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分析師羅德霍爾指出,第三季度PC製造商的整體出貨量同比提升了18%,合計為8180萬臺,比高盛此前的預期提高了11%,其中消費類PC出貨量同比增長33%,商用PC出貨量同比漲幅6%,均高於預期。
拋開市場大環境的幫助,Mac的營收大漲與自身競爭力的增強有很大關係。蘋果最近幾年大力推進Mac OS軟體生態的建設,先是釋出了Mac Catalyst,讓開發者只需對iOS應用進行簡單的適配,就可以釋出邏輯程式碼相同的Mac版本應用。這項功能很快被應用到了蘋果的內建App中,隨後,越來越多第三方應用跟上,包括潑辣修圖這種非常好用的iOS軟體,如今可以一份訂閱同時在Mac和手機、平板上多端共享,Mac OS的軟體活力相比以前進一步提升。
今年,蘋果把Mac與iPhone、iPad的融合更進一步,M1晶片的誕生讓所有iOS軟體都具備原生執行在Mac下的能力。雖然數碼圈的人都會說,生態聯動是蘋果的一大優勢,殊不知現在我們看到的Mac和手機、平板的聯動,其實是在最近六七年才慢慢建立起來的,AirDrop誕生於2013年,而Sidecar則是去年才出現的功能。華為也在朝著打造生態系統的方向發力,只不過蘋果比別的廠商走得更快一些而已。
根據IDC釋出的資料,Mac在今年第三季度的出貨量比2019年同期增長了38.9%。去年第四季度,蘋果在全球電腦市場份額的佔比為6.6%,截止今年第三季度,這一數字已經變成了8.5%。聯想也憑藉著23.7%的市場佔有率迴歸全球第一的位置。
在M1晶片推出之後,Mac產品未來的道路只會越來越順。以往蘋果總是因為價效比被人詬病。如今M1晶片讓蘋果的入門產品擁有了非常不錯的效能,甚至可以吊打同價位的Windows入門筆記本,特別是在CPU與GPU的效能搭配上,MacBook Air顯然非常均衡,甚至可以玩一些在Windows輕薄筆記本上無法執行的遊戲。
雖然每年的新機銷量報告都顯示iPhone只有不到10%的市場佔有率,但是不難發現身邊實際使用iPhone的使用者大概佔了五分之一,這是因為iPhone的處理器效能領先,其生命週期遠遠長於安卓手機,市面上有大量2-3年之前的裝置仍在執行。按照iPhone的模式,搭載自研晶片的Mac產品在未來的市場佔有率有望突破10%,更大的使用者基數會讓Mac的前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