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轉型中的保險業迷茫當道,但前三季度的償付能力報告還是給出了頗為驚豔的成績。
截至目前82家人身險公司釋出了2019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原安邦系三家公司、匯豐人壽以及幾家養老保險公司未披露相關報告)。
資料顯示,2019年人身險公司迎來“大豐收”,82家險企累計錄得2241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約76%,相較去年同期增加近千億元。同期83家財產險公司合計實現淨利潤436億元,這意味著人身險公司淨利潤已經達到財產險公司的5倍。
與A股其他行業相比,更能看到金融保險業其實具有一定的“逆週期”屬性。根據光大證券釋出的研報,截至10月31日,全部A股3695家上市公司,已經有3693家上市公司披露2019三季報,這些公司的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僅為7.28%,如果去掉金融企業更是隻有-1.32%,金融保險業依然是最賺錢行業。
ROE的表現更能說明問題,三季度末人身險行業淨資產合計13759億元左右,行業整體ROE高達16%。
具體到負債端,整體來看,前三季度人身險公司累計保險業務收入超2.47萬億元,同比增速為13.26%,相較2018年前三季度負增長3.48%,已經有了顯著改善。不過主要是中小新公司增長迅速,大公司增速普遍低於市場平均水平。
從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指標來看,除中法人壽外,其他81家人身險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均高於50%的監管紅線。不過,前海人壽與珠江人壽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已經均低於80%,前者僅有67%,後者為73%,另外百年人壽也已經低於100%。
保費恢復兩位數增速,巨頭險企市場份額被蠶食
根據銀保監會披露的資料,2019年前三季度,人身險公司合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4751億元,同比增長13.26%。
不過與財產險市場中,市場份額進一步向龍頭險企集中不同,人身險市場更呈現多元化發展的格局,中小新險企以其較低的基數,增速引領市場,17家險企的保險業務收入同比增速都超過了100%;另有12家險企的同比增速也超過了50%。
相較之下,巨頭險企增速普遍慢於行業平均水平,市場份額進一步下降。中國人壽收入最高為4970億元,平安人壽以3933億元排名第二,太保壽險則以1859億元位居第三。三家公司均是延續了二季度個位數的增長速度。
緊隨其後的其他保險業務收入排名前十的人身險公司中,華夏人壽以33%的增速錄得1561億元保險業務收入排第四;太平人壽1184億元保險業務收入,增速略低於行業平均水平;而泰康人壽則以1166億元位居第六位,保費增速超行業平均值達到15%。
新華保險和人保壽險緊隨其後,前者保險業務收入突破千億大關,後者錄得867億元,二者增速亦是個位數;前海人壽再次擠進前十排名第九,保險業務收入700億元同比增超71%;排名第十的中郵人壽則是實現9.75%的增長,錄得564億元保險業務收入。
共有十家人身險公司保險業務收入出現負增長,除中法人壽外,長生人壽和華匯人壽降幅超40%;富德生命、君龍人壽、吉祥人壽三家險企降幅在30%-40%區間,幸福人壽增速為-12.42%,太平養老險、國聯人壽和鼎誠人壽三家險企降幅為個位數。
包括天安人壽、工銀安盛、富德生命、百年人壽、Sunny人壽和國華人壽等六家險企保險業務收入均超300億元水平,君康人壽則是以299億元規模緊隨其後。
淨利潤同比增逾千億元,ROE高達16%
受益於投資端回暖以及國家的減稅政策,前三季度,82家人身險公司累計實現淨利潤2241億元,同比暴增76%。同時,相較於同期83家財產險公司436億元的合計淨利潤,人身險業顯然“更賺錢”。
“老六家”險企的淨利潤均超過了100億元大關,其中平安人壽以797億元的淨利潤成為最賺錢的人身險公司,其ROE值高達31.8%,其次是國壽股份的572億元淨利潤。泰康人壽以161億元的淨利潤超過太保壽險位居第三,其ROE值亦有29%的水平。
完成轉型發展的新華人壽前三季度盈利126億元排名第五;太平人壽盈利超108億元排名第六。
排名第七的友邦保險淨利潤為53億元,其ROE值系人身險公司中最高,為42.17%;人保壽險則以近50億元的淨利潤排名第八,雖然其保費增速僅有2.61%,在“老七家”中最低。
Sunny人壽、民生人壽、富德生命、國華人壽、中郵人壽、中美聯泰、平安養老、招商信諾八家公司盈利區間在10-40億元之間;包含華夏人壽、人保健康在內的26家人身險公司盈利區間在1-10億元,其他包含前海人壽在內的13家險企盈利則均在1億元以內。
值得關注的是,27家險企出現虧損,合計虧損近43億元。財產險中,天安財險虧損最多,人身險公司中,則是天安人壽以虧損7.5億元居首。
崑崙健康和渤海人壽均出現5億元的虧損,再者是招商局仁和、中融人壽為其高增速付出了超3億元的虧損;除君康外,德華安顧、愛心人壽、復星保德信、橫琴人壽四家新生代險企虧損額度也在1-2億元區間,對應的是各自超高的保費增速。其他17家人身險公司虧損規模在1億元以內。
就人身險公司的ROE而言,前三季度,人身險公司整體水平達到16%,不過大多數公司都低於行業平均水平,只有友邦人壽、中德安聯、平安人壽、泰康人壽、中美聯泰、太平人壽、民生人壽、同方全球、太保壽險、平安健康高於這一水平。
19家險企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下降,中法人壽依然嚴重不足
82家人身險公司披露的償付能力三季報顯示,19家險企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小新險企由於業務快速發展,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下降尤其快,例如瑞華健康、三峽人壽,下降幅度都超過了1200個百分點;國富人壽、北京人壽的下降幅度也都超過了300個百分點。
儘管如此,除中法人壽之外,其他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都在監管紅線之上。31家險企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相較二季度末還有所回升。例如華匯人壽,三季度末其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158.40%,相較二季度末增長134個百分點。招商局仁和人壽、中德安聯、中意人壽、華貴人壽等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升。
不過,前海人壽與珠江人壽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已經均低於80%,前者僅有67%,後者為73%,另外百年人壽也已經低於100%。
償付能力充足率是考察險企盈利能力的最關鍵指標,但必須指出的是,對於險企而言,並非償付能力充足率越高越好,實際上,償付能力充足率非常高意味著某種程度上存在資本“浪費”的情況。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