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地區經濟增長,曹允春教授,航空樞紐,航空運輸
2019年9月25日下午,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投運儀式在北京舉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迎來“鳳凰展翅”的高光時刻,一經亮相,就引起了各國媒體的讚歎,迅速在全球圈粉無數。
一座機場對一片土地意味著什麼?《競爭論》作者、世界競爭戰略研究學者邁克爾·波特的解釋直指核心:機場是國家和地區經濟成長的引擎。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能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遠不止跑道與航站樓,更在於臨空經濟區的規劃和建設。中國民航大學臨空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教授就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投運接受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經濟資訊聯播》欄目電話採訪中也多次提到“臨空經濟”(採訪見下文)。
航空改造城市文/李忠
城市,是人類生活的聚集體。如果我們把這個聚集理解為一個動詞,那麼我們可以說,一部人類城市發展的歷史,也正是一部人類從不同的地方向城市聚集的歷史。在這個聚集的過程中,有三個因素是至關重要的——聚集的動力,聚集的場所,聚集的路徑。
洛杉磯機場
城市永遠是先有磁極,後有容器——劉易斯•芒福德大師這個精彩的論斷,首先就講清楚了兩件事:聚集的動力和聚集的場所。首先,人們到城市,不是因為安居而樂業,而是因為樂業而安居。這就是所謂的先有磁極才有容器,這是一個聚集的動力問題。其次,城市也必須有容器,讓人們可以呆得住,住得下,現在我們反覆討論的所謂大城市的房價太高,其實從根本上說就是一個大城市磁極太強而容器不足的問題。
但其實還有第三個因素需要關注,那就是聚集的路徑——人們想來,來了也能呆得住,但如何來,來的成本有多高,那也會大大影響人們的聚集速度。所以,當我們用人類的聚集速度來衡量人類城市的發展速度時,我們就會發現,影響人類城市發展速度的因素主要是兩個方面——聚集的動力和聚集的路徑。
而至於聚集場所的容量,在人類智慧可及的範圍內,不可能也不應當成為限制人類嚮往美好城市生活的因素。比如說在工業革命初期,城市裡的工業作為一個強大的磁極,吸引了大量的外來人口向城市聚集,在一段時間內也就產生了房荒(house shortage)。但不長時期內,這種強大的需求相應就引發了巨大的供應上的革命,甚至由此導致了現代建築的產生——現代建築誕生的最重要的初衷就是可以進行相對大批量低成本的建造——從而放大房屋供應。所以只要尊重市場的意志,不進行過多的人為干預,從來不會有一個城市會有真正意義上的房荒。一句話,城市不應也不會由於其容器的不足而拒絕人們向城市的聚集。
因此,真正影響過人類城市的聚集速度的,有兩個因素:一是動力,二是路徑。
動力的影響是最大的——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絕大多數的人們,要麼住在鄉村,要麼住在城市。人們之所以要從鄉村到城市來,無非是因為城市和鄉村存在著吸引力的落差,這個落差越大,人們向城市聚集的渴望也就越強烈,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人類的每一次產業革命,都會引發新一輪的城市聚集。
工業革命自不必說,就在所謂的第三次浪潮到來的時候,還有很多人又是一如既往地進行“城市悲觀論”的預測,認為通訊手段的改進使得人們不必住進城市,而大城市會衰亡,事實上是原有的美國大城市沒有衰亡,並且還在擴大——因為大城市原本就有人才的優勢,無論往何種新興產業發展,大城市總有優勢。
要知道,像底特律那樣的中型城市,其產業競爭力往往不能和大城市相比,中型城市要想在單一產業上壓過大城市,就勢必要將所有的資源都投向一個方向,而這樣一來,一旦發生產業的升級換代,其轉換成本,往往是一箇中型城市難以承受的。所以,越大的城市產業轉型,往往越容易,越不會沒落。另外,不但美國的大城市在新一輪浪潮中永佔潮頭,而且還誕生了一批“Sunny帶”上的新興城市,所以說,產業動力永遠是城市吸引人類聚集的最重要的動力,而動力的強勁程度往往也就決定了人類城市的聚集速度。
底特律機場
底特律機場空中鳥瞰
但是我們經過觀察也會發現,在同一個產業浪潮的過程中,為什麼規模和資源相近的城市,有的發展得快,而有的卻發展的慢呢?這裡面就有了另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聚集的路徑。
這裡所說的路徑,是指人類聚集的可達性,想去還要去得了。《航空大都市——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一書的作者約翰•卡薩達教授,對於人類的聚集路徑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後,他於1992年提出了著名的“五波理論”:
第一個衝擊波是由海運引起的,主要表現為一些海港周圍出現世界級大型商業中心城市;
第二個衝擊波是由天然運河引起的,水運成為歐洲、美國工業革命的推動力量;
第三個衝擊波是由鐵路引起的,一些內陸城市(如美國亞特蘭大)成為內地商品生產、交易、配送中心;
第四個衝擊波是由公路引起的,發達國家的大型購物商城、商業中心、工業園區、企業總部遠離城市中心;
第五個衝擊波是由空運引起的,主要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航空運輸適應了國際貿易距離長、空間範圍廣、時效要求高等要求,因而成為經濟發展的驅動力,是現代化國際經濟中心城市迅速崛起的重要依託。
李忠先生參考考察美國波音公司
李忠先生參考考察美國波音公司
李忠先生參考考察美國波音公司
從上述五波理論我們不難看出,人類城市的形成往往都與人類當時的交通方式有莫大的關係,特別是那些被稱之為戰略樞紐的城市。事實上應當表述為:目前人類交通方式下的戰略樞紐,歷史上那些著名的兵家必爭之地,如,山海關,安慶等等,其實都是受陸路和水路的交通限制。而一旦交通方式有突破,所謂的要地也就不稱其為要地了。人類的交流方式聚集方式將會獲得革命性的變化,由此引發的人類城市的聚集速度也會大大加快。
李忠先生參考考察休斯頓太空中心
還記得在阿爾文•托夫勒所寫的《第三次浪潮》一書中,專門引述過美國曆史一段著名的詩句——金色的道釘!當象徵著鐵路的金色的道釘打下去,人類一種全新的交通方式就將建立起來,而人類的城市也將由此而發展,在那一時間,在美國向西部去的鐵路沿線上,甚至有了很多職業的“造鎮人”,專門在向西的鐵路線的車站上建造新的城鎮,以聚集新的人群。
今天我們又有了一種全新的革命性的交通方式——航空。它將取代其他一切交通方式,成為今後一段時期內,人類增長速度最快的交通方式;並因此極大地改變人類的聚集體——城市的發展。一言以蔽之,航空將改變城市,這是今後任何一個研究城市的人都不能迴避的問題。
在這個命題展開研究之前,我們必須需要首先明確航空改變城市主要要體現的十個方面,或者說,航空改變城市的十項關鍵因素是什麼。
因素一:
航空是人類所發明的速度最快的交通方式,它是其他交通方式新的發展,並且也依據於其他交通方式的支援。換言之,如果我們對五波理論進行歸納的話,在航空交通沒有發展起來之前,人類的交通是4!,即4!=4*3*2*1,是公路*鐵路*運河*海運,而有了航空以後,則是5!或5!=5*4*3*2*1,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相互替代的關係,而是一個相互促進,相互依賴的關係,正如同阿姆斯特丹的海港和空港的關係。所以,那些具有傳統交通優勢的城市,如果注重發展,往往也具備發展航空大都市的先天條件。
因素二:
由於國際交通主要表現為航空交通,所以一個航空大都市不見得是國際化大都市,但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首先應當是一個航空大都市,這是城市國際化的必要條件。
李忠先生參觀西雅圖飛行博物館
因素三:
航空運輸特別是航空貨運,並不是國際運輸量的最大佔有者,但正如我們前文所述,它卻是最近三十年來,增長幅度最大的運輸方式。換言之,對於城市而言,航空交通或許不是最大的交通量,而是最大的交通增量,而眾所周知,城市之間的競爭主要是增量間的競爭,所以研究這一增量是至關重要的。
因素四:
隨著這一增量的越來越大,有許許多多的城市在規劃和用地方面必須做出改變,從以往的靠水吃飯,靠海吃飯,靠陸吃飯,變成靠天吃飯——我們現在為機場作選址,往往會考慮讓它如何離城市遠一點,讓它對城市發展的制約少一點,今後,我們也還會讓它離城市遠一點,但那時的目的是為了讓機場發展的空地大一點,從而對城市的帶動作用也大一點。
因素五:
效率是航空的優勢,成本不是優勢。所以大城市旁邊的那些空港新城一定是一個大城市的“效率優先區”或者說是一個城市的“優先發展區”,是由城市中最重效率的一族構成的。
因素六:
這些效率一族,在每個城市都有分佈,只不過人數有多有少,而一旦機場大都市建立起來,這些人一定會向其定向聚集——這個原理告訴我們,如果一個城市自己不發展航空導向產業,自己這部分人群就會流失,而這部分人無疑是一個城市的精英人群。
因素七:
航空導向產業的本質是效率優先產業,成本不佔優勢,所以,現在看來航空導向產業的總量還會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人類技術進步的可能是無限的,近三十年來,人類航空運輸的成本在大幅度的下降,因此可以預見,未來航空導向產業的量會越來越大,對其他產業的擠壓也會越來越強。
因素八:
在網際網路高度發達的時代,航空是唯一一種堪與網速相匹配的交通方式,換言之,當航空交通與網際網路高度互動的時候,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間奇蹟被創造出來。
因素九:
俗話說:“見面三分情”,作為一種社會性動物,在人和人的交流方式中,見面永遠是最有效,最可靠,記憶也是最深刻的交流方式,所以越是網際網路社會,人們是越想見面,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越是國際化的諮詢與財務公司的員工,越要飛來飛去的原因。在航空時代我們不是不見面,而是會與越來越遠的人見面,與越來越不同的人見面,這也是航空大都市形成的主動力之一。
因素十:
航空大都市裡的主體人群的生活是高度國際化的,因此也是高度趨同化的,同樣的國際語言,同樣的國際節奏,同樣的國際化生活方式,這就決定了航空大都市的內容及設施也將會具有相當的趨同性。因此在規劃國際航空大都市時,我們一方面要尊重並借鑑這種趨同性,另一方面也要儘可能尋求自己的個性化,形成整體邏輯的相似性和個體形象的差異性。
以上十條,是對於航空大都市發展的十條展望,也是其內在邏輯。
曹允春教授就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投運接受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經濟資訊聯播》欄目電話採訪中表示“從產業鏈中的角度來說,(大興國際機場)能吸引更多的產業在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裡,能和之前所存在的產業形成一個產業鏈的關係,通過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這種平臺,連線世界,形成全球產業的價值鏈帶動京津冀產業的發展”。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定位為大型國際航空樞紐、國家發展一個新的動力源、支撐雄安新區建設的京津冀區域綜合交通樞紐,被英國《衛報》等媒體評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首,預計在2022年和2025年分別實現旅客吞吐量4500萬、7200萬人次的建設投運目標。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建成投運,不僅對提升中國民航國際競爭力、更好服務全國對外開放、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且還將產生巨大的磁石效應,通過臨空經濟的產業集聚作用使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成為中國國際交往重要門戶和融入全球產業體系的重要節點。
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稱,不得擅自修改、歪曲或篡改,侵權必究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圖片影像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絡,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