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目前中國共有10萬家左右的汽車零部件及相關產業鏈企業,其中銷售收入在2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僅為1.3萬家,小、零、散的“游擊隊”式企業仍在中國零部件行業佔據大半江山。

中國零部件企業應該“以變應變”,在研發及國際化層面下功夫,以此實現結構性的優化,並保證在持續對外開放的過程中,能夠與外資零部件企業展開競爭。

車市寒冬仍在持續,整車企業所承受的壓力,部分轉嫁給產業鏈上的零部件企業。

10月29日,華域汽車(24.880, 0.00, 0.00%)公佈了2019年第三季度報,該報告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華域汽車的營業收入約為1055.96億元,同比下降11.1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下稱“淨利潤”)則為49.27億元,同比減少22.58%。

對此,長江證券(6.860, 0.00, 0.00%)在一份研報中提出,雖然華域汽車的表現略好於行業預期,但由於受到第三季度國內行業產量,以及其主要客戶集團(23.790, 0.00, 0.00%)產量下降的影響,對於零部件公司的波及較大,且行業自身的恢復速度仍不及預期,使眾多零部件企業為此承壓。

華域汽車的境況是一個縮影。第一財經記者整理逾十家零部件企業財報時發現,大多數零部件企業 “涼意不減”。汽車行業分析師張強認為,未來隨著汽車行業自身的變革速度加快,拼量時代向拼質時代的轉移,勢必將導致部分中低端零部件企業的淘汰。

根據蓋世汽車研究所的一份報告資料,目前中國共有10萬家左右的汽車零部件及相關產業鏈企業,其中銷售收入在2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僅為1.3萬家,小、零、散的“游擊隊”式企業仍在中國零部件行業佔據大半江山。

業績普降

目前,除了寧德時代(73.480, 0.00, 0.00%)、寧波華翔(14.560, 0.00,0.00%)及岱美股份(28.010, 0.00, 0.00%)少數企業以外,其餘零部件企業均呈現出前三季度利潤同比下滑的趨勢,而幅度上少則個位數,多的更是達到近九成。

東安動力(4.610, 0.00, 0.00%)、德賽西威(26.040, 0.00, 0.00%)等零部件企業的前三季度淨利潤下滑幅度也超過50%。

針對虧損原因,多家企業在季報中不約而同提及乘用車銷量下滑及行業競爭激烈,目前的行業形勢對於利潤率產生負面影響。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本土零部件企業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今年前九個月,零部件企業承壓前所未有的嚴重,一方面受到補貼退坡等影響,整車廠的成本增高,自然會將部分成本壓力轉嫁至零部件企業;另一方面國家在“國六”等環保政策方面的技術要求加強,使一些不具有技術儲備的零部件企業的壓力也在增加。

而即便是一些外資零部件巨頭,情況也不容樂觀。今年上半年的財報顯示,採埃孚、電裝、大陸集團、法雷奧、奧托立夫等主流海外零部件企業的營收及淨利潤均呈現“雙下滑”。

此外,即便是站在電動化“風口”的電池企業,也難以獨善其身。全球三大動力電池企業之一LG化學公佈的財報顯示,第三季度LG化學營業利潤為3803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3.04億元),同比下降37%,淨利潤為1372億韓元,同比下滑60.4%,而該公司1~9月期間的電池銷售額為5.869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55.58億元),距離LG化學提出將在2019年全球銷售10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05.85億元)的目標還有距離。

張強表示,無論是國際巨頭,傳統零部件企業,還是本土企業、新型企業,均呈現利潤下滑,要想從根源上改變零部件企業的狀況,還需要車市整體回暖。

中關村(8.950, 0.00, 0.00%)新型電池聯盟祕書長於清教也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零部件企業與整車廠無論是從生產,還是從利益鏈均緊密相連,且絕大多數零部件企業均為B端企業,因此整車銷售未能有明顯突破的背景下,短期內行業仍將處於調整期。

壓力加大

此前,中國汽車零部件市場一直處在高速發展的階段,根據中汽協的調研資料,即便是車市開始出現寒冬的2018年,中國汽車零部件銷售收入仍突破4萬億元大關,增速達到7.1%,遠超出同期汽車銷售增幅。

但隨著車市寒流持續,零部件企業壓力在不斷增大。繼服務於20餘家主機廠的國威科技倒下之後,杭州一家為東風裕隆和眾泰汽車(2.870, 0.00,0.00%)生產車身鈑金件的汽車零部件公司也被曝陷入經營停頓狀態。

“零部件企業一直高度依賴於整車企業,很多零部件企業更是僅依靠一兩家車企生存,但現在許多企業自身面臨生死考驗,且回款的難度逐年提高,未來圍繞整零關係間的糾紛及訴訟戰也將愈加頻繁。”上述零部件負責人預測。

韓系汽車材料企業LG Hausys的工程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其所在的公司同時為整車企業及零部件商提供材料,尤其是進入了2019年以來,整車廠的壓力層層下壓,轉嫁給不同級別的供應商,壓力變得更大。“雖然從維護客戶的層面,每年零部件企業會降低一定的成本,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車企要求將降低一定的成本寫到合同中,少則5%,多則15%甚至更多。我們因為同時為多家供貨,自身還能擁有一定的話語權,但對於許多中小型配件企業,競爭更加慘烈。”

南韓汽車零部件企業(中國)聯合會會長樸英奎則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早期許多韓系零部件企業跟隨現代、起亞等本土車企來到中國市場,但從兩三年前開始,只依靠一家車企很難維持企業正常運營,因此目前許多企業正在尋求與中國車企的合作,進而實現銷售及風險多元化管理。

如何突圍

不過,也有一些企業業績逆勢增長,以寧德時代為例,該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營收為328.56億元,同比增長71.7%;淨利潤為34.64億元,同比增長45.65%。

中汽協副祕書長師建華在接受第一財經等媒體採訪時表示,優勝劣汰加劇,得益於中國的對外開放及國家對於產業鏈的支援,使中國的頭部零部件企業得到鍛鍊,並對於發展產業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張強認為,中國零部件企業應該“以變應變”,在研發及國際化層面下功夫,以此實現結構性的優化,並保證在持續對外開放的過程中,能夠與外資零部件企業展開競爭。

豐田汽車、日本電裝等日系汽車產業鏈企業,均處在日企研發投資額的前沿,其中日本電裝的研發支出在營收所佔比重達到9.5%。博世等國際頭部零部件企業的研發投入平均值也超過6%~7%。雖然寧德時代的研發投入比超過6%,但目前國內大多數零部件企業研發投入佔營收的比重不足5%。

有一些零部件企業通過海外併購、開拓銷售渠道等形式向海外市場進軍。寧德時代在2019年通過產能增大、通過收購海外企業、與跨國車企合作等方式,謀求在海外市場的機遇。國際動力電池市場調研機構SNE Research顯示,寧德時代在今年8月全球市場的動力電池裝機量為2.4Gwh,相較去年同期上漲49.4%。對此,SNE Research認為,搭載寧德時代的中國中國產汽車銷量增加,同時寧德時代自身也在向商用車、海外市場進行擴張,這也使其在中國市場出現調整的情況下能夠更加有效地進行應對。

師建華建議,一方面,本土零部件企業應該將自身放到全球企業的定位,並提高對於自身的要求;另一方面,本土品牌企業也可以適當給予一些自主零部件企業機會,以實現本土全套產業鏈的升級。

(第一財經)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坦尚尼亞本土投資者對工業園區中產業投資增長了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