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編者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總結了2020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針對會議傳達出來的重要資訊和重要精神,著名經濟專家、中國人民大學重陽研究院研究員卞永祖做客本刊,為讀者朋友進行解讀。卞研究員認為:

日前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與往年最大的不同,就是突出了此次新冠疫情爆發後,國際社會和世界經濟都出現了發生了重大變化,此次會議正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召開的。會議還凸出了務實客觀這一明顯特點,一些新的提法,新的思路都在這次會議裡面有所體現,十分接地氣,重抓落實。

受到這次疫情的衝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確實加快了,我國如何面對這場席捲全球的疫情,如何克服當前的各種危機挑戰,同時抓住大變局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機遇,此次會議突出了這麼一個特點,此外,會議還重點提出要加快全面推進改革開放。

比如說,目前在疫情形勢下,中國這個工業基礎雄厚或者產業鏈完整的優勢,表現出強大的優勢, 11月份我們的出口額增幅非常大啊,尤其是我們的這個順差的增幅啊,也超過了100%,疫情雖然對全球經濟造成了重大沖擊,但是對各個國家造成的衝擊是不平衡的啊,對中國的經濟衝擊並沒有那麼大,因為中國的產業鏈相對完整啊,但全球其他主要國家的產業鏈呢,卻受到很大的負面影響。

接下來,中國經濟在世界上的重要性也會更加突出,可能會有更多的國家,未來依靠中國產品目的啊,甚至是依靠中國的產業鏈來實現他們產業鏈的運轉。今年,中國經濟佔全世界經濟的比重今年可能會比去年提高一個百分點,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顯得更加突出。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要加快對外開放,這有利於構建一個對中國有利的國際國內環境,尤其是國際環境。

因為最近全球單邊主義比較盛行,多邊主義甚至遭到一些質疑,中國加快對外開放,是有利於經濟全球化程序的,有利於推進多邊主義,使世界經濟朝更加開放的方向發展。為中國的企業走出去構建了一個比較好的環境。同時,加快對外開放,也為中國招商引資創造了好的條件。中國目前在高新技術領域,還存在一些短板,現在可以利用中國產業鏈完整的優勢和經濟順利運轉的優勢,加大對世界高新技術的吸引能力。

另外,我們也看到全球經濟下滑,發達國家資金流動性寬裕,釋放了大量的資金出來,這些資金暫時可能沒有地方去。那隨著中國對外開發加大,中國或成為這些資金流向的目的地,這有利於中國實現產業升級,也有利於促進中國金融領域的結構性調整,並釋放一定的金融風險。那所以說,我覺得加快對外開放,是目前疫情背景下,我們要抓住的有利於中國經濟發展的機遇,以利於促進中國經濟的結構性調整和轉型升級。

在疫情衝擊下,中國產業鏈優勢已經有很大的一個凸顯了,但是,我們也看到中國現在一些新的產業鏈正在快速成型和發展,尤其是一些高階製造業,比如以5G為代表的一些製造業,如生物科技啊,這些電動車啊,這樣的一些高階的製造業正在快速崛起,但亟待完善佈局。同時還有一些高階的服務業,也亟待生成自己完整的產業鏈,補齊短板,未來姓陳形成具有世界競爭力的產業鏈體系。

我個人認為,這次經濟工作會議還有一個非常大的極限思維,就是我們看到這次疫情對全球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在短期內不會消失,甚至可能進一步加劇形成新的系統性問題,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堅持底線思維就是要防範這樣一些負面危險的發生。

這次會議上特別提出要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並且要保證這個政策精準有效,這個說法給了所有經營者或投資者信心,也為全世界在中國的跨國企業和投資者增添了信心。會上帶來一個非常明確的訊號,那就是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財政政策,包括貨幣政策啊,都不會有大的改變。這實際上是給全球經營者和投資者吃了一個定心丸。

我們知道,在今年疫情形勢下,非常多的國家都執行了炒常規貨幣的宏觀經濟政策,如美國、歐洲、日本。但這種貨幣寬鬆政策是不可持續的,必然在明年會有一個轉變,這種轉變很可能會給國際資本市場、經濟經營以及就業帶來重大的衝擊,這些是全世界投資者所擔心的。

中國明確提出上述宏觀經濟政策不僅是給自己帶來底氣,也使得中國經濟金融並沒有出現像西方那麼大的泡沫。尤其我們的貨幣政策使得我國金融一直保持在正常狀態——正利率,不像西方國家已經出現了負利率。

卞永祖

由於我國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從目前來看,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拉動力過去是30%左右,今年肯定會遠遠超過30%,那在這種情況下,保持中國政策貨幣政策宏觀經濟政策的這種穩定性,對中國經濟的增長有利,也對全球經濟的恢復有利。

另外國家非常明確提出來未來要在提高居民收入上要有所作為,這個也非常重要的。我們都知道世界經濟存在嚴重貧富分化問題,財富集中到少數人手裡邊,中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全球經濟了,貧富分化現象在中國也有所發生。但中國跟其他國家不同的是:我們看到很多國家對這種現象是沒有辦法解決的,但是這次中國明確提出來要解決這一問題,底氣何在?正是因為中國有世界上許多國家都不具有的體制優勢。

比如說我們最近對平臺出臺反壟斷立法,這就是對目前一些領域寡頭的壟斷行為進行更正,還有包括對螞蟻金服上市的暫停,都體現了我國對市場壟斷施以重拳。由於壟斷使得廣大經營者的經營環境變得越來越困難,也就使得更多的普通勞動者收入受到了影響,使財富更多集中到了一些平臺擁有者手中,這對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或者說我們社會主義發展的目標,實現全社會的共同富裕是不利的。我國加強立法、依法依規實施反壟斷,從另外一個維度看,透過消除寡頭平臺所造成的壟斷,還有利於消除社會金融風險。

我國實施反壟斷有利於維護中小企業經營者和我們廣大勞動者的權益,有利於實現居民的收入水平更加平等,更加合理、均衡啊。這與擴大我國內需是密切相關的。我們都知道中國現在已經進入了一個雙迴圈的新發展格局,亟待擴大內需市場規模。

目前,由於美國對中國進行打壓,我國經濟的外部環境變差,透過加強內需實行“雙迴圈”去對沖這種打壓,此外,如果說我們經濟更多的依靠內需的話,那當然跟其他國家的衝突、矛盾也會減少,那麼我們外部面臨的風險也會有所降低。

此次會議的整個基調裡邊,體現出對金融風險非常關注,包括要增強中小銀行的資金實力,對債券市場的關注,完善我們的資本市場和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加快不良企業的退出機制等等,這一方面是對我們目前金融改革大方向的一個制定,另外也是對目前整個全球經濟金融風險的一個深刻的認。說明我們已經看到目前全球貨幣性流動性氾濫,隱藏著非常大的風險啊,尤其是西方國家,很可能利用其金融霸權地位引發新的金融災難。

它們依靠其在金融領域的話語權,發行了大量的貨幣,這從本質上講是對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剝削和掠奪。同時,他們濫發貨幣必然會帶來比較深度的系統性風險,此前的多次西方引發的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對全球居民財產都是一個非常大的威脅。由於中國經濟、金融在世界上的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那麼中國及時採取強有力的措施消除國內金融市場風險因素,極大地保障了中國乃至全世界的投資者和普通民眾的財產安全。體現了我國政府的責任擔當。

把國內金融市場籬笆紮好,充實一些銀行的資本金,和國內的一些中小企業、城鄉商業銀行的抗風險能力,彌補其資金不足和人員技術落後方面的短板;及時發現並處理中國債券市場出現的風險苗頭,解決不良債務問題,提前釋放金融體系的壓力,我想這與我們預見性地洞察到國際上存在的巨大金融風險有很大關係。

另外呢,我覺得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體現了,我們對全球治理上可能會更加有所作為。目前來看全球的經濟治理較為混亂,我們說原來西方國家大力推動的多元主義和經濟全球化,曾經成為全球治理的主流思想。可現在他們自己把自己的這一套東西給否定了,並且開始興起了保守主義、單邊主義,這就使得全球的治理出現嚴重混。而中國此時卻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和多邊主義,並反覆強調現在全球經濟出現的問題不是經濟全球化帶來的。

會議還提出我們國家要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為全球的做了一個表率啊,我們的這一表述並不比西方發達國家要晚多少,但與西方國家不同,中國是發展中國家。

要知道,中國是最大的工業國家,那要是完全實現這個碳中和目標啊,實際上是面臨非常大的壓力,這也更加體現了中國的責任擔當。我覺得中國這些主動作為,跟西方這種在全球治理體系裡所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樣的。

西方主導下的全球治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其中的自私自利性——這套治理體系有利於西方國家的時候,西方國家要求全世界執行,等不利於西方國家的時候就帶頭去推翻,這與我國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顯然是背道而馳的。因此,目前這種混亂的全球治理體系需要作出修正,應當體現更加公平公正透明。

11月15日,東盟十國以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五個國家,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標誌著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正式達成。這實際上體現了中國所倡導的多邊主義和經濟全球化得到很多國家的認同,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一協定的簽訂也對中國打破美國對華打壓封鎖,提升國際話語權地位是有利的,是對西方霸權國家力主推動的單邊主義、保守主義的有力回擊。

5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中礦資源:鋰行業彈性第一股,輕輕鬆鬆業績翻倍,市值能否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