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近兩年,有兩個核心因素,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交易策略的選擇。

首先,外資主導力在明顯加強。很簡單的觀察點,從大盤角度看,短期市場的漲跌,幾乎和北上資金的流入流出高度同步,今年以來尤其明顯。同時,北上資金重點買入的個股,總是獲得市場的追捧,基於北上資金往往都買入一些基本面較好的核心資產,長期市場有明顯的學習效應,對市場風格產生了深遠影響。

其次,註冊制的推進,創業板新規的落地,都明顯的影響了市場的風格。短期看,新規增強了創業板活躍度,對於一些打板等風格的短線生態,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目前很多遊資也在向“基本面”轉型。短線博弈的波動性加大,風險加大,而長期看,對於優質核心個股,更容易產生溢價效應。

這兩個核心變化,都是我們在選擇投資和交易策略,以及選股中,需要考慮的。

對於我們普通投資者來講,其實短線博弈的風險更大了。有人說賺錢更快了,我說吧,是鐮刀更快了,這背後,虧錢也更快了。一個追漲,理論上最多能導致虧損40%。純粹的短線博弈難度加大。新規下,純短線對個人的時間、能力、執行力、性格等方面要求更高了。我們大多數人沒有資訊優勢和資金優勢,很多事情等你知道了,都是最後一棒了,往往套在山頂吹風。短線博弈,長期成功的還是偏少,新規之前就偏少,新規後會更少。所謂倖存者偏差,一將功成萬骨枯。

所以,我還是建議普通投資者要放眼中線,放棄或減少參與短線的純粹博弈。當然,我講的的中線,並非是一根筋的價值投資,而是基於優質個股的交易策略。我這兩年寫的文章和教程,都偏重於交易,大家都誤解了我是一個純粹的交易型選手。其實我自己恰恰是出身於基本面的投資,2006年入市,2011年開始主做成長股,知道我歷史的夥伴都清楚,做過很多翻數倍的牛股,也遭遇過滑鐵盧。2018年後才開始轉型做交易,但是我的交易,不是純粹的博弈,恰恰是建立在基本面基礎上的交易,偏重於中線策略。2019年,我將基本面融合交易,形成了“3L體系”,即“動量(L)方向+最強邏(L)輯+量(L)價擇時”,在其中各取了一個“L”。

1、動量方向:選擇最強主線,保持空杯心態,跟隨市場的選擇。

2、最強邏輯:符合“大風口,強邏輯,好賽道,超業績”四條標準,鎖定中期邏輯強大的板塊和個股。

3、量價擇時:透過量價行為選擇買賣點,在“供需格局逆轉的關鍵點”下單。

“動量方向”和“量價擇時”我都寫過詳細教程,但是關於“最強邏輯”寫的較少,選股其實就屬於這個範疇的任務。今天,我將我近期的思考,結合上述兩個市場生態的核心變化講一講基於中線策略的選股思路。

我認為,基於當前市場的生態,我們在選股思路上,應該專注於以下三大方向。

一、賽道龍頭

“賽道龍頭”四個字是便於好記,其實前面應該加一個“好”字,就是“好賽道的龍頭”。意思是,我們應該選擇處於高景氣週期、市場前景廣闊的好賽道,然後在這種好賽道中選擇辨識度高的龍頭股,或者也可以說是核心資產。什麼叫做辨識度高的龍頭?舉個例子來講,一提到光伏產業鏈,你就想到了隆基股份,一提到消費電子,你就想到立訊歌爾,一提到快遞,你就想到順風。

這種股都是明牌,被放在市場的聚光燈下,風險很小。最近兩年,自從外資不斷湧入後,市場風格發生了變化,這類股走勢非常好。其實,這也更加接近美股港股等外部成熟市場的風格,也就是說,龍頭股會獲得更高的溢價。

這類股短期看,可能不如短線博弈賺錢快,但是由於回撤少,一直走趨勢,而短線博弈往往炒作後回到原地,所以拉長時間看,這類股真的並不慢,甚至是快很多。做這類股,需要我們建立“延遲滿足”的心態,對短線熱點要免疫。

從交易的層面講,我們可以建立一個“賽道龍頭”的股票池,長期儲備,日常跟蹤,等待買點。這類股並非是不調整,所以也不是一直死拿不動,而是用量價擇時的買賣點選擇,每逢下跌到重要支撐位置,出現底部反轉買點的時候,就買入,然後加速或高潮就賣出,反覆做波段。

看案例,賽道龍頭,只要上升趨勢保持不變,每個縮量回踩支撐,都是買點:

這種策略,應該是最穩健的策略,也是適合大多數人的策略。

“賽道龍頭”選股策略的核心要素:

1、好賽道;

2、辨識度高的龍頭或核心資產;

3、處於上升趨勢中(動量股);

4、縮量回踩支撐不破大膽買入;

5、加速或者高潮高拋。

二、超級業績

上面講“賽道龍頭”我沒有將“業績”條件融入裡面,其實之所以是龍頭,往往業績都不差。如果“賽道龍頭”業績同時高成長,那當然更好。

還有一種股,地位暫時還無法成為賽道龍頭,但是具有非常強勁的業績表現,也就是業績高成長,這類股,是第二種需要關注的。

其實,我們分析一些歷史牛股,走長期向上的大趨勢的機會,往往都有不斷超預期的業績支撐。舉個例子,恆立液壓股價的10倍之旅,恰恰是淨利潤增長10倍支撐起來的,這種例子非常多:

業績才是最強的邏輯。超級業績股,會帶來股價的超級表現。

所以,除了“賽道龍頭”之外,我們的精力應該用在關注有超級業績表現的個股上面。

“超級業績”選股策略的核心要素:

1、業績短期爆發或者長期持續高成長;

2、處於上升趨勢中或者出現業績斷層等確認訊號(動量股)。

三、動量主線

動量主線是我講的最多的,也是我每天交易筆記裡面寫的最多的策略。

上面講的“賽道龍頭”和“超級業績”,我都強調了趨勢向上,是因為趨勢才是對邏輯的驗證,再好的股,市場不認可,都沒有用。被趨勢驗證的股,走勢強勁,其實就是獨立的動量股。而如果一個板塊都能形成板塊效應,那就是動量主線。

動量主線的意義,其實就是跟隨市場板塊效應,選擇最強的方向,一旦方向選對,可以容錯選股。畢竟只要是板塊處於主線地位,板塊內所有的股,只要不是問題股垃圾股,基本都有機會,這也是我跟隨動量主線的原因。

動量主線的板塊效應可以放大個股優勢,可以容錯。

其實大家看,過去兩年板塊效應尤其明顯,在主線的板塊,可以漲的雞犬升天,不在主線的板塊,有時候不斷震盪甚至陰跌不止。我上週寫了一篇文章,講了“大盤、板塊、個股”三個層次的關係,只有這三個層次共振的時候,在大盤有明確的趨勢的時候,選擇最強的主線板塊,然後再選擇主線的龍頭,才是最佳的賺錢方式。

換句話說,你要麼選擇“賽道龍頭”,要麼選擇“超級業績”,如果這兩個你都不選,那麼最好的策略就是“動量主線”,選方向,方向選對了,在對的方向裡面選股,就容易了許多。或者簡單點說,要麼動量股,要麼動量主線。

當然,這裡的要點,這三個策略的關係,並非必須完全獨立,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的。最佳的模式,是三者合一:即是賽道龍頭,又有超級業績,還在動量主線,這種就是極品機會。

舉個例子。卓勝微在2019年6月份上市就開始漲,到今年的7月份1年漲了13倍,其實就是“賽道龍頭+超級業績+動量主線”的三合一。卓勝微是國內射頻龍頭老大,符合“賽道龍頭”,每個財報期都是業績超預期的高速增長,符合“超級業績”,然後從去年7月份半導體板塊整體進入動量主線,這種機會就是極品機會。

再舉個例子。英科醫療今年漲了近10倍,除了有疫情大邏輯支撐外,它是手套等防護用品龍頭,最主要的是業績大爆發,醫藥今年上半年一直是動量主線,英科醫療也是不折不扣的“賽道龍頭+超級業績+動量主線”的三合一。

這種機會可遇不可求,所以,下次如果有遇到這種三合一的機會,要勇敢的抓住,一生抓住2-3次這種機會,足以改變命運。

這就是我今天要講的選股思路,這不是教程,不是教你具體操作的,而是思維模式層面的思考,幫助我們形成正確的理念。再強調下今天的要點:

要麼選擇“賽道龍頭”,要麼選擇“超級業績”,要麼就是“動量主線”。極品機會,來自“賽道龍頭+超級業績+動量主線”的三合一。除此之外,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平庸的機會和個股上面。

請拒絕平庸的機會,不要在平庸的個股上浪費時間。只有強迫自己放棄平庸,才不會每天像個無頭的蒼蠅對於外界各種噪音迅速反應。而也只有專注和聚焦,才能創造超常收益。

借用一個前輩的話:

非常挑剔,只和千分之一頂尖的人和公司打交道,只關注千分之一的極品機會;非常挑剔,才有閒暇的時間和非常自由;非常自由帶來的知識和資本的積累,才能讓你更加挑剔,更加自由。如此正反饋迴圈,從現在開始,才能遠離平庸的“平衡態”,跳躍到更高一層的“耗散結構”。

12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新債接連破發,怎樣避免虧損?這一招很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