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將看起來一片欣欣向榮
1、 疫苗將開始廣泛控制,疫情得到控制是大機率事件。不排除病毒變異奔跑在疫苗前面的可能,也不排除出現近親病毒甚至新病毒的可能,但這都是小機率事件,還是把疫情得到控制作為基本判斷。
2、 中美關係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和。拜登上臺,美政策的預見性將提高,中美都將更加理性面對紛爭,政治黑天鵝事件頻次將減低,極端軍事化衝突可以暫時消除。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抓住這4年時間做好未來大國極端衝突的準備,因為4年之間如果美國內部矛盾未得到解決,4年後民粹性質的領袖或許將席捲重來,屆時我們面對的將是更加特朗普的特朗普,極端衝突必將進一步升級。
3、 2021年疫情即使得到控制,經濟恢復將有一定的時間,外圍的幾個經濟大國擴張政策預計將會得到延續,以支援經濟的緩慢復甦,所以2021年全球貨幣資金面將不會太緊張,這也是一個大的基本判斷。
4、 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強勁復甦,2021年由於低基數的影響,所有經濟資料都將會很漂亮。
但是,撥開迷霧,還應該看到這些1、 2020年不僅其他大國,連中國也是採取了擴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才穩住現在的局面,2021年,中國的擴張政策將逐漸退出,財政下的支出將收縮,貨幣資金面也將有節奏的收緊。
2、 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其他國家生產力得到恢復,抗疫物資和“宅經濟”商品的出口會出現下降。
3、 房地產將繼續“房住不炒”,需求側再怎麼管理,房地產也不會回到過去的老路上。
4、 中美關係雖然緩和,但沒有改變對立的性質,逆全球化還是主旋律。中國會努力保持開放,加入新的國際規則,但這不意味著短期內可以扭轉逆全球化的主流。
5、 疫情之後的全球經濟復甦有限,疫情之前所有存在的矛盾和問題都將再次浮出水面。自2008年以來各經濟大國不斷實施宏觀經濟政策應對衰退,目前可用政策工具空間越來越少。全球經濟在未來較長時間內都將具有較強的脆弱性,遇到衝擊就會再次陷入經濟危機和深度衰退。
6、 中國GDP增速在恢復常態以後中樞依然下移。新科技力量還在研發追趕階段,新能源剛剛開始,制度改革雖然啟動還沒充分釋放紅利,這些都還沒有形成新的強有力的可以將經濟增速拉出低位徘徊區的力量,因此將經濟階段理解為蕭條期可能是更為理性的判斷,且不是1、2年的事情,而是5年、10年,甚至更長期的事情。
未來的希望在哪裡:1、 經濟陷入長期蕭條意味著以往的科技革命紅利已消耗殆盡,唯有新技術、新工業革命才有希望再次實現長週期的經濟復甦,所以對那些已經形成負面共識的領域不要抱有希望,比如房地產,再次放開地產和刺激地產對於長期經濟週期的恢復毫無益處,我們不可能回到老路上。
2、 靠消費是不理智的。就中國目前的經濟結構而言,消費在未來幾年仍難以擔當拉動經濟的重任。尤其是在疫情之下,很多人收入受到影響,更進一步降低了消費傾向。中國實質上仍屬於發展中國家,還不能形成消費為主的形勢,再加上中國人的傳統,靠勤勞致富仍是我們的主要特點,因此不管再怎麼鼓勵,消費可能也難以依靠。
3、 收入不具有引領性,收入一向是就業的衍生要素,就業好,收入就好。盯著收入解決不了收入問題,還得從就業上尋找突破,而就業已不能是短期刺激的事,要和解決長期經濟結構問題、長期經濟週期問題放到一起解決。
4、當前新科技、新工業革命存在於下列領域:新能源、新通訊技術、人工智慧、大資料、先進製造,這是未來新經濟週期的主要生產力領域,也是長期投資較為確定性的領域。這些起來之後,經濟週期才會實現真正的實力復甦,到那時經濟週期伴生的領域,比如金融、有色資源才會迎來真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