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美國一直搞一個學名叫量化寬鬆的東西,說到底就是一個印錢一個花錢,然後大家想辦法把賬抹平了。在集體放水的情況下,管借錢和管花錢的人,通常會保持著比較好的關係。如個把月前美聯儲暗指財政部抽錢袋子的事,非常少見。
最近是樓先生有個帶些煙火氣的發言,引得市場上出了若干回憶債券市場發展的文章,讓我很是惡補了一下中國債券現代史。不過轉念想想,這些我們交易員都能知曉的事兒,樓先生在講話之前,應該也很容易就能瞭解到。財政部管錢袋子,央行管發票子,正常情況下就算有什麼小爭執,也是內部會先協調著,如前兩年那種財政要挺身而出的建言,史上並不多見。
以我的理解,但凡是大家都贊同花錢的時刻,彼此之間就會相處得比較好。因為目標一致嘛。只有進入了要收水剎車的時候,才會容易有不同意見。我們花錢有個特點,除了財神爺,決定花錢方向的還有發哥。但發哥管花不管記賬,賬上有紅字,理論上就得算到財神爺身上,這是讓財神爺不開心的原因之一。
再者,救火這活計,財神爺也時常要被迫挺身而出。比如前段時間名震江湖的包商,最後雖說是安全收口,但為此扔進去的真金白銀,大約有1700個億。這還是特事特辦的結果,要不然那些放了錢過去的金融機構,哪可能拿9成的本金回來。1700億是什麼概念,簡單點兒說,內蒙古2019年一年的稅收1539.7億元,全部拿來填坑,還缺100多個億。雖說匯金、穩定基金等也都仍了大把銀子進來,但內蒙古的財政肯定得是衝鋒在前。
財神爺嘴上不說,心裡肯定上火啊,你自家孩子沒管好,憑什麼讓我掏錢啊,我掏錢也就罷了,關鍵是這錢還是從你手裡借的。白紙黑字落在賬上,過些年還要還給你。擱誰攤上這事兒,心裡也不舒服啊。
還有,那幫子評級公司,說是在市場裡給我一AAA的債券最高評級,轉頭一看,紅頂子一片,合著這市場裡跟我平起平坐的有一大堆呢。最關鍵的是有那麼幾個平時也戴著AAA紅頂子的,忽然就一捂胸口坐地上不還錢了。用劉宰相的話說,你這是光著屁股拉磨,轉著圈兒的給我丟人啊。這還怎麼把國際友人的銀子請過來啊?
說千說萬,今年財政過得頗為不易,收得少用得多,赤字大家都盯著看,地方財政借款拿什麼還,國內國外其實都在打問號。再過幾天就是明年了,可以預見的是,明年還得一邊繼續花錢,一邊繼續降企業負擔。這要是沒什麼新的稅收增長點,財政的賬本大機率又要添幾筆紅的。大手動銀河間債券市場的事應該不太容易出現,畢竟它是交易所26倍的量,把二者的規則歸攏一下,流通性搞好一點倒是應該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