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訊息顯示,儘管歐盟在與英國關於脫歐後的貿易協議協商陷入僵局,但與中國談了總計7年35輪的“中歐投資協定”,卻露出有機會達成的曙光。
“中歐投資協定”之所以能在歷時7年的35輪談判最終敲定,蓋由兩個大因素決定的:
一是中國方面最後承諾將放寬對歐盟企業在中國營運合資企業的相關要求,這項措施將使歐盟主要的歐洲汽車公司、電信企業收益;
二是由於今年的新冠疫情重創了歐洲經濟,以及歐盟馬上面臨英國脫歐的挑戰,於是歐盟希望在與中國的投資協議上能取得實質進展,以期望在未來疫情恢復後,歐洲的產業和經濟能在中國的加持下儘速帶動。
而且總體而言,中國同歐盟達成這一“中歐投資協定”是個利大於弊,既符合國家戰略又符合國家利益的戰略決策。
因為此前,在市場開放的問題上,中國早已多次承諾會因應全球化和多邊主義,而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這次的“中歐投資協定”正好也是兌現承諾的一環,這讓全世界更加清楚的認知到——中國是一個信守承諾的國家。
其次,中歐之間達成談判,有助於中國與歐盟的關係拉近,這為明年拜登上臺後,應對歐美之間可能的多邊聯手,也提前打了預防針。如此一來,就更能讓中國爭取到在歐盟之間的彈性合作空間。
因此,綜合而言,中歐投資協定的簽署,既彰顯中國負責任的大國擔當,也彰顯中國科學化的戰略部署。
#傳媒大家說#
#中歐投資協定#
#歐盟#
#投資#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