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特斯拉於10月23日晚上釋出了今年第三季度財報,而這份財報堪稱“意外”。

一個意外是營收資料,財報顯示,特斯拉第三季度營收63億美元,同比下滑約7.6%,略低於市場預期的64.5億美元,為2012年以來出現的首次季度下滑;另一個意外是淨利潤為正的情況,特斯拉第三季度歸屬股東淨利潤1.43億美元,此前有33位分析師在接受FactSet調查時表示特斯拉將出現虧損。在新財報影響下,自去年12月7日股價在379.49美元上開始暴跌至今的特斯拉盤後漲逾20%,盤後股價達到306.94美元/股。

在業績“背書”以外,特斯拉被市場關注的“廉價車”Model 3預計會提前放量。一位深入研究特斯的人士向記者表示,即便考慮其他車企紛紛進入電動車行業,以及特斯拉自身推出和Model 3存在一定競爭性的車型,Model 3未來年銷50萬輛的目標還是能較為容易地達到,這或將推動特斯拉在明年進入全年盈利週期。

特斯拉運營支出同比大減16%

Model 3交付提速

原本,市場對於特斯拉第三季度的營收、淨利潤情況預測均不樂觀,因而在三季報正式發表之前,這家公司的財務報告獲得了空前的關注。

事實上,這家公司第三季度不僅僅淨利潤表現超預期,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車輛毛利率也較去年同比有所提升,其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儲備增長3.83億美元至53億美元,車輛毛利率提高3.9個百分點至22.8%。公司表示,這是削減成本、提高運營效率所致。

特斯拉在這一季度的運營支出9.3億美元,同比下降16%,環比下降15%。從具體支出來看,特斯拉對“銷售、總務和行政支出”的削減力度最大,本季度為5.96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為7.3億美元,削減幅度達到18.36%。看來,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的“硬核”改革起效了——今年5月份時,馬斯克稱公司有可能在10個月內耗盡現金,因而開始採取“極端”措施削減公司成本,甚至親審每一筆開銷。另外,在本次電話會議上,馬斯克表示本季度沒有進行廣告營銷計劃,全靠口碑進行銷售。

對於這份財報,特斯拉粉絲們拍手稱好,認為特斯拉盈利可期,但也有粉絲認為,往年特斯拉都會強調某一個季度出現盈利,但最終全年仍然處於虧損狀態,而特斯拉前三季度共計虧損9.67億美元,並且特斯拉自成立以來每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特斯拉何時能實現全年盈利成迷。

此外,特斯拉在第三季度交付的車輛約為9.7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16%,而特斯拉的汽車銷售收入為51.3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滑12.69%,從Q3具體交付的車型來看,ModelS/X、Model 3分別交付約1.74萬輛、7.96萬輛,而去年同期該組資料分別約為2.77萬輛、5.61萬輛,Model 3在交付中的佔比由去年的66.95%上升至82.06%。

Model 3是一款相對便宜的車型,根據特斯拉官網,ModelS/X最低79.39萬元起售,而Model3標準續航升級版(特斯拉中國)32.8萬元起售。特斯拉的ASP的確是在下降,招商證券在近期一份報告中指出特斯拉產品結構下行,Model 3成為銷量增長引擎後對高階產品的分流削弱整體均價和利潤率。不過,特斯拉卻表示,與2018年第三季度相比,車輛租賃的比例增長了兩倍,而這導致了收入同比下降。不過,車輛租賃收入並沒有大幅增長,為2.21億美元,幾乎與去年同期持平。在電話會議上,馬斯克向投行表示,Model S/X屬於小眾產品,特斯拉之所以繼續生產這兩款產品是出於情感原因,Model 3對於特斯拉來說有生死存亡的意義。

有趣的是,這款面向福斯的產品在年內卻屢次提價。特斯拉年內三次調整價格,在英國市場,Model 3基礎版、中續航版的價格均上漲1000英鎊,分別為3.85萬鎊、4.7萬鎊。而Model 3效能版上漲近2000英鎊,價格為5.2萬英鎊;在美國市場,Model 3標準續航版後驅升級版的價格上漲500美元,由38990美元上調至39490美元;本週五,特斯拉官網調高中國版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的起售價,由32.8萬元漲至35.58萬元。

對此,建約車評創始人餘建約告訴《紅週刊》記者,雖然特斯拉的訂單狀況不透明,但是馬斯克向有通過調價平衡產能及訂單的慣例,一旦訂單積壓過大產能仍然不足,特斯拉就會上調價格,而新增訂單動力不足,特斯拉則會選擇降價。“這就說明,Model3的需求十分旺盛。是一件好事。”他說。

特斯拉的新能源業務被馬斯克特別“點名”。馬斯克指出,這一塊業務被很多投資人所誤解或者直接忽視,近期隨著Model 3生產進度的推進,特斯拉又將一部分資源重新分配給了特斯拉太陽能,而這一塊業務在創立初時是為了電動汽車身上的可持續能源,而馬斯克認為這一塊業務將來會與汽車業務規模相當。目前,特斯拉新能源業務在第三季度帶來進4億美元收入,前三季度累計收入約為10.95億美元,佔前三季度總收入約7.9%。

另外,特斯拉財報還提出,後續有望看見關於Autopilot和全部自動駕駛功能相關的近5億美元的累積遞延收入。

Model 3年銷50萬輛驗證在即

特斯拉的交付量一直是一個問題,以往交付量受限於產量,因而有“特斯拉的股價是火藥桶,產量是導火索”這句話盛行。2018年特斯拉積壓了Model 3的40萬份訂單,而產量最高一週數千輛,Value Investors Club網站因此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指認特斯拉為旁氏騙局,因其78%的運營現金來自客戶定金。

特斯拉計劃在2019年交付36萬到40萬輛車,前三季度生產約26.03萬輛,交付量約為25.52萬輛。從季度間披露的資料看,特斯拉在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的生產量和交付量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Q1至Q3產量增長率分別為12.3%、10.46%,其中Q3產量為9.6萬輛;交付量方面,自Q2起交付量超越產量,其中Q3交付量為9.7萬輛,為歷史新高。如按特斯拉所規劃的交付量下限看,特斯拉第四季度需要完成約10.48萬輛的生產和交付,按照特斯拉最近三個季度產量和銷量最低增長率計算,10.48萬輛的完成目標應無懸念。

同時,特斯拉上海工廠第一期於本月竣工,預準備生產,這為特斯拉添了一把柴火,訊息公佈當日即本月17日,特斯拉股價漲0.85%,從10月初至10月17日區間漲幅8.7%。上海工廠的進展顯然讓特斯拉感到滿意,而該工廠也是馬斯克所欽點的重要工廠,因而特斯拉在財報中大秀上海超級工廠的圖片——三季報釋出的前五日,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生產線已正式通電。

在財報中,特斯拉表示上海工廠建造成本比美國Model 3生產線降低約65%。馬斯克表示,上海工廠將先生產Model 3,他預計中國會是Model 3最大的市場。

此外,特斯拉中國官方招聘微信平臺“特斯拉招聘”於本月15日發表招聘,要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招募交付體驗專員,中國產Model 3的交付一觸即發。

而中國產Model 3的量產和擴產可能代表了特斯拉全年業績“轉正”的開始,“山王澤北”是一名特斯拉資深粉絲,據他分析,上海工廠投產後特斯拉盈利可期,另外他測算Moldel3在明年已經做好了年銷50萬輛的準備。

當記者通過百度貼吧聯絡“山王澤北”時,他向記者表示,“首先上海工廠年底量產,成本是美國的一半。年底完成‘完整版的自動駕駛’(FSD)限量測試,2020中旬全面開啟FSD,產品力飆升。其次2020年新款緊湊型SUV Model Y、Roadster2、Semi、S pliad全部開始量產,R2和Semi目標年產1萬和10萬。有多個產品推出,想不盈利都難。另外,目Fremont工廠設計Model S+X年產能9萬輛,Model 3年產35萬輛。上海工廠設計Model 3年產能15萬輛,Model Y加速投產計劃相對於釋出時所說的2020年底開始生產以及2021年交車的時間表提前了半年,而且Model Y與Model 3有將近70%的部件可以共用。這就是說,Model 3明年已經準備好成為年產銷50萬輛(Fremont工廠+上海工廠產量)的爆款(賓士C Class2018年全球銷量47.3萬輛)。目前Model 3基本可以保證季度8萬輛左右的產量和銷量,加上上海超級工廠生產的Model 3,我覺得年產50萬很容易,但是因為Model Y的橫空出世或多或少會瓜分Model 3的市場,畢竟現在SUV在各個地區都是最受歡迎的車款。不過,目前來看Model 3在全球範圍內依然是供不應求的,所以完成50萬銷售目標應該沒問題。”

據此,餘建約表示,今年特斯拉的交付量至少為36萬輛,從前三季度的表現看,Model 3對交付量貢獻至少在20萬輛以上,“無論明年是否能衝擊50萬輛,Model 3已經是一款爆品。在北美,同類產品中Model 3已完敗BBA。預計明年車市在同檔價位內,中國產Model 3在國內應該沒有競爭對手。”

山王澤北表示,自己對比過其他品牌電動車,這些與特斯拉相比缺乏競爭力。“以傳統BBA的電動車來說,積架I-PACE、奧迪Etron、賓士EQC等等豪華電動車和同級別Model X在效能、續航、智慧化表現都被Model X蓋過,尤其是能耗和續航。至於Model 3,目前在這個級別的電動轎車中應該沒有對手,但硬要我選一個競品,只有Model Y,畢竟其他廠商還沒有開始做中型電動轎車,都是從SUV做起的。不過,要說特斯拉未來潛在的對手,我覺得是美國電動皮卡初創公司Rivian。”

招商證券在報告中提到,中國產 Model 3有望在年底交付,售價較進口便宜,進入入門豪華車價格區間。國金證券則表示,在細分領域中Model 3沒有競爭對手,因此有別於乘用車行業連續 15 個月銷量的同比下滑,該產品的銷量增長具有確定性,訂單增業績,受認可提估值,類蘋果產業鏈的示範效應預留想象空間。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重點跟蹤的10家白馬,機構持續加倉,Q3業績超預期!(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