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無論是供給側改革還是需求側改革,都是為了解決過剩和供需錯配的問題。圍繞這一個點來思考,就一下子全想明白了。

供給側改革的理論表述是調整經濟結構,最佳化資源配置,實際上是什麼呢?是三去、一降、一補,去槓桿、去庫存、去產能,降成本,補短板。

其本質是鼓勵有品質、有效率的企業主動淘汰低質、低效的企業。比如淘汰一些環保不過關的生產型企業,這是供給側改革。

再說需求側改革,需求側改革要解決的仍然是過剩和供需錯配的問題。但是,需求側改革跟供給側改革有很大的不同,供給側改革可以採用提高國標的方式,淘汰落後的企業已達到改革的目的。

但是需求側改革面對的是無數的買方,根本就找不到抓手,總不能強制消費吧。所以需求側改革的重點一定是貫通和消除所有可能阻礙消費,阻礙需求的障礙,從需求到供給要無比順暢,更多的是制度創造。

需求側的需求,包括內需、外需和創造需求。

內需大家都知道,因為我在國內的消費都屬於內需;外需,就是國外向國內進口,一帶一路、RCEP都是在解決外需的問題;創造需求,主要是指以投資拉動出來的需求,比如新基建的充電樁會促進電動車的消費,5G的基站會促進5G手機的消費,這也是我們常說的三駕馬車。

但是我們都知道,這三架馬車啊我們已經趕了好幾十年了,現在也有點拉不動了。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有了今天的需求側改革。

舉幾個例子,比如我們要讓國外的消費者更便利的買到我們中國的商品。這裡要改革的就會牽扯到進出口方面的制度和政策。

比如新調整的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最近對金融行業的監管加強,都有利於降低居民的投資風險,增加居民的工資外收入,最終還是促進消費,這些都比較有利於需求側。

比如發展大都市圈,發展縣域經濟,推進鄉村振興,帶來的人口流動也會創造內需,包括住房消費的需求,相關的配套政策制度安排,都屬於需求側改革。

本次改革,將可能會有以下幾種變化發生。

第一,對消費者的保障會有很大的加強,比如居民可以透過公投的方式,不允許某些企業入駐自己的社群,商家在經營的同時要對社群的環境治安居民的生活負更多的責任,包括出資來維護。

第二,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的保障範圍應該會有很大程度的擴大,門檻應該會降低很多,這三塊可以釋放出很大的內需。

第三,稅制改革,這一塊的變動會非常大,尤其是所得稅、遺產稅和房產稅。

從生產力發展和技術進步的角度來講,隨著人類社會從工業社會進入到智慧社會,也許過剩問題和就業問題會變得無解。這個問題所有的國家都要面對,我們每一個個體也要面對。

可能唯一的解決方向只有一個就是社會保障,所以有本事、有夢想、想創造財富的企業,我們要允許他們放開手腳去創造,允許他們擁有很大的財富,然後社會可以透過財富的再分配製度,共享他們所創造出來的財富成果,以社會保障和福利的方式體現。

所以需求側改革從最本質來講,一定是改善民生。

9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嘮嘮富力公元山專案的價值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