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編者按:《致敬財能創變者》系列試圖尋找到那些具有創變精神的財務領袖,邀請他們和這個時代對話,聽聽他們的思與行。我們希望,在他們的每次選擇和成長經歷中,找到財務人決勝未來的能力要素;我們希望,透過這些鮮活的個體串聯連起這個創變的時代。

編輯 | 和斌斌

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鄭永強無疑是一位堅定的先行者。作為三井住友海上火災保險(中國)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CFO,他率隊設計和搭建的智慧財務體系,已經成為眾多同行競相參觀和學習的標杆案例。在與他的交流和對話中,技術和財務也始終如同DNA的雙螺旋結構,在他身上緊密結合盤旋而上,呈現出某種內在的張力。他戲言道,自己就是一個“迷信”科技的理工男。事實上,這種“迷信”就一直成為他腳下的路與前方的燈。

從兼職股票分析到成為企業CFO

20世紀90年代初,電腦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還是新鮮事物。

那些“286”“386”裝置看上去還有些笨重,當時並沒有滑鼠執行,口令全靠人工輸入,速度慢得像蝸牛;但是,對於少數IT擁躉者來說,它們卻是十足的奢侈品。而家境優越的鄭永強早早就擁有了這些高階配置,這也使得他對於IT技術有了某種天然的敏感性。

1993年,鄭永強考入上海交通大學技術經濟專業。當時學校很多老師都和證券公司合作,兼做股票分析工作。由於鄭永強在Excel製圖等電腦技術上游刃有餘,於是他就成了深受老師青睞的小助手。鄭永強喜歡把自己泡在上海圖書館,從《證券日報》等媒體期刊收集資訊,進行研究分析,然後撰寫稿件。當時一篇8000-10000字左右的稿子,就能賺到1000元的稿費,已經超過很多工薪階層的月工資。這樣的付出不但豐滿了鄭永強的錢包,也武裝了他的頭腦,最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對數字的敏感性以及財報分析等基本技能。

很多年後他回憶起這段歲月,開玩笑地說:“有志於幹財務的大學生,其實不妨嘗試炒炒股,透過對股票的分析,學習怎麼去看基本面和宏觀經濟,學會解讀上市公司年報。炒股並不是為了掙錢,而是透過投資股票來印證你的邏輯思考和財務分析。”事實上,這正是非科班出身的他最終與財務結緣的非典型之路。“我那時會跟老師去見一些上市公司的財務總監。在交流過程中,他們淵博的知識深深吸引了我,也讓我錨定了自己的職業方向。”

鄭永強關於職業的思考還不止於此。當時的他在行業選擇上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他解釋說:“我在上海圖書館幫老師做分析的時候,看了很多金融行業的資料,發現國內外保險行業的發展對比懸殊,也就是說,中國保險市場未來的潛力是巨大的。而在保險行業做財務,也是一個很理想的選擇。因為進入門檻比較高,競爭對手會比較少。在保險行業,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找到發揮的舞臺。”鄭永強的這個判斷恰好踩在了一個新時代的節點上了。也就是在這一年的年底,中國保監會成立了,中國保險行業迎來一個突飛猛進的增長週期。據統計,1998年中國的保費收入僅有區區1251億,到2019年卻已飆漲至4.26萬億元,21年間增長了30餘倍,迅速超過日本、英國、法國等,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市場。而鄭永強在大學畢業後不久,也迅速抓住機會進入了保險行業。他先後在中宏保險、生命人壽、豐泰保險、信誠人壽等多家大型保險企業任職,從基礎財務崗位幹起,一路狂奔苦幹,並於35歲被日本最大的保險公司三井住友保險看中,成為三井住友在中國開疆拓土的財務掌舵者:CFO。

紮根保險,且思且行

作為紮根保險領域的資深高手,鄭永強對財務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財務人員必須要有對數字的敏感性,要有資料的邏輯思考能力,這些其實都可以在大量的工作訓練中培養。”鄭永強以我們三井住友中國為例介紹說,“相比於其他行業,保險公司的產品線無疑更加複雜,對於資料分析的要求也會更高。目前,我們公司在中國的體量並不大,但是也有74個產品,總共涉及1909個條款。對於財務來說,我們的分析需要細化到每個條款是不是賺錢。如果把各地區各分公司的條款全部羅列出來,一個月大概需要形成2000頁左右的報告。”因此,如何為企業管理層和各個業務線提供更快速、更系統的報告,讓他們能便捷的得到所需的資料分析,真正運用資料來創造價值,是鄭永強的團隊每天都在思考的問題。

除了資料分析,保險公司還需要有更強的風險管理能力。“我們發現中資公司是從2016年以後才開始真正重視風險管理,但是我早在2005年就開始籌建風險管理部門,一直到現在風險管理都是我負責的工作重點之一。保險公司的CFO很多都是從財務或者精算出身,就是因為他們對風險管理的技能要求更高。一旦公司有新業務出來,你就要有新的風險控制的想法。”鄭永強感慨地說。

毋庸置疑,對於鄭永強來說,三井住友是他傾注了最多情感和精力的公司,他在這裡迄今已經服務了十個年頭,而這家日本企業也給他注入了不一樣的管理思想。在全世界範圍內,日本企業的精益管理都是為人稱道的,鄭永強對此感同身受,他分享說:“日本企業非常注重企業制度的規範性,以三井住友為例,2019年僅資金管理部就修訂和新增了36個制度。這對於很多企業來說,可能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具體員工行為上,公司也非常強調細緻嚴謹。同樣一件事情,很多中資企業也許要求做到90%就可以了,但是日資企業一定要求做到99.5%,甚至100%,只有經過反覆打磨才能最終交差。這也是為什麼六西格瑪能最早在整個日本流行的重要原因。”

目前,鄭永強在三井住友保險分管公司的財務、精算、風險管理、投資、資訊科技等不同的業務版塊。“一專多能”已經成為他鮮明的職場標籤,也讓他對財務的未來發展有了不一樣的洞見。鄭永強引用某國際會計機構的研究成果表示,財務未來應該向三個方向轉型:其一是資料科學家(Data Scientist),負責資料治理、計劃、結構、應用等資料管理工作;其二是業務合作伙伴(Business Partner),從價值、理念、動態、應用等方面設計業務模型;其三是財務領導(Finance Leader),從驅動因素入手,進行分析,形成報告,為企業創造價值。他篤定地說:“未來的企業變革,一定來自於後臺驅動前臺的變化,而後臺驅動前臺的變化,運用的是高科技手段。”

在不斷的摸索和實踐中,鄭永強也逐漸把自己的思考沉澱成文字,先後出版了《世界500強CFO的財務管理筆記1》、《世界500強CFO的財務管理筆記2》、《讓財報說話——世界500強CFO帶你輕鬆讀財報》等作品。與此同時,他還擔任了國際註冊專業會計師協會(AICPA-CIMA)全球董事會董事、英國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CIMA)全球理事會理事、亞洲金融協會智庫專家、亞洲金融協會金融科技專委會委員、中國保險資產管理協會風險控制委員會委員等社會職務,在各種各樣的行業研討、高峰論壇等場合,都能看見他交流的身影。

數字化的堅定先行者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擾亂整個商業社會,大量企業被迫停工提產,損失難以估量。但是三井住友保險中國公司按照正常計劃在2月3日復工,始終保持著7*24小時不間斷運營。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鄭永強自豪的介紹道:“這些都源於三井住友保險穩健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體系(Risk Management & Internal Control)、嚴謹的業務持續營運計劃(Business Continuity Plan),而更為重要的是業務流程智慧化和自動化(Hyper Automation)變革,這些恰恰都源自於“後臺驅動”的企業管理變革。”

鄭永強是企業數字化的堅定先行者。他認為,CFO完全有能力去牽頭設計企業的數字化體系,因為系統產出的是資料,而有效的資料需要CFO去全盤管理。CFO最有資格知道哪些資料是好的資料、哪些資料是不好的資料,也最明白源頭資料是哪些,如何把相應系統搭建起來。事實上,正是他領導了三井住友保險中國的數字化轉型,從後臺運營幫助企業成功實現了端到端的流程,更為重要的是,透過新技術的應用,他們的財務管理和控制實現了實時化和智慧化:透過自動化公司實現了遠端辦公和遠端管理;為銷售端做了“銷售駕駛艙”,讓銷售資料可以幫助銷售部門提升業績;透過電腦端、IPAD端和手機端的管理系統,讓管理層能夠360度實時掌控整個企業的運營資訊。

鄭永強坦言,這些成績離開不開三井住友一直以來的創新基因。三井住友的日本總部非常注重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比如,從2015年到現在短短几年間,三井住友就收購了400多家初創企業,涉及了大資料、人工智慧等各個領域。鄭永強既源源不斷地從總部汲取先進經驗,同時也因地制宜構建更適合中國的數字化方法論。早在2014年,三井住友日本就開始引進了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Aliyun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將人力資源從重複的勞動中解放出來投入更有價值的工作。2016年,鄭永強開始推動這一技術在中國的落地應用。他帶領的團隊在推進企業數字化時更講究“短平快”,他們甚至比母公司更早地應用部分技術模組。

在談及這些技術話題的時候,鄭永強更像一名IT專家,而非CFO。“我們採用了敏捷式的專案管理和瀑布式的開發,不像母公司那樣要求100%完美以後才能上線,我們先開發70%,完成就上線,然後再開發剩下的。通過幾輪迭代,至少能夠完成95%。所以,我建議中國企業在推進數字化轉型的時候,不一定要求完美的解決方案,而採取快速迭代的敏捷開發模式和管理模式,這樣我們才可能跑得快一些。而我們的這些嘗試也得到了日本總部的高度認可。”

資料、流程、場景,是鄭永強在設計數字化體系時思考的三個關鍵詞。他說:“所有的金融創新,都需要依託業務場景;所有的業務場景,都離不開資料和流程。很多人在規劃數字化體系時,先想‘我現在手頭有哪些資料’,其實應該反過來想——未來應該產生哪些資料?到底哪些資料是驅動公司業績的?產生資料的是流程,因此,在設計數字化體系時一定要重新思考運營流程。從資料反推流程,從流程反推場景,抓住關鍵資料,數字化體系的建設就會細緻得多。”

鄭永強期待真正的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他認為:“我們只是在資訊化高度發展之後,有了這些高科技手段,得到了更多的資料,也更容易得到資料。從4G到5G,這些技術還會更替,這個時代一定還會發展。這對CFO的智力、能力的要求,都比以前要高,尤其是對資料的挖掘、對資料的理解,以及對業務的理解。”

“我們CFO要隨時做好擔任CEO的準備。”鄭永強強調,“這不是‘上位意識’,而是‘危機意識’。當技術不斷進步、市場不斷髮展,公司業績的增長會越來越困難,此時企業的數字化管理工作會越來越多。CEO一定要用數字去管理公司,而不是用夢想去管理公司,這個大餅是資料化的。這個時代需要越來越多的CFO走向業務一線,想出新的商業模式、新的資料模型,並不斷去做評估。這是被逼上去的,但你不準備好這些技能,連被逼上去的資格都沒有,直接被淘汰了。”

9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這家民營銀行增資擴股方案獲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