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反壟斷監管是為了更好發展。
平安日的早晨,各大媒體都在釋出一條短訊息,字很少,事很大:
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將於近日約談螞蟻集團,督促指導螞蟻集團……
這兩條訊息和前段時間的50萬罰款,暫停上市,遙遙呼應。
向我們傳遞了一個實實在在的訊號 :國家對阿里,動真格了!
1
曾經,像馬雲、劉強東這些人一旦露面。
但現在,越來越多的是:萬惡的資本家!
2020年歲末,網際網路反壟斷的大潮掀起。
馬雲的螞蟻金服被停止上市,京東的借貸廣告被全網群嘲。
這次約談,監管層直接明確了三層意思:
一是希望螞蟻守規矩——“市場化、法治化”。
二是打擊巨頭壟斷企業。
的確,現在很多網際網路巨頭都在無序擴張,有的還想侵蝕,甚至顛覆金融系統。
三是強調網際網路金融的監管,正式開始。
相比於過去的粗放,支付寶剛成立之初,就遊離於央行監管體系之外。
長期以來,螞蟻集團一直沒有像商業銀行那樣需要遵守嚴格的監管和資本要求。
如今,支付寶使用者已經佔到中國人口的70%。
向2000多萬家小企業和將近5億個人提供貸款,還運營中國最大的公募基金,並銷售幾十種其他金融產品。
這樣的機構,怎麼可以不監管?
其實,馬雲被監管,正源於他的放肆。
10月的那場上海金融論壇,他大放厥詞:“中國不是金融系統性風險。”“中國金融基本上沒有系統”。
他還把矛頭對準監管機構,稱他們“只講風險控制,不講發展”。
還指責大銀行還是“當鋪思想”。
但後面,輿論就開始反轉。
黃奇帆在一次演講中提到,像馬雲這種方案,資金鍊不是亂集資的……螞蟻卻將這一槓杆放大了將近百倍。
再後來,越來越多的網民們看清了真相,螞蟻旗下的“花唄”、“借唄”打著方便的名義,讓很多年輕人背上了一屁股債……
2
對監管部門來說,如今很多人都將錢放進了支付寶,但國家卻不能掌握風控,這無異於一顆定時炸彈。
今年7月,央行曾經對各銀行做過一次調研,要求單獨上報“借唄”“花唄”的信貸餘額及不良率情況,足見央行也並不掌握這一資料。
即使是在螞蟻的上市招股書中,對此的介紹也是含糊不清。
其實,當馬雲說中國沒有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時候,恰恰忘記了,螞蟻自己,就是那個系統風險。
2009年,阿里金融團隊的負責人、如今螞蟻集團的CEO胡曉明說:
團隊夢想是要以格萊珉銀行為榜樣拿諾貝爾獎,希望改變中國小微企業借錢無門的困境。
但是看到方案的馬雲給他們當頭澆了一盆冷水:
“諾貝爾獎?你要是放幾百萬的貸款,還談什麼諾貝爾,如果能解決一二十萬、三五萬的貸款難題,諾貝爾還有那麼點可能,因為那才是無解的難題。”
應該說,時至今日,螞蟻確實做到了這一點。
然而,今天的螞蟻也成長為一個給年輕人放消費貸,鼓勵年輕人透支明天的巨獸。
今年10月份,一個包工頭借“花唄”給女兒過生日的廣告就引發了爭議。
“一家三口的日子,再精打細算,女兒的生日,也要過得像模像樣。”
這固然有調侃的成分在,但背後民意卻是真實的。
如今各大網際網路公司的借貸額度已經超過了5000億。
現在大家都有一個普遍的感受,那就是借錢太容易了。
這與國際同行相比,門檻實在太低。
而且,系統性的風險也孕育其中。
尤其是在經濟放緩,社會各方面矛盾凸顯的時候。
3
金融風險是一方面,政治也是一方面。
據一些人士透露,在螞蟻金服被監管後,馬雲一直在試圖修復關係。
過去,他也曾表忠心:“只要國家需要, 隨時準備把支付寶獻給國家”。
在中國,絕不允許商業巨頭富可“敵“國的可能。
何況是常常衝撞政府的馬雲。
何況他還能和美國總統特朗普談笑風生。
中國歷史上,除了呂不韋之外,從來沒有一個商人可以有今天馬雲這樣的地位。
而呂不韋的結局大家也都知道。
即便馬雲選擇了退休,也依然沒有放棄他的高調。
如今的馬雲,應該想想,如何來上好這堂歷史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