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江蘇德源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德源藥業,證券程式碼:832735.OC)是一家專注於內分泌治療藥物研發、生產、銷售的新三板掛牌公司。截至目前,公司在售藥品共有6種,主要涉及糖尿病、高血壓及周圍神經疾病等治療領域。2020年10月27日,股轉系統受理了公司擬在精選層掛牌的申請。

透過對該掛牌公司的研究,我們發現,2017年到2020年上半年,即報告期內,德源藥業的市場開拓費佔當期銷售費用之比顯著上漲,但絕大多數推廣服務商的工商資訊處於各種異常狀態,比較可疑,不會是虛開發票搞“帶金銷售”吧?此外,2018年度,北京海金格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ST海金格,證券程式碼:834524.OC)年報中披露對公司的銷售金額,遠高於公開發行書中公司對當期第一大供應商的採購金額,但ST海金格卻連前五大供應商都不是。

前五大推廣服務商94.12%或未正常營業

德源藥業的銷售費用中,第一大專案是市場開拓費。報告期內,德源藥業的市場開拓費分別為6291.80萬元、6777.44萬元、8235.81萬元和5434.37萬元,佔當期公司銷售費用之比分別為57.52%、59.78%、59.70%和66.58%,保持明顯的上漲趨勢。各期市場開拓費都超過五千萬元,主要的支付物件是公司的推廣服務商。

報告期內,共有17家公司名列德源藥業前五大推廣服務商。可是,據工商資訊顯示,其中有16家公司分別已經處於登出、吊銷未登出、經營異常和員工繳納社保人數始終為零的狀態,佔比高達94.12%。

先看已登出企業。據公開發行書披露,廣西泰佳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西泰佳)是德源藥業2019年度第三大推廣服務商,兩家公司之間的合作開始於2019年。

另據工商資訊顯示,完成上述合作之後,2020年11月13日,廣西泰佳登出了工商登記。查閱廣西泰佳可比前三年內工商年報,我們發現,該公司員工繳納社保人數始終為零,或許並未實際開展業務。

再看吊銷、未登出的企業。以徐州沐雨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徐州沐雨)為例,2017年度,徐州沐雨是德源藥業第二大推廣服務商,與廣西泰佳相似,雙方也是2017年內開始合作。

另據工商資訊顯示,徐州沐雨的營業執照已於2020年6月15日被吊銷,目前處於“吊銷、未登出”的狀態。此前,該推廣供應商就因連續未披露工商年報,被當地工商管理部門連續三年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從2016年10月28日徐州沐雨設立開始,到2020年6月15日被吊銷為止,該公司從未披露工商年報。

與徐州沐雨情況高度相似的,還有德源藥業2017年度第三、第四大推廣服務商徐州靜醇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和徐州千順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也都處於“吊銷、未登出”狀態,並且從設立開始從未披露工商年報。

此外,還有四家前五大推廣服務商處於經營異常狀態。以濟南電內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濟南電內)為例,該公司是德源藥業2018年第五大推廣服務商,從2018年開始與德源藥業合作。

另據工商資訊顯示,濟南電內因連續三年未披露工商年報,而且在登記的經營場所無法與該企業取得聯絡,已經被濟南市歷下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自2017年6月28日濟南電內設立至今,從未披露工商年報。此外,該公司還涉嫌冒名登記,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正對此進行調查。

除了濟南電內之外,還有揚州金俠酒店管理服務有限公司、河南粉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南粉梅)和鄭州泰亞德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亞德)等三家前五大推廣服務商,都因未及時披露工商年報處於經營異常情況。雖然,河南粉梅和泰亞德都在2020年補充披露了年報,但是這兩家公司歷年工商年報中的員工繳納社保人數,依然全部為零。

在上述1家公司已登出,3家公司被吊銷、未登出,4家公司處於經營異常狀態之外,德源藥業還有8家前五大推廣服務商在2017年到2019年的工商年報中,員工繳納社保人數始終都為零。

眾所周知,員工繳納社保人數為零,很可能反映該推廣服務商未開展實際經營。那麼德源藥業各期向推廣服務商支付5000萬至8000萬不等的鉅額市場開拓費,到底去哪兒了?公司是否利用了這些推廣服務商虛開增值稅發票,套取現金搞“帶金銷售”了?都值得股轉系統好好問一問、查一查。

ST海金格對公司銷售居首,但排不進前五大供應商

2018年度,德源藥業公開發行書披露對前五大供應商的採購金額,都明顯低於ST海金格在其年報中披露對公司的銷售金額。可是,ST海金格竟然並非公司當期前五大供應商。

據公開發行書披露,2018年度,德源藥業第一大供應商為北京福瑞康澤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瑞康澤),公司向福瑞康澤的採購金額為372.12萬元。此外,當期公司第五大供應商為蘇州中化裕民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化裕民),公司對中化裕民的採購金額為190.74萬元。

但據ST海金格2018年年報顯示,當期德源藥業是ST海金格第四大客戶,相關銷售金額為597.27萬元。

兩相比較,ST海金格2018年年報披露對德源藥業的銷售金額597.27萬元,比公開發行書披露公司對第一大供應商福瑞康澤的採購金額372.12萬元,高了60.50%,但ST海金格竟不是公司當期第一大供應商!真是咄咄怪事。

更奇怪的是,ST海金格豈止不是第一大供應商,連當期前五大供應商都不是。按公開發行書的資料,德源藥業對ST海金格的採購金額至少應該低於第五大供應商中化裕民。換句話說,應該低於190.74萬元。那麼ST海金格年報披露的銷售金額,就比公開發行書披露公司對ST海金格可能的採購金額至少高了406.53萬元,差異幅度至少為213.13%!

到底是德源藥業的公開發行書造假,還是ST海金格2018年年報有誤,或許只有這兩家掛牌公司自己才最清楚了。

11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海正藥業溢價兩倍併購,曾因標的信披問題被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