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他1991年接觸到期貨,2001年開始第一筆期貨交易,經歷了八次爆倉後,2006年單憑對豆油的複利加倉,資金規模從17萬做到700萬。2008年,又將1500萬的資金翻至了1億元。

出身於普通家庭的管洪志,父親是教師,母親是紡織女工。他參過軍,退役後進入了期貨市場,在經歷了八次爆倉“鳳凰涅槃”後,終於迎來了他的投資春天。“做期貨和當兵的時候差不多,就是按照計劃,有步驟地簡單地去執行,不要把它搞得太複雜了。”

首批接觸期貨的人

管洪志雖然不是第一批進行期貨交易的投資者,不過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成為第一批接觸期貨的人。

據管洪志回憶,1991年底的時候,中糧和中儲糧到遼寧準備籌建期貨市場,並開設了一系列期貨基礎知識的培訓,其中包括紅小豆、綠豆等合約的基礎知識。那時候期貨市場管理不是很完善,遍地都是期貨市場,而管洪志正好有一同學的姐姐在經紀公司做紅馬甲。

那年,身處部隊的管洪志回家鄉探親,該同學請他吃飯,並邀他一起去聽期貨課程。聽完後管洪志感覺對期貨挺有興趣的,雖然他並沒有立即進入期貨市場交易,但是期貨交易的種子已經在他心裡發芽。後來回到部隊,管洪志一直沒有放棄對期貨行業的關注。

1997年管洪志從部隊轉到地方開始做股票。2001年後管洪志開始專職期貨投資。

四年的學費

2001年,28歲的管洪志還是抵擋不住期貨市場的誘惑,懷揣著股票市場上賺來的五六萬元進軍期貨市場。他始終以2萬~4萬的資金參與期貨的交易。由於地理環境的關係,管洪志對東北的大豆、油脂比較熟悉,因此他也以農產品的豆類、油脂作為主要的交易標的。

現在回憶起來,那段時間的交易較為盲目,管洪志說:“當時沒有一個成熟穩健的交易策略,基本上是開盤後看到價格漲了馬上追漲,行情跌了就馬上追空,挨套了就留倉,老是用做股票的思路去做期貨。而且資金管理不到位,跌了就加倉,那時候的倉位基本上是70%~80%,滿倉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幾年下來遍體鱗傷。”

短短4年的時間,管洪志歷經了八次爆倉,看著賬戶的資金從幾萬慢慢迴歸到幾千,虧光了股市上所有的收益,並且也把父母的錢賠了進去。此時家人也給了他很大的壓力,因為在家人看來,管洪志從部隊回來應該會有個正經的好工作,到一個職能部門去任職,然後每個月安安穩穩地拿工資,享受福利待遇。但是管洪志偏偏就是一個不安分的人。

管洪志記得,最後一次爆倉是在2004年8月份做鄭州商品交易所的白糖。自那以後他再也不敢和“鄭州大哥”對著幹了。“我覺得我幹不過‘鄭州大哥’,後來只好儘可能地迴避,除非行情給了非常明顯的訊號,我才選擇介入。” 管洪志說。現在管洪志的交易物件主要集中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的品種也做,但是鄭州商品交易所的品種則交易得很少。

漸入佳境

管洪志的人生轉機出現在2006年的夏天,當時他幾個做油脂現貨的朋友對現貨市場分析認為,油脂或者豆類可能會出現一波很大的行情。而管洪志經歷多次摔打磨練後也從技術圖形上得出了相同的結論。

當時豆油價格才5000多元/噸,管洪志的資金規模已達17萬之多。經過綜合考量之後管洪志開始做多。2006年9月底,豆油突然跳空拉高,從5000多元/噸直接蹦至6000多元/噸。

其間管洪志也曾兩度止損出局,出現過50%的資金回撤,摺合幾十萬的虧損,但是很快管洪志又跟回了多單。“那時候保證金開始成倍增長,我用利潤加倉,賺了錢就加,一直做到11月中旬豆油逼近萬元大關。我覺得差不多了,收手了,後來豆油最高飆升至14000元/噸。”

那波行情管洪志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將資金權益從17萬做到了700多萬。第一桶金到手後,家人對他的印象也有所改變,不再為他的生活安定而擔心。

而管洪志感覺到自己的心態與心智也開始逐漸成熟,他組建了一個團隊,成立了自己的投資公司,公司裡的人也是在期貨市場搏殺很多年的江湖老手。他們一起搞分析,經常出去調研,逐漸地從雜牌軍向正規軍轉型。做單子的手法也開始穩健起來。“現在即使再有當年那樣的極端行情出現,我也不會像賺第一桶金那麼猛地操作。”管洪志說。

管洪志認為,這波行情是機遇造就了自己,雖說市場總有機會,但是像這樣的機會不會很多。比如出現大的危機或者戰爭,這樣的行情,從幾萬做到幾千萬的也有很多。

然而這並非他最得意的一筆操作,2008年整個年度他將1500萬元的資金做到了1個億。管洪志表示:“這是我們團隊6人一起做的單子。操作週期短則一週,長則一個月。我對這段時期的交易持倉、資金管理都比較滿意,因為那是最為輕鬆、快樂的交易時光。”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聰明人不會說的祕密:雙十一的24期免息分期竟然還能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