。而騰訊音樂入股Wave,就是看中其強大的技術積累,有助於幫助其探索虛擬演唱會的藍海市場。

基於此,騰訊音樂在一路的“買買買”過程中,也形成了借上游完善內容生態、借中游提升宣發效能、借下游拓展服務品質的完善鏈條。

這盤大棋,意味著什麼?

且不提這在未來是否會發生,可以肯定的是,在向全球擴張的過程裡,騰訊和騰訊音樂正潛移默化地對全球音娛行業產生影響。

1、 打造商業影響力

透過有針對性的戰略投資,騰訊和騰訊音樂悄然完成對海外使用者娛樂消費生活的深入佈局。就像位元組跳動於2017年底收購Musical.ly一樣,使用後者的青少年們一覺醒來就發現曾經的應用已經被合併,隨後TikTok開始風靡全球。

憑藉這些海外收購,騰訊音樂正緩慢而低調地進入中國以外數百萬、數千萬音樂愛好者的生活。隨著在全球文娛市場的一次次出手,西方市場看到的不只是“騰訊”這個標誌代表的雄厚的資金實力,更看到了其背後蘊涵著強大潛力的中國音樂消費市場。

2、重塑行業“潛規則”3、升級“注意力經濟”戰局

正是因為截然不同的業態,騰訊音樂並不以Spotify這類流媒體音樂公司的盈利模式為導向,對傳統音樂付費使用者的依賴程度也非常低。

《Variety》指出,騰訊音樂的付費曲庫比例僅為10%,就連音樂流媒體業務在總營收中的比例也不到30%。取而代之的是所謂的“社交娛樂業務”, K歌應用以及其他現場音樂服務等業務收入佔比超過70%。

目前,線上音樂產業正處在互動娛樂的紅利階段,而騰訊音樂把握了音樂服務與社交娛樂服務之間的協同作用,採取“音樂+”的思路,進一步推動以音樂為基礎的娛樂消費。與Spotify不同,在全球範圍的複合型網際網路生態裡,騰訊和騰訊音樂的帶資下場將引導全球“注意力經濟”戰局的全面升級。

正如一些業內人士所觀察到的那樣,騰訊音樂與其合作伙伴組成了豐富音娛生態的利益共同體。與其說TME的目標是為吞併Spotify,不如說騰訊是在放眼全球,將蘋果、亞馬遜或谷歌視作競爭對手,構建起強大的數字娛樂產品矩陣。而在中西文化碰撞和資本融合的過程中,創作、消費、傳播等產業環節被打通,中國音樂市場的內在價值也將逐步被釋放。

先聲話題

話題內容:如何看待騰訊和騰訊音樂一路“買買買”的投資佈局?對於市場競爭來說,會有哪些潛在影響?

排版 | 安林

5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二線Tier1的“掙扎”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