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馬上快就到年底了,

12月21日,相互寶結束了2020年最後一次分攤公示。

根據公示,全年每個人分攤金額總計為90.56元,遠低於年初相互寶188元最高線,真實分攤不到一半。

相互寶上線以來,2年時間救助了8.5萬多人,使用者更是穩定在1個億以上。

獲得成功的同時,相互寶也在經受著很多質疑聲,

很多人理解不了不斷上漲的分攤金,紛紛退出相互寶。

也有人看到被“拒賠“時,職責相互寶稽核過嚴,選擇退出。

但我不禁發問,退出相互寶是否為明智之舉?

我知道很多人其實就是跟風,聽別人說退,感覺有些道理,就一股腦退了。

真相到底如何,都先別急著下結論,

其中門道非常複雜,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解釋清楚的。

1、相互寶貴嗎?

首先,大家明確一點,相互寶不是保險,而是互助的一種模式,

分攤金用於加入成員的救助,但本質其實還是迴歸到保障,保障每個成員的大病風險。

如果成員得了約定的重疾,40歲以下互助30萬,40-60歲互助10萬,

由該計劃全員一起分攤。

2019年,相互寶分攤了30元;

2020年,相互寶分攤了91元。

1年時間,相互寶分攤金額漲了三倍。

從這點來看,相互寶分攤金額確實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上漲。

為什麼2020年分攤金額上漲這麼多,其實也很好理解,

就是相互寶成員穩定了。

相互寶是有等待期的,等待期內患重疾不賠

2019年,還在成長期的相互寶,大部分成員需要經歷90天的等待期,所以全年分攤金額才會遠遠低於正常水平。

而到了2020年,絕大多數成員已經度過了等待期,

這個時候,正常的重疾發生率才會體現出來。

2019年,相互寶成員全年救助人數16528人,

到2020年,全年救助人數已經達到68675,同比增長了315%。

而疾病發生率遵循“大數法則”,其分攤上限取決於人群構成以及人群中自然發生率,

總的趨勢是開始走高並最終趨於平穩。

分攤金也會隨著救助人數的增多而變多,並趨於正常水平。

大家從圖二也可能看到,分攤金額的增長也越發趨於平緩。

可以預想,後面的分攤金額的上漲不會過於離譜。

最關鍵的是,目前這個分攤額,相比於重大疾病保險,相互寶還是非常便宜的

今年的總分攤金額是91元,即便和一年期重疾險來比,不同年齡也能便宜幾成到幾倍。

一年期重疾費率如下圖:

儘管相互寶只存在了兩年,但圍繞分攤金額,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人跳出來說:

相互寶分攤金越來越貴了!

但事實是,按照相互寶收取8%的管理成本,平臺幾乎是不賺錢的。

甚至很可能還在虧錢。

大家想想看,8%的管理費能幹什麼,

要負責內部人員的薪資、調查員調查的人力、交通成本、技術投入、辦公場地費用等等。

關鍵是,每一個調查都是很繁複的過程,如果結果證明不該互助,也收不到一分錢管理費。

再看19年的保險行業資料:

非壽險公司管理費用將近40%,人身險公司管理費用將近20%。

由此可見,網路互助管理費用相對比較低,也更為透明。

2、老人版的相互寶貴嗎?

相互寶除了普通大病互助計劃外(滿30天-59歲可加入),60-70歲還可加入“老年防癌計劃”。

老人得了癌症,該計劃成員一起分攤,不與普通版的相互寶的成員共同分攤。

2019年,老年防癌計劃全年分攤31.87元;

2020年,老年防癌計劃全年分攤413.62元。

相比去年,今年的老年防癌計劃分攤金額上漲了好幾百。

所以不少人抱怨,為什麼我的相互寶分攤金額這麼高:

老人版憑什麼比起正常版相互寶貴好幾倍?

這個其實也好理解,

年齡越大,患癌症的風險越高,60-70歲年紀的老人,癌症的發生率要高出不少。

從圖可知,

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70歲患癌風險是20歲人群的接近100倍。

也就能解釋為什麼相互寶普通版40-59歲保額降為了10萬,和它的發病率有關。

而下表顯示了不同年齡段人群癌症發病發病和死亡情況:

2015年,30歲以下患癌症一共41.6K,而60-74歲患癌症發病人數則達了1061.8K。

由此可見,60-70歲年齡段患癌症的機率是非常高的。

老人版相互寶比普通版貴,本質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發生率更高。

這時,很多人還是擔心這樣的問題:

既然每期分攤的金額不確定,以後會不會越賠越多?

不確定性會放大我們的恐慌,以至於越來越多人選擇讓父母退出相互寶。

其實不必,癌症也是遵循“大數法則”的

當加入人數趨於穩定後,人群中的疾病發生率也會趨於穩定,分攤金自然也就穩定了。

老人退出相互寶後,其實很難有更好替代選擇

即便是給老人購買保險,也不容易,

一是老年人可購買的保障產品極少,二是起步價格起碼在1000元以上。

這是市面上某款還不錯的防癌險,

60歲男性,10萬保額,交10年保10年,每年費用1899元,10年就需要接近1萬九千塊。

和2020年相互寶老年防癌計劃分攤的413塊一比,相互寶已經很便宜了。

3、未來相互寶,大概會分攤多少錢?

去年時,我根據保險產品的理賠經驗,精準預測了相互寶今年分攤金額在90-110之間,現在可以吹一波了。

2020年支付寶相互寶繼續漲價,保險大V為什麼還支援它?

2020年,相互寶總共分攤了91塊,

馬上2021年了,我們想知道2021年需要分攤多少,未來這個數字會不會更高?

今年我還繼續做個預測。

根據大數定律,分攤額的上漲是有上限的,而目前已經接近於這個上限。

但參考資料已經古舊,根據最新的資料,我做了一個修正。

(i) 首先,相互寶公開了目前的大致年齡比例,如下:

(ii)其次,目前相互寶的輕度甲狀腺癌已經免賠了,跟新定義下的重疾險發生率更為接近,於是我從再保險公司拿到了新定義發病率表(暫不便公開),進行了修正。

(iii)最後,由於互助與保險不同,保險受司法制約更強:比如保險由於兩年不可抗辯的存在,健康告知的實際作用期為兩年,遇到相關糾紛,司法將會判賠,而互助則會直接拒絕。根據經驗,該部分的佔比約20%,最終資料需要下調20%。

通常來說,保險會在第三年左右理賠數目更趨於穩定,

從目前每期的分攤金額來看,可能還有在一定上漲可能,但上漲不會太多,可能就是一兩塊錢吧。

2021年,預測相互寶一年的分攤額大概在150元左右。

達到了這個數字以後,未來會更穩定。

如果依然保持現有的年齡構成,那麼會穩定個幾年(每期分攤6塊多)。

但如果一直沒有新鮮血液加入,分攤金還是會逐漸變貴的。

Q1:為什麼在網際網路上會看到相互寶拒絕互助的案子,相互寶好賠嗎?

關於相互寶“理賠”難的質疑一直都有。

說相互寶定義嚴格,調查嚴格,手續繁瑣,

說相互寶不近人情,玩文字遊戲等等。

但大家有沒有想過,這種質疑本身是不合邏輯的。

相互寶靠的是“理賠”賺錢,而不是“拒賠”賺錢。

只有“理賠”了,相互寶才有8%的管理費。

而如果不理賠,相互寶則要付出相關人員調查成本,只虧不賺。

而關於互助門檻高,定義嚴格的問題,也不能怪相互寶。

目前相互寶的定義,主要的依據是中保協指定的重疾標準定義,跟標準定義間其中的差別較小。

符合定義肯定賠,不符合定義當然不賠,

之所以採用這套定義,根本原因在於風險可控,不至於因為一兩個病種定義寬鬆,導致整個分攤金額漲上天。

賠的畢竟是每位成員分攤的錢,相互寶得為每一個成員負責。

所以,在外界看來,相互寶“理賠嚴”。

但其實,相互寶真的是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咽。

說相互寶“理賠”難,反而說明了相互寶真的在認真對待每一個互助案,嚴格遵守規則,不為了賺錢而放水。

相互寶就算真的要賺錢,也不是靠拒賠賺錢,而是理賠。

這話大家一定想清楚。

Q2:今年監管點名了相互寶,相互寶還安全嗎?

相互寶的發展也遇到了一些困境,

比如今年9月,相互寶被監管點名了,原因是網路互助平臺屬於非持牌經營。

當然不只是相互寶,包括各個網路互助平臺也是一樣的。

坦白講,相互寶確實面臨一些尷尬,

相互寶到底是什麼,以現行的法律制度沒辦法界定的,

畢竟互助計劃的規則制定方是平臺,規則的唯一解釋權也是平臺。

而這,就是相互寶存亡的關鍵所在。

我們舉一個例子:

小王得病了,申請相互寶互助,結果被拒絕了。

想要跟相互寶打官司,那麼問題來了:

如果是保險,訴訟主體是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有資金池,讓保險公司賠沒問題;

如果是慈善,訴述主體是慈善機構,慈善機構可從沒說一定要賠多少的,也沒問題。

可相互寶就尷尬了,

如果當作保險,他沒資金池;當作慈善機構,他又剛性兌付。

這就很麻煩。

一個兩個案子還好,如果小王們多了,

監管層大佬不願意處理這個麻煩,就真的全完了,可能會直接限制相互寶發展,等想明白了再做。

就是因為有這層壓力在,相互寶的今年發展也有些遲緩。

沒有監管是行業現狀,相互寶也曾表態過希望得到監管指導。

如果互助能有監管規範,對行業、消費者都是好事。

而且,在今年3月30日,由螞蟻金服牽頭,制定了全國首個網路互助規則。相互寶自己也完全遵循裡面的四條規則,尤其是不設立資金池,從根源上杜絕了資金風險。

既然沒有他律,所以只能靠自律,而相互寶相當自律。

Q3:2020年的相互寶,比起2019年的相互寶有什麼不同?

如果要我評價今年的相互寶,我會認為相互寶的規則更完善了。

比如前段時間有這麼個案子:

餘工軍(化名)加入相互寶一年,今年10月,因為胸痛去醫院急診,被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醫生立刻用藥,並進行了手術。

申請互助後,相互寶發現餘工軍就診的醫院不是國家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醫院不在相互寶指定範圍內,就拒賠了。

餘工軍不服結果,發起了陪審。

因為超過半數以上的賠審員同意理賠,最後順利拿到了互助金。

這就是相互寶能做的,也是比保險要優秀的地方。

相對於保險,價格便宜是相互寶最大的優勢。

儘管目前相互寶加入人數突破了1億大關,但質疑聲也越來越多,你如果某乎上一搜,出來的全是“怎麼退出相互寶”。

關於相互寶的質疑聲,無非就這幾點:

覺得分攤金贈多、管理費高、理賠嚴苛

這些我前面都分析過,某些人把帽子扣的太大了,相互寶其實挺冤的。

至於這些質疑,你去仔細看看,有多少有像我這樣的保險博主發的。

拒絕互助了,就說“你看果然不賠吧!相互寶辣雞。”

分攤金額漲了,就說“相互寶濫賠,果然辣雞。”

他們為什麼黑相互寶,你自己心裡不清楚嗎?

我當然為相互寶感到不平!

可以負責任地說,目前來看,加入相互寶是普通老百姓能夠得到的價效比最高的保障之一。

人家真不賺錢,甚至做“慈善”都比干這個來得快。

相互寶現在也越來越難走了,成員增速緩慢,甚至上期分攤直接少了一百多萬人。

就是這個時候,我才一而再,再而三得發聲,去聲援相互寶。

大家保持理性,去想明白這裡面的道理。

如果相互寶這棵大樹倒了,我們只能另尋庇護所。

買得起保險的人不怕,怕得就是這些買不起保險的“窮人”。

就是因為這樣,相互寶才更需要大家的支援。

我從相互寶能拿到什麼好處?甚至支援相互寶有可能損害我的利益。

但是我認為做人得實事求是,他們在努力奮起做的事情,我能接收到他們的訊息。

相互寶內有個叫做愛心足跡頁面,希望大家去了解下,去看看,看看你每年分攤一百來塊,幫助的是什麼人,他們有著什麼樣的面貌,什麼樣的家庭,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

他們完全可以停掉,可為什麼苦苦撐著?

大家不妨想想看,想想看。

保險資訊不對稱非常嚴重,十買九坑,買保險前仔細閱讀下面的攻略可以讓你少花幾萬塊冤枉錢。

保險套路揭秘:

7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中企又遭印度黑手,被以存在“技術問題”為由,強行剝奪競標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