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改革開放北京城40年的變遷史,是新中國70週年快速發展的側影。從這期起,我們將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區域,試圖記錄這個城市向前奔跑的身姿,並向勇敢不懈的奮鬥者致敬。
北四環西路以南,到白石橋為界,以中關村南大街為中心輻射,中關村核心區的地理範圍大致由此劃定。歷經四十年浮沉,這裡曾在時代的荒蕪中起舞,也曾在現實的浮華中迷失了雙眼,不變的始終是一代代人在路上的科創夢想。
最近一次聚焦中關村,還要追溯到ofo的資本神話破滅。2016年,意氣風發的ofo躋身中關村地標寫字樓——理想國際大廈,到2018年,明黃色的「VICTORY」招牌已黯然離場。現在,在大廈門口已經很難找到一輛小黃車了。
北京的深秋,疏朗空闊的天氣裡,裹挾著些許涼意,正如創業大街持續降溫的熱情。這裡短短的220米,曾經是全國各地創業者的朝聖地,現在的人流早已大不如前。
車庫咖啡裡不再到處都是循著咖啡香氣而來的創業者,更多的是自由職業者、學生、遊客,或是貪圖室內流暢的wifi,或是鍾情這裡不被打擾的時間。
01當創業大街的熱情開始冷卻,屬於中關村的光環似乎也在減弱。
從地鐵站出來,沿路會看見盛極一時的中關村金三角–––海龍、鼎好、e世界,它們撐起了中關村“電子大賣場”時期的半壁江山。
那是個野蠻生長的時代。
猶記得,1995年海龍大廈剛開盤之時,商鋪遭人哄搶,轉眼就迎來日均三四萬的客流。那是電腦買賣的盛時,滿大街的手推車、紙皮箱和黃頭髮的青年,趕上大單子,月入數十萬的大有人在。洶湧的人流、高漲的租金、火爆的市場,為中關村電子市場贏得了“中國矽谷”的盛名。但那顯然是被誤讀的“矽谷”。
無數的傳奇人物誕生、成長於此。
“80、90年代,是中關村創業最火的時候”,曾就職於中關村知名網際網路公司的vincent說。這裡走出了柳傳志、李彥巨集、劉強東、雷軍等一大批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孕育出中國網際網路的大半江山。
但歷史的車輪終將向前,“大概是在2008年以後吧,中關村的規劃越來越好了,但是這裡卻變得沒有以前有活力了”,vincent提起中關村最大的變化之時說到。“以前的中關村可能看上去有些髒亂差,卻很有活力,有很多的小公司在這裡,也許昨天還是一個小攤位,說不定五年十年之後就成長為像京東這樣的上市公司。”
在網際網路興起、電商的衝擊下,中關村曾經賴以生存的傳統零售、商品集散的模式,終究還是走向了下坡路。隨著鼎好大廈被大型資本收購,屬於中關村電子大賣場的鼎盛時代至此終結。
02沒有永遠的朝陽,但總有朝陽。
回顧中關村的發展歷程,vincent反覆提到了潮流一詞。“每隔5到10年,這裡就會出現一股潮流。80年代大家需要電腦,就有了聯想;90年代有了電腦需要上網,所以網際網路開始興起;再到00年代,人們的需求更加多元,看電影、買東西、聊qq、讀新聞…於是又有了智慧手機。”中關村每一個階段的變化都是跟當時的社會特定需求相關,“儘管現在大家覺得中關村缺少了活力,其實這只是潮流發展到極限的一個必然階段,也許再過幾年又有新的潮流出現。”
現在中關村正在謀變新的機會,未來科貿大廈將轉型網際網路教育,鼎好賣場專注技術轉移、技術交易,海龍將發展智慧硬體,e世界將變身創客空間。它們曾見證了中關村的輝煌,現在即將開始一次華麗變身,向過去告別,向未來邁步。
03追求精神的極致。
這句被低調刻在創業博物館門頭上的話,似乎是對現下中關村最好的描述。如vincent所說,現在再去過分強調地理位置上的中關村並沒有什麼意義,中關村更為重要的是一種精神上的傳承。“中關村是一個概念,是一群人聚在一起,秉承同樣的精神和信念去做同樣的事情。不管是80、90年代還是13、14年的創業熱潮,最重要的始終是有這樣一群人在做引領潮流的事情。”即使是在亦莊,在通州,在上地,只要有這樣的一群人,任何地方都可以成為中關村。
置身於創業博物館內,頭頂“瀛海威時空”、腳踩“四通基石”、左扶“金山大門”、右頂“聯想木門”、看過最早的四通印表機、中國第一臺能輸入中文的計算機……屬於中關村式的精神氣質,正在這些燒錄著時代記憶的老物件上得以傳承。
或許創業博物館想提醒這個世界的,便是不忘曾經的那顆初心。
在當下,中關村精神似乎有了更為真實的表達。就像曾經在中關村騰訊大樓裡工作的一位TT人士所言,“當我站在國貿,我覺得就像站在了宇宙的中心,但當我站在中關村,我感受的只有奮鬥”。
04每天依舊會有無數身懷夢想的人來到這裡,當然,他們也必須面對現實。
“我們要考慮的是未來平臺的變現,否則我們怎麼活下去。”這是在3w咖啡發生的一次小型爭吵,兩個創業者正在為了創業專案如何盈利各執己見。
在中關村,像這樣的創業團隊不計其數,生存下來的卻少之又少。“創業是件很殘酷的事情,儘管中關村有了京東,但還是有無數不知名的公司死在了路上”,vincent如此評價道,畢竟一個海龍大廈裡也只走出一個劉強東。“不管是八九十年代還是現在,支撐這些創業者的一定不是夢想,而是來自現實的生存壓力。”寸土寸金的租金,高昂的運營成本,都在時刻提醒著這些創業者。
楨楨從南方的一個山水名城來到中關村才3個月,親身經歷了創業公司的無奈與焦慮。“我們公司主攻線上教育培訓,最近融資並不順利,如果拿不到B 輪投資,生存就會出現問題。”楨楨的公司剛剛從中關村更為核心的辦公大廈搬到海淀黃莊地鐵站附近的理想大廈,公司代繳的員工公積金標準也有所下調,“最近公司的創始人會和我們談初心,希望大家能一起堅持。”但如果當下的現實都很脆弱,光憑初心又能走多遠。
楨楨更願意用這個時間去完成一個滿意的策劃案,然後去食寶街吃個火鍋。
05與中關村蓬勃生長的科創事業不同,流光閃爍的食寶街,點亮了中關村的生活。
傍晚時刻,站在食寶街二層的露天廣場,腳下是從各個寫字樓湧入的熙攘人潮,鼻腔充斥著火鍋、燒烤、小龍蝦的煙火氣息,一抬頭就是微軟、新東方的碩大LOGO。方寸之間,連線起中關村的夢想與現實。
中關村如同一座獨立的孤島,容納了北京數萬計的奮鬥者,卻留不下這麼多有趣的靈魂。拉拉說她休息日的時候還是喜歡去城裡,“我喜歡看展覽,喜歡美食,所以我愛去東邊。中關村這邊就還是個工作的地方,生活差了點意思,沒有煙火味。”
或許,食寶街能做到的,不過是給下班打不到車的中關村人民提供一點心靈慰藉。
離開,留下,理想,現實。
中關村的故事裡,從不缺拼搏,以及殘酷掙扎的無奈,有生活百態,也有孤獨寂寞。
而在某個不知名的角落,或許正在孕育著下一次夢想衝擊波。
新巴別塔:源取自《聖經·舊約·創世記》裡的巴別塔,意指對無盡之境的探索與溝通。以New babel為名,有些理想主義。本質上這是一次以城市為主體的高海拔閱讀之旅。我們以觀念溝通塑城市列傳,以探索之心建公建平臺,尋找並重新定義城市,空間,人與未來的美好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