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第十七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於2020年12月17日-18日在上海舉行。主題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金融服務”。中國計算機學會區塊鏈專委會委員高承實出席會議併發言。

以下為會議實錄

主持人(李立中): 區塊鏈技術作為繼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後又一項革命性的技術創新,極大改變了人類記載資訊的方式,全球化的財富流通和資訊交換,將在世界範圍內變得更加有效率。當前區塊鏈技術正在加快運用到網際網路、智慧裝置、數字資產交易等眾多領域和行業。金融、電商、公共服務、公益慈善等領域都將被區塊鏈思維重新構架,可以說世界被資訊科技改變,區塊鏈技術將使人類社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區塊鏈應用發展論壇作為中國國際金融論壇分論壇之一,以“區塊鏈技術創新應用與數字金融發展”為主題,進行話題探討和交流。有請各位嘉賓發表自己的觀點。

高承實:大家好。我和立中至少在兩個區塊鏈專委會中同為委員,一個是亞洲區塊鏈產業研究院,一個是中國計算機學會區塊鏈專委會。我們團隊是在2017年開始進入了區塊鏈領域。如果大家接觸區塊鏈就會知道區塊鏈裡面有一個密碼學概念——非對稱密碼演算法。傳統的非對稱密碼演算法都是一個私鑰對應一個公鑰,這種設計對於一對一的業務不存在問題,但如果涉及到多對一的業務就會出現一系列問題。目前在面臨多對一的業務問題時,普遍採用的是多重簽名和秘密分享的辦法,但秘密分享解決不了最終信任人的問題,也就是在秘密分享系統中至少有一個人是掌握最終的私鑰的,而多重簽名在某些系統中是不被支援的。

我們團隊從2017年開始做反向事情。我們允許業務參與方中的每一方獨立生成各自的私鑰分片,當然這個私鑰分片的強度跟傳統的非對稱密碼的強度是完全一樣的,然後基於安全多方計算和零知識證明,生成與這些私鑰集合對應的公鑰,在這個過程當中每個人的私鑰資訊不洩露,完整的私鑰也不會在計算的任何環節呈現。從2017年開始,2018年我們在全球率先在工程上完成了ECDSA的分散式生成和驗籤,2019年完成了EDDSA的分散式生成和驗籤,今年完成了SM2的分散式生成和驗籤。在工程實現時,一開始的分散式金鑰生成和驗籤需要幾天時間,那麼現在我們只需要幾秒鐘時間。當然,我們現在也在從底層技術往應用層面走,現在也在做一些區塊鏈應用落地方面的探索,比如目前我們在做的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醫療資料在受控情況下的共享;區塊鏈在智慧人大業務中實現基於行為的存證;以及在讓老年人融入智慧社會的解決方案中,也有基於區塊鏈來落地的想法。這些就是目前我們在做的事情。

主持人: 我們今天結合這個主題進入下一輪深入探討。因為我們在座都是搞技術的,我想請各位談談在區塊鏈技術創新應用當中技術落地的難點問題,在座都遇到哪些難點,有什麼樣的感觸和對應解決方案呢?

高承實:今天上半年疫情期間我就這個問題想了很久,在家寫了一篇1萬多字的文章,題目就是《區塊鏈為何至今沒有重磅應用大規模落地》。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是要回到區塊鏈到底是什麼的問題。在我看來,區塊鏈是資訊化數字化發展到特定階段之後出現的反邏輯反常識的技術結構組合。第一,區塊鏈一定是數字化和資訊化發展到特定階段之後才出現的,區塊鏈處理的都是數字化的內容,而解決不了沒有數字化的內容。第二,區塊鏈是一個技術結構組織而不是技術。如果我們看中本聰的比特幣白皮書,這篇白皮書沒有任何新的技術。當然在這之後有很多新的技術出現,也被納入到區塊鏈體系中來。第三,在區塊鏈出現之後曾經有一張圖,描繪了人類從30萬年以前開始講話到2008年區塊鏈出現中間的人類溝通交流的里程碑事件,在這個過程中,人類的交往範圍逐步擴大的,溝通交流成本逐漸下降,溝通交流效率不斷上升。但區塊鏈不一樣。

如果大家簡單分析一下區塊鏈系統就會知道,在以往的系統中,本來一個數據記載在一個地方就可以了,但在區塊鏈中,相關人要對資料進行數字簽名,其他相關人要對資料及資料的簽名進行認證,資料及其簽名要在全網範圍內做一致性分發和最大程度的冗餘儲存。因此,區塊鏈的效率不可能高,而且會帶來資源的極大消耗。所以就涉及到區塊鏈的使用應用問題。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斷定,區塊鏈的應用一定是定製化的,而不可能是普適化的。

有人說阿里、京東這些中心化機構太邪惡了,佔據了流通中的大部分利潤,因此我們要用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形式幹掉他們。這些中心化機構能不能被幹掉?我認為不能。我們不可能每個人都建一個完整的阿里的機房或京東的機房,這裡面有一個重要的成本的概念。

那麼區塊鏈到底如何落地呢?我們認為,一定要從具體的業務場景和業務邏輯出發,因為只有具體的業務場景和業務邏輯才能決定哪些資料上鍊,這些資料上鍊之後對誰公開透明。我們絕對不能為了上鍊而鏈。

我認為區塊鏈至今沒有更多的業務落地,是侷限於我們對技術的認知和對業務的想象力不夠。早在2008年的時候,所有的技術都是成熟的技術,但為什麼全世界只有中本聰才能把按照這種結構組合,把這些技術組合起來呢?其他人都做不到,一方面是對技術的認知和想象力不夠,另一方面是對業務的認知和想象力不夠。

主持人: 今天議程我覺得探討非常有意思,我們也結合當前的熱點。如何快速用區塊鏈連結產業轉換,解決我們國家現在剛剛提出的“雙迴圈”、改革數字金融難點問題,也請各位發表一下金融觀點。

高承實:實話實說,這個題目太大了,內迴圈和外迴圈是國家領導人需要考慮的事情。我先回應剛才幾個說法,資產數字化之後不代表未來這些資產一定升值。因為現在資產數字化這一個細分領域在往上走的時候,我們看到的都是欣欣向榮。但當資產類別特別多,資產數字化得到充分發展,或者競爭特別激烈,或者資產行情下行的時候,我們會面臨另外一種類似P2P崩盤的情況,到時一定會出現大量問題。

互鏈脈搏在去年和前年都和獵聘網聯合做了區塊鏈人才方面的專題報告。根據報告資料,2019年區塊鏈人才的薪資是網際網路人才的1.2-1.5倍。我做了十幾年的研究生教育教學管理,從我的視角,區塊鏈領域最缺的,一是產品經理,二是專案經理。至於其他的編碼人才,哪怕需要懂密碼學、懂P2P網路程式設計,只要是學得比較紮實的本科生,在比較好的教育培訓機構,經過半年左右的高強度培訓是完全可以培訓出來的。

再說一下內迴圈和外迴圈的問題。今年中央把資料作為生產要素寫入到檔案中。其實中央把資料是否列為生產要素,資料已經是生產要素了。但儘管中央把資料作為生產要素,但是資料作為生產要素還存在一系列的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都沒有解決。比如說資料如何確權,如何定價,如何交易等一系列問題,在國際上的學術界都沒有解決,但是資料已經參與生產了。無論中央區分不區分內迴圈和外迴圈,內迴圈和外迴圈但始終是存在的。

那麼區塊鏈可以在雙迴圈中做什麼呢?從我的角度,我確實看不出區塊鏈這麼具體的一個技術組合,相對雙迴圈這麼宏大的經濟體系能做什麼,但是區塊鏈一定能在當前以及之後幾十年的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我一直強調“數字化轉型”有可能是我們這代人一生中碰到的最大的經濟紅利。前幾年我們在學術業一直提“模擬模擬”,為什麼要提“模擬模擬”?因為那時候資料不夠。現在有了物聯網,也有我們人類自身產生的大量資料,我認為大資料時代已經基本實現了數字孿生。可能有些物理世界的內容還沒有進入到數字世界,有些數字世界內容已經超越了物理世界。下一個階段一定是數字化轉型,也就是用數字世界的邏輯重構物理世界,這也是產業網際網路和工業網際網路要做的事情,它跟消費網際網路完全不一樣。消費網際網路主要透過網際網路實現大範圍連線和智慧匹配,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產業網際網路要透過數字對映和遷移,把工業生產的物理世界數字化遷移到數字世界,在完成數字孿生之後,再透過數字世界的邏輯重新構造物理世界,在產業網際網路和工業網際網路領域,數字技術要進入到生產製造環節,而不僅僅是交易環節。而區塊鏈在這個重構的數字世界中,透過資源的消耗和技術的組合,確保相應範圍內的連線的可靠可信、資料不可篡改、真實性各節點可獨立驗證,進而確保未來的複雜資訊系統和業務系統的穩定可靠。這算是我對區塊鏈在未來的“內迴圈”、“外迴圈”和“雙迴圈”發展當中的作用的一點認識。

15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睿沃科技完成新一輪融資,深度佈局酒店自助入住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