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上游原材料大漲,中游想漲價卻有心無力,價格傳導不下去,CPI和PPI反而通縮。都說車企難,其實上游供應鏈更難。

12月22日,鐵礦石期貨罕見暴跌,午後恐慌情緒蔓延,滬膠和動力煤先後跌停,立刻又傳遞到了股市,有色和煤炭板塊順帶著週期股相繼跳水。

近日來,隨著鐵礦石和黑色系商品屢創新高,引來監管層出手干預。12月21日晚,大商所對鐵礦石期貨各月份合約全面實施交易限額,不得超過2000手,市場監管再次升級。

10月底以來,各類原材料成本“漲”聲一片。與此同時,11月的CPI和PPI延續了10月的“雙通縮”,上漲的價格去哪兒了?

四季度以來,黑色系為首的商品漲價,新能源汽車原材料漲價,晶片產業因產能不足和物料缺貨漲價,銅、鋁、塑膠、鋼材、玻璃等主要原材料“漲”聲一片。近期,湖南、江西、浙江等地“限電”,可能也會導致工業品漲價。因為2010年時的限電,使得當時水泥在4個月內漲幅40%,柴油的零售價從7300元每噸漲至8300元每噸。

這次還疊加了美元指數跌破90大關,美元跌則大宗商品漲,這種逆相關性一直都存在。美元跌破位意味著化工、有色、黑色系品種面臨著進一步上漲壓力。

鐵礦石的主力合約從今年4月以來到如今價格已經翻倍,尤其是11月到12月21日這波漲幅超過50%。動力煤從10月底至今,累計漲幅也達到了50%,創出歷史新高。由於短期價格漲速過快,監管層不得不進行干預,除了大幅提高期貨的保證金以外,還給動力煤劃定了限價紅線,12月21日開始對鐵礦石實施交易限額。如此,暫時按下了漲勢。

高盛的說法是布倫特原油價格將達到65美元一桶,這將是結構性牛市的開端,不僅僅是針對石油而言,而是整個大宗商品市場。

新能源汽車的上游原材料漲勢仍在持續,有機構認為至少會延續到2021年一季度。進入12月,工業級、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繼續上漲,部分廠家也小幅上調了氫氧化鋰的報價。低價電解液從本月起全面退出市場,市價則上升至一個新的臺階。

據統計,當下50類重要的工業品當中,價格上漲的有43種,已接近2016年-2017年的峰值。之所以“漲”聲一片,《汽車人》認為:一是美元下跌;二是油價上漲;三是中國需求處於近年來的高位;四是春節前企業有補庫存需求;五是今年冬天較冷,能源需求激增;六是過剩的資本湧入到了上游供應環節。這麼多因素相互疊加,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汽車人》曾在天齊鋰業資不抵債的時候分析認為,當前鋰礦產品價格高漲,該行業正處於史上難得的紅利期,雖然這家公司負債累累,但應該有引進戰略投資者幫助解困。果不其然,公司公告稱,有國外戰略投資者擬出資14億美元助其解困,公司仍具控股權。

奇怪的是,雖然上游都在漲價,但現實卻是通縮。《汽車人》解讀10月的CPI和PPI是“雙通縮”,而11月份CPI同比下降0.5%,PPI同比下降1.5%,繼續“雙通縮”,說明上游的價格上漲並沒有傳導到下游。

每年12月都是汽車行業年底衝量的最後一個月,企業為了達成目標,當然不會逆市漲價。由於整車製造企業在產業鏈上的議價能力較強,所以上游漲價的成本實際上多由供應商承擔了。

其實價格傳導不下去也不難理解,本質還是終端的需求並沒有那麼旺盛。機構所傳的中國需求,只不過是他們炒作商品的理由。中國需求並不旺盛,但確實也不差。有機構認為上游的漲價可能會在2021年上半年結束,畢竟如果一直傳導不下去,漲價的理由就不復存在了。

除了上漲,汽車產業鏈也有成本下降的案例。上市公司明新旭騰是汽車內飾皮革的龍頭企業,作為一汽-大眾的長期合作伙伴,公司核心競爭力是生產的皮質座椅和內飾基本沒有什麼氣味。該公司的牛皮來源主要依靠進口。中高檔汽車一輛車就需要一整張牛皮,部分SUV甚至需要兩張牛皮。國外爆發疫情後,牛肉的供應量沒有減少,但牛皮卻沒人來收購了,這就給了明新旭騰低價批次收購牛皮的契機,這部分成本也是很可觀的。

在中國的新冠疫情得到控制之後,汽車行業的銷量在逐漸回暖,但由於原材料價格隨之上漲,產業鏈的利潤也被上漲的成本吞噬掉了一部分。據中汽協統計,2020年1-10月份,重點汽車企業集團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了3.4%,增加額為1079.3億元。這也就意味著,原材料成本上漲的相當一部分由供應鏈承擔了。當然也有少數議價能力較強的供應商會提價,尤其新能源汽車上游的企業議價能力更強,但由於汽車市場競爭激烈,對汽車終端售價目前還影響甚微。

8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高承實:區塊鏈是一個技術結構組織 而不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