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挖掘線上教育行業標杆背後的增長邏輯。

今天和大家聊一家著名的線上教育企業——猿輔導。

一家沒有教育行業背景的創業團隊,從零開始打造猿輔導。從成立到現在的8年時間裡,猿輔導一直在快速奔跑的賽道上,超越了很多大牌教育機構,在讀正價課使用者總人數超過400萬,成為了網課人數全國第一的線上教育公司。他的每次創新都能踩準節奏,每次迭代都能成功,猿輔導是怎樣做到的?

授課老師|混沌大學創新領教 劉立

編輯 | 混沌大學商業研究團隊

選擇猿輔導為案例,是因為他本身的代表性。擅長教育行業投資的藍象資本合夥人寧柏宇認為,猿輔導是中國教育行業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一個代表性企業。

猿輔導的代表性體現在三個方面,每個方面都有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

1、猿輔導創立於2012年,2012年是中國線上教育的元年,當時有大批創業者投身於線上教育,現在卻所剩無幾,而猿輔導已經成長為網課人數全國第一的線上教育公司。過去的8年,是線上教育發展波瀾壯闊,跌宕起伏,快速奔跑的8年,有眾多的機遇,也有眾多的坑。

猿輔導是如何做到每一次都踩準節奏,每一次都跨越那些坑的?

2、2020年初,也就是新冠肺炎疫情初期,猿輔導提供了很多免費的課程,知名度大增。另外,猿輔導的估值甚至已經超過了很多上市的公司。資料顯示,2020年10月22日,線上教育公司猿輔導正式宣佈已完成總計22億美元的G輪融資。而在此次融資後,猿輔導也以155億美元的估值成為全球教育科技行業內估值最高的“獨角獸”。

投資人為什麼會給猿輔導這麼高的估值?

3、猿輔導有一個著名的產品矩陣,猿題庫、小猿搜題、猿輔導、小猿口算、斑馬AI、粉筆網等等。從營銷角度看,這是多品牌戰略。

這些產品品牌之間的內在關聯是什麼?這個產品矩陣是否存在組合效應,也就是1+1>2的效應?

接下來我會在分析猿輔導的案例中,一一回答這些問題。

解讀案例之前,我們先來了解兩個背景知識點:一是K12教育,二是猿輔導的創始團隊。

K12教育有什麼特點?

K12是kindergarten through 12th grade簡寫,指的是小學到高中階段這12年的教育,這個行業有五個特點。

1、潛力大,增長速度快。教育部統計公報資料顯示,2020年全國小學、初中、高中階段共有1.5億在校學生,龐大的適齡人口基數是K12教育發展堅實的基礎。另外,人們對校外輔導的認知也在快速提升,2012年至今,K12教育的年複合增長率一直保持在32%以上,K12線上教育也逐漸走向成熟。艾瑞諮詢預測,2020年K12線上教育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500億元。

2、市場集中度低。這標誌著K12行業尚未進入成熟期。

3、消費者和決策者分離。這對線上教育產品的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理想和現實不一致。教育的理想是讓孩子成長,而現實則是要考出好成績。

5、規模和體驗存在矛盾。規模越大、班型越大,收入會增加,但是,這樣會導致教學體驗差,給教育培訓企業規模化發展形成了一個重要障礙。

猿輔導的創始團隊

猿輔導創始團隊最大的特點是:團隊的“四大金剛”全面覆蓋了戰略、產品、技術、推廣這4個最重要的競爭要素。

一個好的團隊既要能看得準,還要能做得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做正確的事,正確的做事”。這對猿輔導應對成長過程中的各種難關來說是十分關鍵的。

01 顛覆經驗,精準切入賽道

時間回到2012年,2012年是線上教育的標誌性年份,教育界把它稱作“慕課元年”。這一年,線上教育引起很多人的重視,一批又一批的線下教育機構紛紛轉向線上。

比如新東方、好未來這些教育巨頭,當時他們採用“線下教學線上化”的方案。依託線下強大的教研資源、教師資源、內容資源,把業務搬到線上,把線下錄製好的課在線上播放。但這樣操作後的教學效果並沒有線下教學的效果好,以至於當時新東方的俞敏洪有一句很著名的判斷:“面對面教育的效果在任何時候都會優於線上教育。”

空杯心態,不走慣例路

2012年,網易門戶事業部總裁李勇告別網易,帶領幾個老部下開始創業。相比當時的教育巨頭,李勇團隊沒有教育行業背景,甚至教育資源、教育經驗也十分缺乏,可以說是一張白紙。

從零開始,是挑戰還是好事?事實證明,這是李勇團隊的劣勢,同時也是一件好事。

有個詞叫“路徑依賴”,說的是成功的企業做到一定規模後,會從自己的已有業務、已有資源、已有發展路徑,去思考未來的業務或未來的發展路徑。這其實是一種慣性思維,一種認知上的侷限,尤其是大企業最受影響,會牢牢按照這種模式的執行軌道去走,即使進入一個新的領域,也不自覺地按照這個老的軌道去做。

但是對於李勇團隊來講,他們沒有這種包袱,沒有這種慣性。團隊堅信線上教育是學習的主流。面對未知領域,不確定的業務機會,恰恰是因為沒有教育背景,團隊發展時也沒有了侷限的框架,沒有帶上有色眼鏡去看待使用者。

團隊保持的是“空杯心態”,就像喬布斯說的:“Stay hungry,Stay foolish。”倒掉已有的認知,保持一份無知,保持一份飢餓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從使用者角度去思考。

猿輔導後來的創業歷程也說明了這一點。李勇團隊的創業始於他的個人體驗,他在為孩子找英語培訓班的過程中,發現教育培訓行業存在著大量的資源不匹配問題。於是他做出第一個產品“粉筆網”,就是針對教育資源匹配的產品,定位為老師和學習者的互動社群。

當年移動網際網路背景的創業者切入到一個新賽道的打法,基本上都是建立一個平臺,形成新的供需鏈,對於線上教育來說這就是資訊匹配。透過線上的匹配,把教育供給和教育需求結合起來。至於實際的教育交付,線上線下都行。

為了增加使用者的粘性,李勇團隊借鑑了大眾點評的一些打法:用點評共享、知識分享來啟用使用者。這種打法剛開始還可以,但是粉筆網運營不久,李勇發現粉筆網的使用者數量不少,可活躍度不高。他敏銳地意識到切入點的選擇可能錯了。粉筆網沒有解決線上教育的核心,透過資訊匹配僅僅解決了便利性問題,沒有觸及到教育的實質,教育要解決的是效果問題。

面對這個難題,“空杯思維”讓李勇把視角從自身經驗轉移到觀察使用者的痛點上,相信使用者、相信資料比相信自己的經驗更重要。資料告訴他:雖然粉筆網的活躍度不高,但是做題板塊一直保持著較高的活躍度。做題是學習的基本方法,題庫能否成為線上教育的一個產品方向?

學習閉環,線上教育拆解工具

發現現象,然後弄清現象背後的底層邏輯之後,團隊想到了學習閉環。學習閉環並不是一個新理論,但是李勇團隊是所有線上教育機構中,很早就開始用學習閉環的邏輯拆解教育產品的團隊。

什麼是學習閉環?把學習看成一個黑箱,一個輸入和輸出的過程。而學習閉環就是要開啟這個黑箱,拆解出備課教學的分步步驟,透過練習做到知識內化,透過測試檢驗效果,不斷反饋,閉環實現螺旋式上升的學習旅程。

簡單的學習閉環包括練、測、評、備、教這5個要素,在課堂上,它們由老師和學生一體化完成的,線下老師是學習閉環的中心。到了線上,老師和學生可以分開,學生可以自主學習,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閉環就成了可能。

學習閉環中哪一個環節更可能是擊穿閾值的單一要素?

回到對中國教育的一個獨特規律的認知——考試。中國人最重視教育,學習改變命運是絕大多數人的共識,而一級級的考試升學制度也對學習形成了強大的指揮棒。全國5000萬名初中生、2000萬名高中生,一天當中除了上課外,就是在做題。拿到一道好題或更有效地做題,是每個學生的痛點和剛需,李勇團隊正是針對這一痛點對產品進行深度打磨。

當時市場上有很多題庫,不過,大部分題庫中都充斥著錯誤的題目,錯誤的答案。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李勇團隊讓多人做題,平均每套題有8個人來確定答案,一番下來,他們一共做了60萬道題。雖然做這件事費時費力,但做出來就是堡壘。

透過海量的題,精準的答案,千人千面的試卷,碎片化的時間練習,人機互動練習等一系列的產品設計和迭代,李勇團隊打造出了一款初高中的刷題利器——猿題庫。

猿題庫上線的前幾周,公司曾在百度上做過短期的廣告推廣,後來發現完全是多此一舉。考生們都在想方設法地搜尋好的考試資料,尤其是在同一個培訓輔導班,好的考題很快就會在同學之間傳播開。結果猿題庫幾乎沒有花費任何錢,靠著學生之間的口口相傳就進入了市場。正如猿輔導聯合創始人帥科所說:“好的產品自己會說話。”

覆盤來看,猿輔導之所以能夠迅速在市場上站穩腳跟,成功切入線上教育市場的主打產品,就是因為線上教育當時的主要風口是學習工具。而好未來、新東方當時的聚焦點是班型、傳播形式,錯失了學習工具這個風口。

02 快速迭代,踩準時代步伐

產品迭代,業務迭代

2014年李勇團隊成立了AI實驗室,猿輔導並不是簡單地將AI用在已有的猿題庫上,而是用一個新的研發團隊來做一個全新的產品。研發新產品的價值在於尋求新的技術,發現新的痛點,並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打造突破型產品,新產品是小猿搜題。

小猿搜題第一輪聚焦點在拍照識別技術。學生做題過程中到線上尋找答疑,圖片識別技術很重要。猿輔導的AI 技術團隊經過努力,迅速將各種手寫題目的識別率從60%提高到了95%,產品效能和使用者體驗得到了極大改善。

有了收穫之後團隊並沒有止步,產品繼續迭代。團隊發現搜題找到答案之後,55%的學生都會尋找講解。小猿搜題的第二輪迭代重點聚焦在內容上。小猿搜題做了30萬條講解影片,使用者複用率進一步提高。

此時,小猿搜題和猿題庫的協同效應也顯現了出來,一個做題一個做答疑,使用者體驗大幅度提升,使用者流量、使用者活躍度都遠遠超過了同類產品的效果。資料顯示,現在猿題庫題目的練習量已經超過了36億,小猿搜題完成的搜題量也已經超過了98億,那麼這兩個工具類產品能否繼續迭代呢?

透過觀察使用者行為,團隊發現學生在用猿題庫做題,用小猿搜題答疑後,要進一步鞏固背後的相關概念、知識點。也就是說,做題後最終還是會回到學習上。做題、搜題答疑、影片講解、知識點學習正好可以構成一個小的學習閉環。現在培訓產品的使用者行為路徑,已經成熟了。

猿輔導和小猿搜題這兩大工具蓄積的流量池已經很充裕,需要尋找新變現機會。

另外,粉筆網的探索也給團隊很大的信心。2014年,公考題庫板塊從猿題庫中拆分出來,由猿輔導團隊的核心成員張小龍重新組建粉筆網,以公考題庫的流量為基礎,嘗試做付費影片直播課程,這一舉措迅速取得成功。

在這一背景下,李勇團隊決定正式啟動線上教育的核心業務——猿輔導。這一決定一開始就遇到了巨大挑戰,由於缺乏教師和教學資源,猿輔導在產品初期,從流量變現的角度採取C2C的平臺模式,事實證明,這種模式跑不通,使用者續費率不高,每天都有使用者的負面評價。

猿輔導聯合創始人帥科回憶:“線上教育不像電商賣的非標準品,平臺對產品無法管控,學生很難一個一個聽課來選擇,所以平臺沒有意義。”

在這樣的局面下,猿輔導開始了又一次的大轉型,招募全職老師從平臺模式轉為直營模式,後來又借鑑好未來的經驗,將雙師大班作為主營的業務模式。終於猿輔導在反覆迭代和試錯中,找到了成功的路徑,這是猿輔導事業成功的一個關鍵轉折點。

一系列產品的快速迭代,他們之間的邏輯關係是什麼?簡單地看,猿題庫和小猿搜題屬於工具產品,猿輔導屬於培訓產品,工具與培訓的背後是流量與變現的關係。團隊在新賽道上透過不斷地試錯來打造成熟的商業模式,迭代時,流量與變現的邏輯關係有時間先後順序。

在後來的斑馬AI產品迭代上,工具與培訓之間的邏輯也得到了運用。2017年9月團隊上線面向幼兒教育的斑馬英語,最初推出時走的也是工具路線、免費路線。

斑馬英語1.0版上線App store時主打繪本、學練結合,是一個免費的工具產品。

透過免費工具產品的定位,蒐集流量,積累使用者粘性,斑馬英語直到1.7版本才轉變定位,變成一個培訓產品,開始收費。再之後斑馬英語的課程開始體系化,同時斑馬思維上線,課程品類不斷豐富,形成更多的收益點。

到了今年年初,斑馬英語和斑馬思維又進一步合併成斑馬AI。產品新定位是AI,產品想像空間進一步擴大了,現在斑馬AI已經成為了猿輔導的第二大收入板塊。斑馬的迭代過程體現了猿輔導產品從獲客到變現的進化,邏輯非常清晰。從免費工具到收費培訓,產品線完善,服務升級,產品矩陣的組合價值不斷提升。

迭代過程中,不僅僅有產品迭代,還有業務迭代,以及舊業務的新生。產品迭代是已有產品的改進,包括產品效能、品質的提升。產品定位沒有變化,迭代也是由已有的團隊完成。

業務迭代跟產品迭代不同,業務迭代做的是新產品,儘管賽道可能相同或相近,但是產品定位價值主張發生了突破性的變化,業務迭代一般是由新的團隊開發出來。

第三種情況是舊業務新生,對於已經放棄的業務,如果當時選擇的賽道對,但是因為做法不對,團隊不對而放棄,那麼在機會恰當的時候,採取團隊成員分拆出來創業的新方法去啟用該業務。在靈活的戰略指導下,猿輔導做到了一年一款新產品。

2012年粉筆網,2013年猿題庫,2014年小猿搜題,2015年猿輔導,2017年斑馬英語,2019年小猿口算,一輪輪的迭代,最終形成了猿輔導目前的產品矩陣。

產品矩陣效應

矩陣內的產品分兩大類:工具類和培訓類,兩類產品之間形成了很好的獲客和流量的關係。截止當前,猿題庫已經提供了8億次的練習服務,小猿搜題有2億學生使用,提供了360億次的作業輔導,小猿口算每日批改題目的數量超過了2.5億。這些都為猿輔導這個核心產品,源源不斷地提供著流量。

從市場試錯,到流量獲取,再到產品線的豐富和延伸,產品之間,形成了一個前後策應的戰略協同關係。除此之外,產品矩陣還有一個巨大的資料積累資本。

目前猿輔導已經擁有了74億次的答題行為資料,284億次的題目搜尋的資料,形成了超過百億級別的K12使用者資料庫,對於大資料時代的產品開發來說,這是極其寶貴的財富。

矩陣效應中,我們最容易理解的是流量效應,但猿輔導CEO李勇說,他們並不特別關注流量轉化。猿輔導的另一位合夥人,粉筆網CEO張小龍聽到流量這個詞,甚至發飆了,他說:“有人認為先搞一個免費的題庫來蓄水,蓄了水之後就來養魚,把他養大之後就來撈魚。但是使用者不是魚,企業應該想如何為他創造價值,怎麼去服務他,而不是天天想著撈魚。”

為客戶創造價值,體現了團隊對教育產品的本質思考。教育產品如果自身不行,沒有效果沒有口碑,再大的流量也是竹籃打水。

按照學習閉環來分析,猿輔導的產品矩陣是圍繞著使用者使用場景,也就是學習閉環中的備、教、練、測、評來匹配。雖然學習閉環是一個整體的過程,但是猿輔導並沒有把學習閉環做成一個產品,而是拆解開來把每個環節都當作獨立的環節,匹配一個甚至更多的產品來滿足需求,這就構成了猿輔導的產品矩陣。

我們都聽到過這樣一句話,“上網課用猿輔導,做練習用猿題庫,找解題方法用小猿搜題。”猿輔導自身的解釋透出產品矩陣的最終定位:覆蓋全場景的學習閉環。產品矩陣的定位目標很清晰,透過學習閉環來滿足學生全鏈條全環節的學習體驗,最終形成一個全新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價值網。

構建產品矩陣學習閉環的過程中,猿輔導關注的不是過早變現,而是秉承長期主義,對客戶價值進行持續地探索。另外在平衡現金流方面,猿輔導發揮了強大的融資能力,企業形成了一年一融資的特點。2012年到2020年,進行了A,B,C,D,D+,E,F,G 一共八輪融資。

猿輔導的收入從2016年開始進入了快車道,據虎嗅的資料,猿輔導2016年的收入是1.2億,2017年翻了一番,2018年增長至15個億,2019年收入達到了30到40個億之間,今年猿輔導的收入目標是超過100億。

我們來對比一下,好未來4月披露2020年財報,最近一個財年營收是32.7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220多億,而好未來8月31日的市值是462億美元,約3000多億人民幣。對比好未來,大家就能理解為什麼猿輔導的估值能做到155億美元了。

高速試錯,快速反應,學習借鑑

回顧猿輔導的產品進化,團隊抓住了近8年線上教育進化的歷次風口,有人說這是李勇團隊的幸運。

運氣決定成功嗎?先來看K12校外輔導主流商業模式的進化歷程。K12線上教育的主流形式,從2010年到2020年經歷了錄播(網校),經歷了C2C和O2O,經歷了工具產品(包括題庫和搜題),經歷了直播(包括一對一小班、大班)。再對比一下好未來和新東方的線上產品,這兩個企業都沒有工具階段。

每個初創企業發展都有一個重要階段,突破這個重要階段就能夠為企業未來長期發展打下長期基石,對猿輔導來說這個階段就是工具階段。甚至可以說,恰恰是新東方等巨頭對工具的忽視成就了猿輔導。

所謂猿輔導的幸運並不是真的幸運,李勇這句話說出了真諦:“服務的線上化是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成熟才實現的。”猿輔導一系列的業務迭代,產品迭代的背後是對未知領域的高速試錯、快速反應、學習借鑑的過程。

猿輔導在C2C、B2C、B2B的過程中,經過試錯最終選擇了B2C的模式。在教學和工具到底哪個作為線上教育的切入點上,猿輔導敏銳地選擇了先做工具再做教學。在平臺和自營的選擇上,猿輔導經過試錯,最終選擇了自營,免費再做收費。

在一對一、大班、小班的選擇上,猿輔導也是經過了試錯和快速反應,最終放棄了一對一,抓住大班的機遇。成功的高效試錯,需要把行業驗證的模式,試錯的經驗,技術更新的成果,有機的結合起來加以應用。需要對行業的動態變化快速反應,才能真正地把握好時代變化的節奏。

03 迴歸本質,面向未來進化

猿輔導的公司名稱叫做猿力教育,大部分產品名稱都有一個猿字。猿輔導聯合創始人李鑫說:“這個猿字就是為了體現進化力。”

猿輔導的未來進化

面向未來猿輔導會有哪些進化呢?我有兩個基本判斷,一是填補學習閉環的空白,二是深耕人工智慧。

繼續填補學習閉環的空白。

現在猿輔導產品矩陣僅僅覆蓋了學習閉環的一部分,還有很多的空白。把學習閉環拆解為教師端和學習端來看,教師端的備課、教學、學習內容和教學方式,教育效果評價,還有很多場景可以做。學生端,如何更好地預習,更精準的學習,也有很多的場景可以做。

如果學習閉環擴充套件到更多的利益相關者,比如家長的需求場景,學校的需求場景,包括教育管理的場景等等,都有很多空白。另外針對學習內容,經過市場細分、層次細分還可以找到新興市場,下沉市場,邊緣市場等等,挖掘出更多的場景和空點。所以我預見未來猿輔導有可能切入更多的新賽道。

猿輔導已經在K12教育之外,幼兒教育、公考教育上有了深入而有效果的滲透。隨著線上教育風口的遷移,完全可能進入數字教育、職業教育等等賽道。

這是否超出了猿輔導的能力邊界了呢。NO,猿輔導的能力,並不在於對某個內容某個細分領域某個教研的專精,他的底層能力是試錯迭代,快速反應。他具有對使用者價值的理解力,對線上教育大趨勢的堅信。猿輔導是創始人團隊在戰略力、產品力、技術力、推廣力上協同形成的組合力。這種能力最終體現在線上教育產品的不斷地創新上,形成了對更多領域的滲透力。

產品創新永無止境,下一步線上教育的產品,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我稱之為精耕細作時代。我們可以看看猿輔導最近在做的盒工廠,這個產品很有味道。在文具、教材包裝等方面下足了功夫,學生們十分喜愛,這讓我們看到在學習硬體產品中的精耕細作,也是大有可為的。

深耕人工智慧。

未來更加確定的趨勢是,猿輔導會進一步深耕人工智慧。

用AI技術賦能學習閉環的各個場景,讓學習閉環更有效率和效果。目前人工智慧的技術,主要應用於拍照搜題,分級閱讀,智慧題庫這些複雜度較低,工具屬性明顯的場景。

到了可以預見的未來,隨著知識圖譜、認知計算、虛擬現實、機器學習等方面的趨於成熟,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將由外圍的工具類向核心的教學類拓展。

在備課環節,AI幫助試講、模課,推薦預習知識點,提供個性化教案。在教學環節,AI幫助實現知識推送,AI助教做線上學習監測,透過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精準地捕捉到學生的上課狀態。AI還可以分析學生情緒,注意力集中程度,透過資料探勘和機器學習,給出適應性的學習方案,增強課程的趣味性。在練習環節,除了已有的智慧題庫拍照搜題,批改作業等工具之外,AI還可以提供自適應學習,補充學習推薦等等。在測試環節,AI可以進行錯因診斷,考情分析,推理批改,個性化答疑。在評估環節,AI可以提供課程質量評估,師生匹配度評估等等。而且在人工智慧的背景下,學習閉環本身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再造,未必侷限於這五個環節要素。

關於未來戰略,猿輔導對外披露的資訊並不多。企業的進化,只有融入到行業的進化中才有意義,所以預見猿輔導的未來,更需要跳出企業看企業。

教育培訓行業的未來趨勢未來教育還是應試教育嗎?

下面一張圖是好未來、艾瑞聯合調研的資料,77%的家長認為,以成績為考核標準,難以培養孩子的主動學習和創新能力。

圖表的右半邊是家長的希望,家長希望透過教育提高學生的能力素質,增強學生的興趣愛好,可以看到,跳出考試這個指揮棒的呼聲十分強烈。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我接觸過很多教培機構,他們會說教育的本質是效率和效果。教育的效率和效果很難測量,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深知教育就是一個良心活。但是無論怎樣難測,標準一定不能僅僅是考試,學習更不能變成抓題、刷題和做題。

教育的本質到底是什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一個著名的德洛爾報告,這個報告得到全球教育者的認同。教育有四大支柱: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作為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這四個詞,我都有一種振聾發聵,醍醐灌頂的感覺,因為這才是教育工作者真正的理想和追求。

但是對比現實,這四個詞又似乎僅僅停留在了理想中,所以總會感覺內心沉重。我始終認為做教育機構一定是使命驅動的,而且這個使命不能停留在口頭,一定要實實在在地落實到業務和經營中。

科技是推動教育變革的根本力量嗎?

今年的突發疫情,讓2億多學生瞬間轉入了雲課堂,線上教育迎來了一次歷史性的變革,一次難得的機遇。關於教育的未來,著名的教育學家朱永新先生認為:“未來教育將以知識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的‘教’為中心,轉向真正地以學生的‘學’為中心。”

近年來我們欣喜地看到眾多的智慧科技,特別是人工智慧技術開始應用於這個場景,誕生一系列的新產品、新服務、新解決方案,大大提升了學生在學習知識過程中的互動性、參與感還有主體性,帶來更好的個性化體驗。

但是知識傳遞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職能,正如猿輔導聯合創始人郭長圳說的:“知識傳遞可以用AI+內容的形勢完成,但是對於孩子的陪伴和溝通,只能由人來完成。”所以教育的真正改變,一定不是單純的技術上,工具上,硬體上的改變。

教育的真正改變,最重要的是人的改變,是教育各個參與方都作出改變,包括教育制度,包括人們對教育的認知的改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重新定義教育,重新定義教育生態圈。我們在座的有很多教育企業,從這個角度上來看,還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去做。

教培行業未來的戰場在哪裡?

教育培訓行業,從1993年新東方成立至今有27年,從2003年好未來的前身學而思成立至今17年,從2013年猿輔導成立至今有7年。在將近30年的過程中,教育培訓行業不斷的進化,競爭的焦點也不斷地在切換。

拼名師,拼教研,拼工具,拼模式,拼獲客,拼技術,相信在座的很多企業都經歷過。一輪輪的競爭中淘汰了舊的模式,舊的企業,也不斷地催生著新的模式,新的技術,新的企業。

所以在未來面前,甚至做到了百億級的企業老總也是初創者,也是初學者。最難的並不是變化本身,而是你有沒有看到這個變化,甚至說這個變化是不是因為你的某個行動引發的。從這個角度來說每一位從業者都是探索者。

好,未來趨勢的三個問題提完了。我在做猿輔導案例研究中,這三個問題一直貫穿腦海。我很想知道猿輔導是如何理解教育的,他的使命和願景是什麼,但是查遍了各個網站都沒找到。不過,猿輔導CEO李勇的一句話提供了一些線索,“一家公司的發展,是與所處時代的雙人舞。”也就是說,猿輔導要成為教育變革時代的共舞者。

結合今天的講課內容,和我們討論的話題,我們有理由去期待猿輔導的未來。期待猿輔導成為一個全面覆蓋學習閉環各個場景的教育企業,一個以科技為核心的教育企業,更應該成為了一個充滿了愛的教育企業。因為只有愛,才能真正幫助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

4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王文:未來五年,“百年變局”將加速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