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爆料,自己的花唄、微粒貸的額度被降低了。
從網友曬出的截圖看,有的是花唄從一萬多降到了3000塊,有的是微粒貸從30萬降到了20萬。
花唄的迴應大意是,調整部分年輕使用者的額度,是為了倡導更理性的消費習慣。年輕人剛剛步入社會,需要藉助金融工具錢週轉,但他們也需要考慮還款能力,所以現在降低了額度。
降額的理由說的很堂皇。但實際上,這絕對是迫不得已的。
眾所周知,最近那些搞“網際網路金融”的日子不好過。上市中止、約談、反壟斷調查,監管的拳頭罕見地,一個接一個地密集打下來。
這個時候來降額,無疑就是向監管層表明一個態度,等於在承認:我們以前做錯了,給年輕人的額度太高了,現在我們要降低一點。
否則的話,以資本逐利的天性,沒有監管層發話,它會主動降額?
我們覺得給那些收入低、償還能力有限的年輕人十萬八萬的授信額度太高了,它們恨不得給二十萬三十萬呢。
2我是強烈支援對網際網路金融加強監管。
我個人的感覺是,這些年打著“金融創新”“網際網路金融”名頭坑人的事實在太多了,太氾濫了。監管再不跟上,再不出重拳好好整治一番,等到搞出大問題,悔之晚矣。
我就說一個親身經歷的事。現在幾乎人手一個手機,各種借錢的正規、不正規的APP多如牛毛,借錢門檻之低也超出想象。
而且更可惡的是,他們的廣告也是鋪天蓋地的。對他們來說,彷彿網際網路就是一片可以自由馳騁的莽荒之地。
無論我是刷抖音、快手,還是流量PC端的網頁,長則個把小時,短則五六分鐘,一定會出現“借錢”的廣告。什麼“XX金條”“XX借條”“XX貸”的,名頭特別多。
每一家廣告都宣稱你只要輸入身份證,或者手機號,就能借到十萬八萬。
我心算了一下,如果真的如其所言,那我“阿呆爸”在一天之內,至少可以從二三十家平臺,借到一百多萬。
雖然我一次又一次的點“不感興趣”,也從來沒有借過他們的錢,但他們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覆出現。手機簡訊也點了無數次的“退訂”,也還是會有“XX唄”的簡訊。
是真的不勝其煩。
3網際網路金融創新當然是好事。
有人要創業,有人家人病重急需週轉,只要有資金的需求,在手機上能夠很方便的借到錢,這絕對是好事。
但對那些收入非常有限,償還能力低,自控能力弱的年輕人,太容易借到錢,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我在豆瓣上曾經潛水過一個小組“負債者聯盟”。這個小組的成員大都是一些因為各種原因欠債的年輕人,少的欠了幾千塊,多的幾十萬,甚至上百萬。
翻翻裡面的帖子,你就會發現,很多人走上了“負債”之路,都是源於網貸。
某一天看見一款單方相機了,手裡沒有錢,於是上某寶、某貸借個兩萬,然後分期。
又到了某一天,看見一雙最新款的阿迪了,又上某條、某信借個兩三千,然後分期。
這樣一天天雪球滾下來,從幾千塊滾到了幾十萬,最後實在無力償還了,就找父母攤牌,家裡人兜底。
最可怕的是,家裡人幫了一次忙,一再告誡再也不要碰網貸了。但是有相當多的人,還會因為各種原因,再次開啟手機上的APP。
如此惡性迴圈下去,自己掉進了坑,家人也拖下了水。
4當然,有人會說“金融工具”沒有罪。他們就像菜刀一樣,不是兇器,關鍵看使用者如何使用。
這話有一定的道理。
但現在的現實是,他們還不是“菜刀”,而更像是一款管子裡塞滿了火藥,隨時會走火的“鳥銃”。而現在監管者做的,就是讓它降溫,遠離火源。
那些超出償還能力的授信,無疑就是助紂為虐。就是把菜刀、鳥銃遞到懵懂無知的孩子手上。
所以,現在看到監管層的出手,我是強烈支援的。
畢竟,我們要指望逐利的資本自己良心發現,自己自覺地承擔起社會責任感,那是與虎謀皮,是不太可能的。
最後,我還有一個很真誠的建議:要剋制自己的消費慾望,絕對不要碰網貸。
真的急需用錢了,先是優先找親戚朋友,次之是銀行,而絕非是那些冷血,吃人不吐骨頭的網際網路高利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