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上週末,高瓴豪擲百億入局光伏龍頭隆基股份,這件事情傳的沸沸揚揚。

我們在文章中明確表示,光伏行業進入平價時代,作為光伏龍頭的隆基股份潛力非常大。當時我們給隆基今年的目標價92元,彼時公司股價66元,截止今天收盤股價已經達到92元了,達到了我們中性態度下的估值水平。僅僅四個月時間收益率接近40%,如果你當時買了那真是賺大了。

下邊我們來談正事!

1、高瓴真的是接盤俠嗎?

高瓴肯定不是接盤俠!不過高瓴發現隆基可能確實有點晚。

先說一下這件事的前因後果,12月20 日也就是上週日,高瓴資本和隆基股份第二大股東李春安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李春安透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向高瓴資本轉讓其持有的公司股份 226,306,134 股,佔公司總股本的 6.00%。協議約定轉讓價格為70元/股,合計轉讓價款為158億元。

李春安如此減持到底為何?

李春安雖然是隆基的創始人,但現在並不在隆基任職,而是在連城數控擔任董事長。投資過隆基的應該都知道連城數控,連城是隆基的單晶爐裝置供應商,現在已經在新三板上市,而連城數控的實際控制人就是李春安和鍾寶申。李春安直接持有連城數控的4.67%的股份,透過瀋陽匯智間接持有連城數控9.45%的股份,合計持有連城14%的股份,鍾寶申透過瀋陽匯智間接持有連城10%的股份。所以隆基的兩位創始人就是連城的實際控制人。

連城數控可以說是隆基一手養大的孩子,隆基是做單晶矽片的,單晶矽片最核心的裝置就是單晶爐,早期隆基用的晶盛機電的爐子,隨著隆基生產規模的擴大,為了降低成本也為了避免晶盛機電卡脖子,隆基就專門成立了連城數控去研發裝置,所以就有了連城數控這家公司。現在連城數控70%的收入都來自於隆基。

但是現在連城數控已經在新三板上市快一年了,要準備在主機板上市了,李春安減持也是為了這個事情,避免關聯交易帶來上市的一些麻煩。同時也為了以後連城能夠獨立自主的發展,減少對大客戶隆基股份的依賴。

李春安減持後的資金基本陸陸續續都會進入連城數控,繼續增加連城數控的股份。目前連城數控在新三板120億市值,按照券商估算的上市以後市值可達500億元。

2、光伏發展的必然性論述

從全球競爭和國家戰略層面來看: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美元地位風雨飄搖、震盪不安,後面美元尋找到了石油,繫結石油繼續維持了美元在全球的霸權地位,石油在全球能源中的核心地位建立起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全球貨幣金融體系。

所以如果哪個國家要崛起首先要尋找到可以替代石油作為全球能源核心地位的另一種能源,打破石油—美元的壟斷體系。而現在毫無疑問,光伏是最有希望挑戰石油地位的新能源。

光伏作為清潔能源的發電方式首先可以替代大量的傳統能源發電,替代掉很大一部分煤炭和石油的使用。其次傳統燃油車每年的石油消耗量佔了全球石油用量的半壁江山,在全球新能源車的發展下,將大批次淘汰傳統燃油車,進而減少石油的使用,增加電力的使用。另一方面,全球石油和煤炭持續枯竭以及價格上漲的情況下,各個國家各個行業都需要尋得新技術替換掉對煤炭和石油等傳統能源的運用,不僅僅是發電領域,包括傳統的化工領域都是如此。這就是多重邏輯降低石油在全球能源的地位。

光伏發電和新能源汽車是中國在全球最具競爭力、最有優勢的領域。中國未來要崛起,人民幣實現國際化,挑戰美元在全球的核心地位,光伏發電和新能源汽車是中國最有利的兩把武器。

在最近一次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國家領導人提出將碳達峰、碳中和作為明年要抓好的八大重點任務之一。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從國家戰略層面也給出了明確指示。

根據IRENA,2019全球光伏電站LCOE成本降至0.068美元/kWh,接近化石燃料發電成本0.066美元/kWh,全球一部分地區的度電成本已經低於化石燃料的度電成本,未來隨著光伏發電度電成本的下降,其替代速度和滲透率將進一步加快,未來5年全球光伏發電裝機量增速將維持在20%-30%,到2025年新增裝機量有希望達到360GW。

3、隆基價值幾何?

高瓴資本158億元入股隆基,自然是很看好隆基前景的。

光伏行業發展速度快,技術迭代快,行業內部競爭激烈,在多次的技術迭代過程中淘汰了很多家龍頭企業,曾經的協鑫、尚德、英利等,每一次技術革新都是腥風血雨,曾經的光伏行業可是出現了三個首富。所以說一家公司要保證在這個行業中持續生存,管理層必須有非常前瞻的戰略眼光,在決策和執行上有很高的要求。

隆基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能在這個行業持續領先,證明了隆基的管理層是非常優秀的,擁有超前的戰略眼光,精細化的管理能力,穩健的財務,高效的運營等,這些才是隆基最核心的競爭力。

至於說隆基現在的股價貴不貴,還能不能買?

首先,光伏發電作為新能源,長期價值巨大,其次,只看今明兩年的話,今年利潤85億元,明年利潤110億元往上,對應市值4000億元,相比新能源的其他行業也不算貴,所以綜合來看,只能算估值合理。

祝大家發財!

10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精研科技:被投資者忽略的MIM金屬粉末,業績彈性可比鋰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