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注意:

文中所列個股均為舉例、研究、學習、交流使用,絕非推薦股票,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清潭君

在上一篇專題《精準醫療(一):深受遊資荼毒的醫藥股,竟然暗藏這麼大的機會!》中,我們明確指出了精準醫療更具投資價值的領域其實在精準治療,也就是靶向藥。

目前應用靶向藥最多的是抗癌領域,也就是腫瘤治療,不過一提到抗癌藥、創新藥,可能大家第一反應是恆瑞這個龍頭。其實還有一個上市不久的隱形醫藥龍頭——艾德生物,從8月15日到10月18日,兩個多月時間,最高漲幅高達60.77%,深受資金寵愛。

本篇專題將從行業、公司、價格三個部分深度剖析艾德生物的投資價值,重點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1、好行業:所屬行業好不好?(需求、競爭)

2、好公司:公司還有無業績增長點?(產品、財務)

3、好價格:漲了兩個月了,目前的股價算不算高?還有沒有機會?

1

伴隨診斷:這是一個高成長的醫藥朝陽行業!

關於靶向藥,舉個例子:同樣都是肺癌,如果能檢測出不同的深層致病原因(靶點),就要用不同的抗癌藥(靶向藥)。

靶向藥用藥之前有個必不可少的程式——伴隨診斷,也就是利用試劑、儀器檢測患者的靶點,只有通過篩選,才能使用對應的高效靶向藥,否則治療無效。

2019年全球伴隨診斷市場規模約35億美元,預計2024年達到73億美元,複合增長率15.7%,是一個少有的增速能超過15%的醫藥子行業。

目前國內市場規模只有2.9億美元,看似不大,但對靶向藥來說極其重要,不僅是用藥前的必需程式,而且對靶向藥的研發也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如果先研製出對應的伴隨診斷試劑,提前篩選臨床試驗人群,可以降低靶向藥的臨床試驗規模,至少能節約60%的靶向藥研發成本,也能提高試驗成功率和新藥獲批的概

所以,雖然伴隨診斷是靶向藥的衍生行業,規模不大,但因為是剛需,精準醫療、靶向藥發展多快,伴隨診斷就能跟著發展多快。現在精準醫療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是一個確定性趨勢,剛處於起步期的伴隨診斷無疑可以借風起飛。此外,由於2018年以來腫瘤個體化診斷的滲透率一直在大幅提升,伴隨診斷還有極大的成長空間!

目前國內靶向藥只有恆瑞等少數創新藥廠商有實力研發,相關標的股價都已上天。在新興的伴隨診斷領域卻有機會,上游的基因測序儀器被國外三巨頭壟斷(市場份額接近100%),國內公司集中在中游(試劑和簡單儀器)、下游(醫院和第三方檢測機構)。比如中游的艾德生物,可謂不折不扣的伴隨診斷龍頭!

2

公司:業績增速放緩,但仍有新增長點!

艾德生物是A股唯一聚焦腫瘤伴隨診斷的上市公司,診斷試劑營收佔比超過85%,目前共有22種試劑獲批上市,覆蓋了國內所有已經獲批的靶向藥。從業績看,艾德生物19年三季度營收4.12億,同比增長32.84%,歸母淨利1.09億,同比增長13.54%,相對穩健,但增速相比18年已明顯放緩。

未來公司業績還能不能持續增長,增速會不會繼續放緩?從產品角度來看,艾德生物有產品升級的空間,不排除重回高增速的可能。

當下國內(包括艾德生物)的伴隨診斷產品仍以技術更成熟的PCR診斷試劑為主(價格1000-2000元),但市場競爭已趨於激烈。用基因測序技術的試劑盒(NGS)價格更高(5000元以上),檢測效果更好,如果對標美國,國內的基因測序試劑(NGS)市場份額未來將大幅增加。

艾德生物既是PCR試劑龍頭,又在國內率先推出基因測序試劑(NGS),並且已和國內400多家醫療機構建立合作關係。憑藉高研發優勢和已佈局的渠道,伴隨診斷行業內的“消費升級“將會刺激高毛利的NGS產品擴大市場份額,帶來新的業績增長點,屆時也可能拉動艾德生物重回高增長。

不過這都是理論上的業績增長,前景再好,當下的股價是否過高才是重點!

3

價格:股價過高,靜待良機!

艾德生物2018年的營收、歸母淨利分別為4.39億、1.27億,同比增速分別為33%、35%,假設2019年營收和歸母淨利增速均為30%、2020年重回33%、35%的營收、歸母淨利增速,這種情況下的預測估值與10月18日創新高時的估值水平基本接近,證明資金炒作已大致兌現預期,短期內可能告一段落。

橫向對比估值,考慮到艾德生物的稀缺龍頭性質和行業景氣度,僅選取體外診斷行業內高估值的類似公司,加上下游金域醫學等進行對比,目前的艾德生物估值也偏高。

從技術面擇時看,股價已持續兩週盤整,乖離率仍處高位,不排除向MA30甚至MA60靠攏的可能。不過正如上面所說,公司、行業都處於成長期,如果業績能按照歷史增速持續增長,目標價仍在創新高的股價之上,向下調整反倒是波段機會。當然如果這兩天股價直接上去了,也要警惕高位接盤的風險,不要衝動(畢竟三季報業績增速仍較低,股價跌停反應,不排除年報不及預期的可能)!

—— End ——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行久以致遠 亞馬遜海外購用差異化創新加速中國“買全球”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