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碳中和承諾下的十二個“長坡賽道”》

電力部門深度脫碳之光伏產業鏈:《光伏產業鏈系列文章彙總》

電力部門深度脫碳之光伏產業鏈:《儲能產業鏈系列文章彙總》

非電部門電氣化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今天我們一起梳理一下晶科科技,公司作為一家清潔能源服務商,公司主營業務主要包括光伏電站運營、光伏電站轉讓和光伏電站EPC等,涉及太陽能光伏電站的開發、投資、建設、運營和管理、轉讓等環節,以及光伏電站EPC工程總承包、電站運營綜合服務解決方案等

光伏電站運營業務為公司成立至今的核心業務,公司開發的光伏電站專案包括領跑者光伏電站、普通地面電站(包括“農光互補”、“漁光互補”、“林光互補”等光伏複合電站)、屋頂分散式光伏電站等多種型別。公司透過光伏電站運營和管理,在光伏電站建設的各個環節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近年來,公司逐步為客戶提供光伏電站EPC服務,涵蓋工程總承包、整套裝置採購供應以及光伏電站整體解決方案等。為充分利用公司在光伏電站開發、運營及EPC等方面的經驗優勢,公司延伸開展光伏電站轉讓業務。

光伏發電產業鏈主要分為:上游的晶矽、晶片、光伏玻璃、鋁合金、電子元器件等原材料;中游的光伏元件、光伏支架、光伏電力電子產品等光伏發電裝置;下游的光伏電站EPC承包商及光伏電站。

公司主營業務涵蓋了光伏發電產業鏈的下游, 具有明顯協同效應

根據併網方式的不同,光伏電站一般分為集中式光伏電站、分散式光伏電站和離網式光伏電站。

集中式光伏電站,是將光伏列陣直接生產的電能,經併網逆變器轉變為交流電,升壓後併入電網,由電網公司收購併統一排程分配,與公共電網相連線並共同承擔供電任務的太陽能光伏電站。目前,我國以集中式光伏電站為主,建設規模一般在10MW以上,且100MW的超大規模光伏電站也在日益增多。

分散式光伏電站通常是利用分散式資源,將光伏電池、匯流箱、逆變器等裝置置於廠房、辦公樓等屋頂上,將光伏電力併入使用者側,自發自用,餘量上網。其裝機規模一般在[1MW,10MW]之間,且以經濟發達地區的屋頂電站為主,電力消納條件好。目前,我國分散式光伏電站的裝機規模雖少於集中式光伏電站,但伴隨政策扶持的傾斜,所佔比重不斷提升。

離網式光伏電站,在有光照時透過太陽能充放電控制器給負載供電,同時給蓄電池充電;在無光照時透過太陽能充放電控制器由蓄電池組給直流負載供電,同時蓄電池給獨立逆變器供電,透過獨立逆變器逆變成交流電,給交流負載供電。離網式電站用電系統不併入電網,而是透過蓄電池儲能等技術實現區域性場所的太陽能電力自發自用,常應用於獨立用電系統或偏遠地區,如太陽能路燈等。

光伏電站EPC總承包的施工模式可應用於集中式光伏電站、分散式光伏電站和離網式光伏電站,該施工模式具有施工速度快、整合程度高的特點,有利於專案業主把控工期、控制風險、提高質量。光伏電站EPC企業負責光伏電站工程建設專案的設計、採購、施工、試執行等一系列環節,需具備設計、施工、管理等多領域、跨專業的技術能力。

光伏電站EPC行業的技術水平與技術特點與光伏電站運營行業類似,且集中式光伏電站和分散式光伏電站是目前我國光伏電站EPC的主要應用領域

根據《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鑑》及《BP世界能源展望(2019年版)》資料,全球能源消費中可再生能源所佔比從2002年的0.8%升至2018年的4.05%,且至2040年,全球太陽能發電量預計將佔總髮電量的20%以上。此外,IEA指出,到本世紀末,太陽能發電佔比將進一步提升至60%以上。

受益於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的需求,以及美國、日本等歐美國家的傳統光伏市場需求,全球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呈現高速增長態勢。截至2018年末,全球累計光伏裝機規模達503.6GW,較上年末增長26.03%。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資料,未來全球光伏發電市場規模仍將保持20%的增速;根據IEA預測,到2030年全球光伏累計裝機量有望達到1,721GW,到2050年將進一步增長至4,670GW,發展潛力巨大。

累計裝機來看,截至2018年末,歐美地區仍是光伏發電市場的主要分佈區域,累計裝機規模排名前十的國家中,除中國、印度和韓國外,其餘均為歐美髮達國家。此外,前十大國家累計裝機規模佔全球總規模的85.57%,且中國累計裝機規模最大,佔全球總量的比例約為34.54%,大致為美國光伏裝機規模的2.8倍。

2012年以前,全球光伏裝機量的增長主要來自於歐洲國家(如德國、義大利),我國光伏電站裝機規模增長較慢;2012年之後,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逐漸成為全球光伏裝機規模增長的主要貢獻者。2013-2019年,我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52.43%,截至2019年末,國內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達204.68GW。

相較大型地面式光伏電站,分散式具備輸配電損耗低、調峰效能好、系統獨立易操作、土建和安裝成本低等優勢。我國分散式光伏電站發展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根據國家能源局資料,截至2019年9月末,我國分散式光伏電站累計併網容量為58.70GW,是2012年末的25多倍,且近兩年的年均增長率超過100%。

根據《中國太陽能發電建設統計評價報告》的統計,截至2014年末,我國光伏電站運營商的CR10為46.40%;而根據公開資料統計,截至2018年末,我國光伏電站運營商的CR10降至約26.39%。但隨著我國光伏發電行業逐漸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行業“頭部效應”預計將更加明顯,行業集中度可能會有所提升

截至2018年末,我國光伏電站運營商主要有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協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中節能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和晶科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三峽新能源有限公司、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等,其中,晶科電力以3.09GW的裝機規模位列全國光伏電站運營商第6位

最近三年,公司新增光伏併網裝機規模分別為764.97MW、1,244.20MW和388.17MW,截至2019年9月末,累計已併網裝機總規模達2,947.17MW,約佔全國總裝機規模的1.55%。與已併網裝機規模相對應,報告期內公司上網電量穩步增長,分別為12.36億千瓦時、25.33億千瓦時、35.20億千瓦時和27.36億千瓦時,2018年度公司生產的光伏上網電量佔全國光伏總髮電量的1.98%。

此外,公司近年來逐步進軍光伏電站EPC行業,並處於快速發展階段。2016-2018年及2019年1-9月,公司光伏電站EPC業務簽約合同規模分別為130.00MW、343.27MW、1,052.37MW和352.23MW。

影響光伏電站運營業務利潤水平的因素主要為上網電價、年發電量及上游光伏元件價格等。近年來,雖然國家發改委逐步降低了新建光伏電站標杆上網電價,但光伏元件價格及其他非技術成本亦有所下降,總體上,成本端與收益端同步減少,光伏電站運營業務的利潤水平基本穩定。

一、民營光伏電站龍頭

晶科科技成立於2011年,第一個光伏電站建成併網;2013年累積併網10餘個電站,總裝機容量超過200MW;2014年完成第一輪戰略投資者融資;2015年持有電站超過1000MW;2017年完成第二輪戰略投資者融資;2020年上交所上市。

二、業務分析

2014-2019年,營業收入由18.58億元增長至53.40億元,複合增長率42.18%,19年同比下降24.43%,2020Q3實現營收同比下降23.57%至26.27億元;歸母淨利潤由0.97億元增長至7.29億元,複合增長率95.88%,19年同比下降19.18%,2020Q3實現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19.30%至4.02億元;扣非歸母淨利潤由1.28億元增長至7.99億元,複合增長率84.12%,19年同比14.36%,2020Q3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34.23%至3.69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由6.7億元增長至12.13億元,複合增長率21.88%,19年同比33.86%,2020Q3實現經營活動現金流同比增長94.90%至12.71億元。

分產品來看,2018年光伏電站運營實現營收30.29億元,佔比42.86%;光伏電站EPC實現營收40.37億元,佔比57.14%。

2019Q3前五大客戶實現營收11.35億元,佔比33.01%,其中第一大客戶江西電力實現營收3.08億元,佔比8.95%。

三、核心指標

2014-2019年,毛利率17年提高至高點38.91%,18年下降至低點32.83%,19年回升至36.44%;期間費用率由34.00%下降至17.54%,19年上漲至24.14%,其中銷售費用率由0.1%上漲至0.78%,管理費用率由11.32%下降至18年低點3.72%,19年上漲至5.46%,財務費用率由22.59%下降至18年低點13.39%,19年上漲至17.9%;利潤率17年提高至高點16.76%,18年回落至12.88%,19年提高至13.76%,加權ROE17年提高至高點13.55%,隨後逐年下降至9.24%。

四、杜邦分析

淨資產收益率=利潤率*資產週轉率*權益乘數

由圖和資料可知,17年淨資產收益率的提高主要是由於利潤率的提高,18-年淨資產收益率的下降主要是由於利潤率和權益乘數的下降,19年淨資產收益率的下降主要是由於資產週轉率和權益乘數的下降。

六、估值指標

PE-TTM 31.61,位於上市以來70分位值上方。

看點:

公司是國內排名居前的光伏電站運營商,並擁有充足的專案儲備,增長潛力大。截至2019年9月末,公司光伏電站運營專案累計裝機容量約2,947.17MW,其中地面式電站2,153.32MW,屋頂式電站793.84MW,佔全國光伏總裝機規模的比例為1.55%,居於國內光伏電站開發運營行業的前列。在擁有一定市佔率的基礎上,公司透過集約化管理和規模化採購等方式,已在運營效率、議價能力上形成一定競爭優勢。

11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如何控制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