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對網際網路巨頭進行反壟斷監管的聲音,開始越來越多地浮出水面。反壟斷的出現,往往是產業生態變化的重要標誌,它意味著某種產業已經從充分競爭、充滿活力的活水走向寡頭統治、市場僵化的泥潭。在我們不知不覺之間,網際網路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 百花齊放,大浪淘沙
過去二三十年,中國乃至世界的網民數量都在爆發性增長。以中國為例,根據《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1997年的網民數量僅有62萬,而截止2020年6月,中國網民數量已達9.4億,23年時間翻了超過1500倍。同樣的趨勢也在全球顯現,幾乎每隔三五年,全球網民數量就要翻一番。
不斷增長的網民數量就意味著持續擴張的網際網路市場,因此過去30年的網際網路世界,必然是充分競爭、大浪淘沙,每年都有網際網路公司從0做大,也總有原本的巨頭被大浪淘沙。
以美國的網際網路巨頭為例,谷歌在1998年建立,2004年才實現上市;亞馬遜1995年建立,2000年才首次盈利,facebook在2004年才創立,推特則是2006年才創立……中國網際網路巨頭也是類似的成長軌跡,騰訊創立於1998年,阿里巴巴創立於1999年,百度創立於2000年。
因此,我們有幸見證共享單車、出行軟體、外賣、網購的"百團大戰",也會發現國外的雅虎,國內的人人網 、天涯不知不覺就被大浪淘沙,小魚小蝦銷聲匿跡的更是不計其數……這讓原有的巨頭也不敢掉以輕心,逼迫他們不斷推陳出新,提供更加優質廉價的服務:
擁有淘寶的阿里自己推出了天貓商城,以提高品牌的檔次;
而自我革新相對沒那麼迅速的百度,巨頭的位置越來越岌岌可危……然而,這種生態已經在悄然改變,因為網民的數量已經不太可能再爆發性增長了:
中國14億人口,網民已達9.4億,再去掉老人、小孩,還能有多少增長呢?
同理,全球75億人口,網民已達45億,去掉老人小孩以及部分沒有網際網路條件的國家地區,又能有多少增長呢?考慮到網際網路較為發達的地區,往往人口老齡、少子化較為嚴重;而生育率高的地區,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又相對落後,遠期來看,未來的網際網路市場即使不出現停滯、萎縮,其增長幅度也將趨於正常,昔日的爆發性增長已經不可能重現了。
一句話,全球網際網路的市場,已經快要碰觸到天花板了。
二 寡頭割據,畫地為牢
隨著網際網路生態發生深刻變化,原本的市場也在悄然改變:當增量不夠的時候,原本的網際網路巨頭正在更傾向於把存量,也就是原有的使用者,鎖死在自己的應用裡,他們將可能使市場變成一潭死水:
各個網際網路巨頭都不約而同地利用自己的壟斷地位,打壓其他有潛力公司, 一個常用手段就是收購,絕不給競爭對手做大做強的機會。
facebook甚至專門收購了一家資料分析公司,幫忙分析有潛力的公司然後買下它。
那麼如果不願意被收購呢?還有第二招,模仿!利用其既有的龐大流量,透過模仿就能將原版的公司一家家擠垮。這方面,騰訊當屬箇中翹楚。
亞馬遜也透過搜尋自己網站上的熱銷第三方產品,一旦發現就進行復制,當其自營商品上市後,再透過演算法壓制原有第三方賣家的熱度,讓自家商品成為爆款。
可以想見,在增量不足的網際網路市場,巨頭必將寡頭化,它們完全可以憑藉壟斷地位打壓各中小企業,形成封閉內卷的產業"死水",不可能再有企業能夠繞開它們的"網際網路基礎設施"成長壯大。而它們就可以憑藉既有的陣地,坐地收租,上至實體商品製造商,下至廣大消費者,都成為他們收割的物件。
舉個例子,在前幾年的"共享單車大戰"、"外賣大戰"、"打車大戰"中,雖然前期消費者收到了優惠券、紅包等等力度驚人的優惠,然而一旦這個行業中決出一兩個壟斷性的霸主,我們很快就會發現:
滴滴司機/外賣商家/單車製造商越來越難掙錢,我們打車/點外賣/騎共享單車卻更貴了,相當一部分利潤被壟斷性的網際網路平臺收取了。
網際網路巨頭,儼然已經成為了網際網路"地主",利用掌握在他們手中的"土地資源"(壟斷性網際網路產品),先剝削僱農(上游實體商品生產者),再割韭菜(下游消費者)。
從這個角度說,蘋果、谷歌會收"蘋果稅"、"谷歌稅"就絲毫不奇怪;也可以側面理解,為什麼除了位元組跳動,少有國內網際網路企業出海,這其實體現了他們的內在保守性。(反過來說這也是位元組跳動能夠做大做強的原因)
三 關鍵民生領域:不可碰觸的紅線然而,為了攫取利潤,尤其是攫取一個增量基本見頂的市場利潤,網際網路巨頭一定會將他們的觸手延伸向其他領域,其中一部分已經伸到了事關國計民生的關鍵民生領域:
其一是金融領域。
金融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任何一個國家,一旦金融動盪,後果都是極其嚴重。
但從另一個方面講,金融操盤的利潤又極為豐厚,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我們可以看到,所有的網際網路巨頭都開通了網路借貸,並都大作廣告。(當然借貸遠並不是金融的全部)。
前有馬雲炮轟金融監管、隨即螞蟻金服就被叫停上市,後有京東借貸廣告滿含惡意、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已經可以窺出金融資本擴張與政府、與群眾之間矛盾的一角。
其二是社群團購領域。
這是米麵果蔬的生鮮市場,不論關注與否,可能你都會有所察覺,今年的社群團購,正在隨著資本入場而風雲變幻。一個個資本巨頭下場狂砸金錢,已經開始驅逐或吞併原本的上下游競爭者,試圖在這個產業複製外賣/打車/共享單車的故事。
然而這個故事,卻著實會讓人不寒而慄:
①資本巨頭入場,用補貼、紅包、優惠券,一頓操作俘獲消費者,原來的大批從業者因失去市場而倒閉/退場;
②資本巨頭壟斷了社群團購產業;
"民以食為天",控制老百姓飯碗這種事,已經觸碰到關鍵民生領域的底線,觸碰到政府對"菜籃子工程"的紅線。
四 反壟斷:蓄勢待發
如果經濟還想繼續健康發展,反壟斷就必然箭在弦上:
11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出臺了一份《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
但我認為更關鍵的是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第一次將"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作為2021年的一項重點任務,這絕對是一個關鍵訊號,從明年開始,國家對網際網路資本一定會有大動作。
無獨有偶,同為網際網路大國的美國近期反壟斷也是動作頻頻:
10月20日,美國司法部聯合11州的司法部正式起訴谷歌,理由是濫用壟斷地位,妨礙競爭;
12月9日,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對facebook提出反壟斷起訴,要求Facebook剝離資產;
另外兩家網際網路巨頭,微軟和蘋果,雖然目前還沒有被起訴,但也被列入了反壟斷調查名單。
另外,11月10日,歐盟宣佈對亞馬遜和蘋果公司發起反壟斷調查,而且正在實行黑名單,對網際網路市場巨頭實行特殊監管。
與此同時,英國、日本、俄羅斯也在反壟斷問題上紛紛跟進。從全球範圍看,都已經到了必須向網際網路巨頭開刀的時候了:
我們欣喜於網際網路巨頭對我們生產力的改善,但當它們成為落後生產關係的一部分,我們也必須向它們進行堅決的鬥爭。
我們見證了這些網際網路巨頭的崛起,但我們不能想象,十年後仍然是它們在左右我們的生活。
(美國登月第二人巴茲·奧爾德林:"你承諾給我火星殖民,我卻得到Facebook")
(完)
參考:
1.《睡前訊息201期:反壟斷才能製造偉大的企業》,馬前卒工作室
2.《網際網路巨頭的菜籃子裡,裝著什麼陰謀?》,烏鴉校尉
3.中央經濟工作報告
4.《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米粒之光,也放光華,綻放我所有的熱量,只願你多一份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