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如果有公司能夠成為中國數字經濟代言人的話,這其中一定會有阿里巴巴。馬雲和阿里巴巴已經成為近二十年來中國經濟的一個符號。12月24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這則訊息引發了較大的關注。該如何看待阿里以及阿里被立案調查呢?

1. 阿里的“高光時刻”

2020年10月27日,阿里巴巴美股出現最高股價319.32美元,從而使得市值達到8640億美元,創造了中國公司的歷史記錄(收盤時總市值8580億美元);截止12月23日,阿里的市值為6932億美元,仍然是中國企業現階段的高峰。

回顧阿里巴巴從1999年9月9日於杭州創立至今,我們依然可以清晰的羅列出阿里那些星光閃耀的時刻(作者根據個人理解列出部分重要的事項):

1999年,阿里開始專注B2B業務,開始帶領中國電子商務交易大發展;

2003年,阿里開始進軍B2C業務,成立淘寶,逐漸成為億萬家庭主婦的最愛;

2004年,支付寶誕生,經過十幾年發展,成為今天金融科技的執牛耳者;

2009年,阿里雲誕生,開始為千千萬萬企業和個人提供雲服務;

2009年,阿里推出“雙十一”這個中國自己的購物狂歡節;

2010年,阿里推出“合夥人制度”,以章程方式規定控制權永遠掌握在“創業團隊”手中;

2012年,淘寶商城更名“天貓”,提升電子商務服務質量;

2014年,天貓國際推出,國際品牌開始能夠直接向中國消費者銷售產品;

2014年9月19日,阿里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創造了史上最大IPO;

2014年,螞蟻金服成立,螞蟻開始從另一個意義上成為中國的熱詞;

2015年,阿里進軍新媒體、快遞、音樂、影片、金屬交易、外賣、健康產業、資料服務、體育、教育、影視娛樂...

2017年,阿里透過投資小鵬汽車進軍汽車產業;

2018年,阿里透過投資中天微進軍電子資訊產業;

2018年,阿里進軍半導體產業;

2019年,阿里殺回香港聯交所,成為港股“新股王”;

2019年,馬雲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

2020年,螞蟻科技上市中止;

2020年,阿里被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立案調查。

阿里從開始艱難創業,一路走來,成為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的領頭羊,見證了中國近年來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構建了一個贏者通吃的商業帝國。如何看待阿里的成長?事實上,一方面阿里的成長離不開中國改革開放的政策環境和強大的市場環境,另一方面,阿里在商業模式、企業管理上的開拓創新精神也是阿里發展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

2. 阿里如何走入“歧途”

如果你認真觀看了阿里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前的路演影片,你一定會為馬雲、為阿里所感動,影片展示了阿里的家國情懷,展示了強大的社會責任擔當,完全是光輝的形象。這也許就是阿里的初心,彰顯了博大的胸襟與宏大的格局。然而商業帝國守住初心是很難的。無論實體企業還是商業等服務企業,要想獲得超過百年的長遠發展,不僅要擴張經營規模,開發新的商業模式,賺得利潤,修正長期發展戰略,加強公司治理水平,而且要在“合規”的前提下進行前述一切行為。合規與經營,就像冬天早晨腦袋裡的兩個小人,在臨近起床前時不時幹上一架,因為兩者有時相處融洽,有時又暗藏矛盾。

合規存在兩個意義上的意思,從狹義來看,合規就是符合法律、行政法規或明文規定的準則;但從廣義來看,合規實際上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它的範疇遠比法律法規大的多,除了見諸明文的法律、法規、各種準則外,道德,道義、文明、慣例、情懷乃至社會效率都可能成為合規的“規”。泛意義上的“規”,雖然有時違反了,一般不會造成顯著惡果,但是從長期來看,可能逐漸產生累加效應,並最終違背了狹義的“規”。劉備的警示“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對於每個有志向的企業家而言,都是彌足珍貴的。

隨著“贏者通吃”格局的形成,阿里終於在“合規”的道路上跌跌撞撞。目前來看,阿里顯著的問題主要體現在違背公平競爭,一方面是運用規模優勢限制商業競爭,典型的問題是逼迫商戶“二選一”;一方面是濫用資本力量壓制新興產業,凡是新出現的有生命力的模式,阿里往往會透過各種手段要麼吃掉,要麼毀掉。實際上,更深層次的問題是,阿里的模式最初是大大提高了社會效率,然而近階段,阿里的行為(包括螞蟻的金融業務)已經開始壓制社會效率的提升,其違背初心的惡果已經開始逐漸顯現。

上市固然有輝煌的一面,可以在世人面前精彩亮相;但是上市也隱含著重要的缺陷,一旦上市,高管們,無論是創業者還是職業經理人,都會自覺不自覺的按照“股價”、“市值”甚至分析師的要求去決策,此時,“情懷”、“慣例”甚至“社會責任”,都黯然失色了不少。一旦上市,超過十年的備胎計劃或遠大戰略,都會長期擺在書架上了,更何況百年基業。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有一種修正方式出現,才能調正前進的路子,為企業的長期發展護航。這種方式就是合規的執行。

3. 述評及未來展望

依法治國是企業“合規”的大環境,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意味著,合規管理將會漸次滲透於各個行業,各個領域,企業管理也不會例外。中國需要快速健康高質量發展,需要一大批標杆企業去引領社會進步,從這個意義上講,對阿里進行立案調查是對阿里的愛護,像極了為大樹修剪枝丫,以利於主幹發展。

2015年,阿里的瘋狂擴張顯示了對於商業帝國來講,天下沒有進不去的產業,這是一個危險的訊號。時間來到2018年,中美貿易和科技之爭突然白熱化,中國發展的軟肋被無情撕開,此時正是需要有責任感的企業為國分憂的時刻,的確包括阿里在內的很多企業挺身而出,向最難的晶片、軟體等產業進軍。但是,如果一個巨人目光如炬,犀利的盯上百姓手裡的“兩捆白菜”,不能不說這是一個假的“巨人”。

展望未來,對於合規上的歷史舊賬,已經改正的,我認為可以暫時不予追究;對於愈演愈烈難以控制的,必須有斷臂求生的意志,重新拾起初心,修正遠大戰略,肩負起中國社會賦予的歷史責任。

9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特斯拉崛起使2020年成為美國汽車業邁向電動化的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