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金融支付公司經歷過山車行情。
7月,估值2.1萬億的金融科技巨頭螞蟻遞交招股書的訊息,引得全球投資者蜂擁而至。
但他們沒想到的是,由於合規問題,螞蟻IPO被監管部門緊急叫停。
玩家們紛紛迴歸理性,開始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
他們驚喜的發現,後疫情時代,中國各行各業正進行深度數字化轉型。商戶,特別是餐飲商戶的支付系統急需升級換代。
剛剛宣佈啟動私有化的匯付天下(1806.HK),近年來以數字化解決方案面向新零售、教育、醫美等行業提供服務。
12月23日,匯付天下與Purity Investment Limited共同釋出公告稱,接獲董事溢價私有化建議,將在香港聯交所撤回上市地位。
完成私有化後,匯付天下將節約行政成本與管理資源,獲得充裕的流動資金,公司將更專注於為中國B端商戶提供數字化服務。
回到行業,並將時間線拉長。到2021年,中國小微商戶數量將達到1.31億家。
可以預見,這些商戶們的數字化轉型需求將孕育出一個萬億級藍海市場。
面對即將爆發的新商業賽道,匯付天下秣兵歷馬,已做好了打一場有準備的仗。
私有化要約
被譽為“中國第三方支付第一股”的匯付天下,即將邁入新的發展階段。
匯付天下與Purity Investment Limited共同釋出的公告顯示,要約人要求董事會,就根據公司法第86條透過計劃安排將本公司除牌,向計劃股東提呈一項建議。建議完成後,公司將成為要約人的全資附屬公司及股份將在聯交所撤回上市地位。
按照聯交所規則,匯付天下的私有化退市計劃正式生效後,公司在港股市場上的流通股份將被登出。
屆時,股東們有兩個選擇:一是透過現金選擇,每持有一股計劃股份收取現金3.50港元;二是透過股份選擇,每持有一股計劃股份收取要約人2.709677股新股份。
但公告表示,股東不得同時選擇以上兩種方式。另外,如果股東未在規定時間內做出選擇,或其做出的選擇無效,公司將自動認定其選擇現金類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公告中每股3.50港元的現金代價,較公司最後交易日(12月17日)的收盤價每股2.76港元溢價約26.81%,較近10個交易日溢價41.76%,較近30個交易日溢價47.04%,較60個交易日均價溢價55.38%。
綜合對比來看,匯付天下的私有化條件、定價均較為合理,溢價率與六家公司的均值基本持平,且給予了公司股東們較為可觀的投資收益。
公告中要約人也認為,建議的條款對計劃股東而言極具吸引力,及建議將會對計劃股東帶來幾方面的裨益。
其中包括:退出缺乏流通性的投資、以溢價釋放價值、在目前不明市況下實現收益及繼續投資於本公司的機會。
被隱藏的細分龍頭
追根溯源,匯付天下為何要進行私有化退市?
數位支付行業分析師認為,結合資本市場表現看,匯付天下選擇私有化退市,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在港股的股價長期處於低迷狀態,交易不活躍,大大降低了公司的融資能力。
事實確實如此。公開資料顯示,匯付天下股價在上市首日觸及7.36港元的高點後,便一路下滑。其上市當天的收盤價為6.62港元,跌幅達11.73%。
而到了今年6月份,匯付天下的股價更是下跌至1.68港元的歷史低谷。儘管隨後數次大漲,但仍未遠達到此前的發行價格。
股價不振的背後,源於匯付天下短期的業績波動
其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匯付天下受疫情衝擊,實現營收17.1億元,小幅下降8.5%。為提升員工凝聚力,報告期內,匯付天下開展了員工股權激勵,導致行政開支大幅增加。
此外,上半年,匯付天下的科技研發投入達到1.46億元,佔當期營收比為8.5%。值得注意的是,從2016年至今,匯付天下的研發投入佔總營收比一直維持在7%以上的高位,總研發費用已超過9億元。
毫無疑問,匯付天下是科技研發領域的長期主義者與堅定投入者。
繼續深挖財報,匯付天下半年報還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主要股東共持有88.17%的股份。據此計算,二級市場的個人與機構投資者僅佔據11.83%的流通股。
流通股份的過少直接導致近一年來,匯付天下的換手率基本都在0.1%以下,公司股票在二級市場的交易極其不活躍。
從另一角度分析,這也與港股市場的投資特性有關。
在當前的港股市場,以騰訊、阿里、京東健康為代表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與以泡泡瑪特為代表的新消費公司極易受到投資者的追捧。
以泡泡瑪特為例,其IPO募資時,機構投資者超額認購43倍,個人投資者超額認購更高達356倍。截至12月23日收盤,其市值已達到1256.14億港元,市盈率(靜)為237.04倍。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概念缺少熱度的細分龍頭公司往往被投資者們忽略,其價值也被嚴重低估。
匯付天下即是典型案例,其2019年收單交易量達到2.2萬億,位居行業第三,近四年收單交易量的複合增長率高達48.6%,遠高於行業平均增速。
但匯付天下目前在港股的市值僅為43.63億港元,市盈率(靜)僅為15.95。
隨著匯付天下逐步完成私有化退市,獲得更多的流動資金,遠離資本喧囂後,或將更專注於產研和商戶服務,為夯實其數字化商業生態獲得空間。
說明:資料來源於公開披露,本文僅代表該作者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