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研報品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份最近的新城研報的讀後感,一共是三份研報:分別來自華創證券,安信證券,以及開源證券。
為什麼只有這三份?因為最近半年來的新研報裡,就只有這三份的頁數超過了20頁。我一般看研報,低於20頁的不看,20頁都不到,去除了目錄基本資訊以後,幾乎得不到什麼有用的乾貨,資訊載量很低。
這三份研報,華創的54頁,安信的21頁,開源的23頁。去除掉目錄和年報裡都有的冗餘資訊以後,華創的資訊量大概是安信和開源加起來的兩倍都多,優勢明顯,所以我的讀後感也以華創的為主。(之前寫過一次,但是那次寫的比較籠統,沒有和大家分享細節)
~~~~~~~~~~~~~~~~~~~~~~~~~~~~~~~~~~~~~~~~~~~~~~~~~~~~~~~~~~~~~~~~~
一份研報一般的結構是 摘要,目錄,正文,財務報表預測。
我們先從標題看起:
華創的重點落在了商業地產和消費,安信的重點落在了“固定收益”,因為這個研究員以前的研究重點是債券,開源的重點落在了“雙輪驅動”。
點評:華創的立意最準確,安信的視角最獨特,開源的最普通。
華創提供的有效資訊:
重點落在了NAV上,關注了債務結構,經常性收入/利息支出72%,並且預測接下來兩年裡將突破100%,提到了評級,融資成本,Reits等。
安信提供的有用資訊:
主要落在了債務結構上,其中現金短債比的資料和華創的不一致,因為華創是截止三季度的資料,安信的是截止一季度的資料,我個人覺得華創的時效性更強。
同時安信提到了表外負債和擔保,提到了拿地強度39.2%,提到了今年以來的融資利率下行,發行週期拉長。
點評:更加註重資產負債結構以及安全性方面的分析,提到了表外,視角獨特。
開源提供的有效資訊:
點評:12月出的研報沿用半年報的資料,多少有些敷衍,資訊密度較低,基本上是年報的概括。
~~~~~~~~~~~~~~~~~~~~~~~~~~~~~~~~~~~~~~~~~~~~~~~~~~~~~~~~~~~~~~~~~
說完標題,看目錄,目錄是最能反映一份研報邏輯性的東西,不可跳過。
華創的目錄邏輯:概況——商開——住開——財務——估值。
點評:層層遞進,邏輯閉環,十分嚴謹。
安信的目錄:
安信的目錄邏輯:概況——財務分析方法——財務分析過程——提一嘴經營情況
點評:更偏向於財務化的分析,作為一份完成的研報,似乎不夠全面。
開源的目錄:
開源的目錄邏輯:概況——規模——商開——財務——估值
點評:邏輯不夠嚴謹,似乎是想到哪寫到哪,和以上兩篇相比,略顯生澀。
~~~~~~~~~~~~~~~~~~~~~~~~~~~~~~~~~~~~~~~~~~~~~~~~~~~~~~~~~~~~~~~~
到了正文:
概況部分,看華創的就行了,更詳細,不過都是些年報裡有的資料的整合,得不到新的資訊。
而且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同樣的資料,同樣的表格,只是因為擷取的時間段,不一樣,開源和華創傳遞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訊號。
上面從2014年開始作圖的那個是華創的柱狀圖,下面這個從2016年開始作圖的是開源的柱狀圖,你們單獨看,是不是覺得傳遞的訊號有些不一樣。
1.有關土儲:
華創:
安信:
安信的資料更具體,主要是想說明土儲分佈比較分散,風險可控這個問題。同時安信提供了靜態利潤空間的資料,從這個資料看,和新城管理層提到的2021,2022年結算淨利率承壓也是對的上的。
還提供了週轉週期的資料。新城從開工到預計竣工時間平均2.5年,這個資料和常識是符合的。但同時表裡列出的其他房企,比如保利高達4.5年,我個人對這個資料是覺得存疑的。
點評:三份研報裡有關土儲乾貨最多的,值得反覆品讀。但是由於資料來自券商內部,部分資料的準確性我個人保留看法。
開源:
開源的和華創的大同小異,多了個綜合體佔比。
2.有關拿地:
華創:
資料非常全面,有拿地金額和銷售金額的比值變化,有拿地面積和銷售面積的比值變化,按照週期分成了以年為週期統計的,以月為週期統計的。更為可貴的是還和同行進行了比較,並且按照2019年的資料降序排列,新城在眾多房企中異軍突起,一枝獨秀,肉眼可見的拿地力度。而後又和同行對比了拿地均價和銷售均價的比值,以及拿地的城市能級分佈。
點評:全面,客觀,多角度,全視野,資料詳實,無可挑剔,拿地資料看華創的就夠了。
安信:
點評:對比之下,資料略顯單薄,缺乏明確的結論性判斷。
開源:
開源的拿地資料,把華創的一張圖直接給拆成了兩個。而且和華創一樣,標出了住宅的拿地均價走勢和綜合體的拿地均價走勢,從中可以發現綜合體拿地的巨大優勢,在住開用地拿地價格一路走高的同時,綜合體拿地價格反而一路走低。非常直觀的一個圖,應重點關注。
點評:個人感覺有借鑑的成份在裡面,把華創的一張圖直接拆成兩個,這操作有些抖機靈啊。
3.有關吾悅:這部分華創是碾壓性的優勢,安信和開源的可以基本忽略掉。
首先介紹了地區分佈。
然後按照季度的吾悅可供出租面積及增速,已出租面積及增速,穩步增長。
接下來是按照開業年限進行分類的租金變化,疫情的影響已經基本恢復。
然後是按照地區劃分的租金走勢圖,斜率大致相當,並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差距。
點評:我個人認為這裡的資料樣本容量太小,只有8個廣場的對比,不到已經開業的吾悅廣場資料的10%,代表性不足。
接下來一個些常規的資料我就不提了,但是這個圖很重要,需要重點看。經常性收入/利息支出,快速攀升,而且兩年內就會突破100%,屆時新城的估值肯定會有大的提升。
最後以四張同業對比資料收尾。新城從租金收入來看,行業第四。從廣場數量來看,行業第二。從單個商場的租金收入來看,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最後提到了GRA(商業建築面積,即總建築面積—地下停車場面積),新城和寶龍都在8萬方不到的水平上。這都是我從以上圖表中得到的有用資訊,當然了,每個人看法不同,僅供參考。
開源也有個資料值得一看:
主要是從開業第二年起統計租金的複合增速,吳江吾悅一舉奪魁,前兩天申請ABS的武侯吾悅墊底。(金主爸爸應該看不見這裡吧)
點評:華創對吾悅的分析堪稱精彩,雖然有些地方略有不足,但是瑕不掩瑜,是目前為止所有研報中對吾悅理解最深刻,最準確的,強烈推薦觀看原文,筆者由於篇幅所限,不能一併搬運。
總的來說,對於公司經營的情況,三份研報在住開部分各有所長,安信的土儲分析,週轉資料都非常到位,華創對拿地的資料更為詳實,而到了商開部分,華創的優勢是一騎絕塵的,其他兩家基本都有些隔靴搔癢的感覺。
~~~~~~~~~~~~~~~~~~~~~~~~~~~~~~~~~~~~~~~~~~~~~~~~~~~~~~~~~~~~~~~~~
下面來看財務分析:常規的營收淨利潤什麼的我就不提了。
華創:
毛利率有所下滑,三費基本平穩,少數股東損益有所上升,ROE高位執行。
點評:三費那裡使用柱狀圖效果更好,可以更直觀的看出各費用間的關係。
預售款高度鎖定未來業績,且鎖定率持續走高,業績確定性更強。預收款增速高於營收,佔總資產的比例也在逐年攀升,存貨有保證,穩中有升,推盤潛力大。
點評:這裡的圖80和圖81可以不用列出2020q3的資料,因為結算的特殊原因,2020q3的資料不具有參考價值,容易給人造成預收賬款大幅下降的錯覺。
點評:融資利率這裡的資料不夠詳實,可以看安信和開源的資料。
接著華創討論了新城的長短債比,權益銷售/有息負債餘額,存貨週轉率和EBITDA/利息支出。具體的資料和排名,圖中都有。我就不囉嗦了。但是有個地方大家要注意,龍湖集團的排名,以及龍湖集團的資料。所以為什麼龍湖能享受這麼高的估值,那必然是有道理的。新城以後的資料必然是要向龍湖靠攏的,只是需要一個時間的沉澱。我最羨慕龍湖的地方就是一發債都是十年十年的,融資渠道真的很暢通。新城什麼時候也能發出十年十年的債,那就真的是太好了。
最後華創用一張ROE的排名結束了財務分析,也算是對新城的一個總結吧。
點評:多用同業對比來講述道理,含蓄有力。但是和前面的商業地產的分析,以及拿地情況的分析對比,沒有給人驚豔的感覺。
安信:這研究員是研究債券的,所以在這一部分的表現非常不錯。
接下來,安信放了個大招:
最一手的資料,做成了最直觀的圖表,明明白白告訴你:新城發債成本總體下行,期限變長,新城正在龍湖化。
這兩張表格就是安信這份研報的精髓所在,把他看懂了,其他內容不看也可以,如果沒有把這兩張表格看懂,整份研報相當於白看了。
個人投資者分析能力再強,對情報的蒐集篩選是比不上機構的,這兩個表格真的是用心了,給安信的研究員加個雞腿。
開源:
沒啥乾貨,唯一有亮點的內容就是這個新城發債詳情,不過安信也有類似的內容。
總結下:財務部分華創的比較全面,也是常規資料,安信給出的資料更專業,時效性更強,這兩家各有所長,需要補充著看。至於開源,照貓畫虎,不看也罷。
~~~~~~~~~~~~~~~~~~~~~~~~~~~~~~~~~~~~~~~~~~~~~~~~~~~~~~~~~~~~~~~~
接下來是估值:報表到現在,安信和開源已經基本完畢了,只剩下最後的財務預測,我就不貼出來了,到時候年報出來自然會分出高下。
但是華創的估值才剛剛開始:
華創是用NAV估值法估算的。結果是1595億,合每股71元。
這1595億怎麼來的?用2019年末的淨資產384億+以2019年12月31日為基準日的住開NAV增值955億+以2019年12月31日為基準日的商開NAV增值256億=新城控股的NAV1595億。
所以搞清楚兩個資料就好了,住開的955億NAV怎麼計算的?商開的255億NAV怎麼計算的?
住開NAV955億增值:
研報裡只有關鍵引數的假設,和最後的結果955億,省略了中間的計算步驟,我給大家大概說一下:
住開的NAV用的計算方法是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法(wacc)。
一般來要先假定引數,算出wacc,然後一個樓盤一個樓盤的預測售價,按照GFA(總建築面積),權益比,竣工時間,算出總的利潤,最後按照時間一個一個的貼現,算出當前的折現淨利潤,最後把這些樓盤加一起。
就是高階一些的數地流,數盤,一般機構都有軟體,輸進去關鍵引數,自動就把結果生成了。
像新城這麼多的盤,把計算過程展開的話,估計研報又得多個五六頁了。
點評:這引數假設的比龍湖的融資利率高了整整兩個點,龍湖的長期融資成本假設是6%,短期假設給的是4%,我覺得不至於,以後隨著利率的下行,新城的融資利率會和龍湖的縮小到兩個點以內。個人覺得955億偏保守了。
商開NAV256億增值:
這個表格的邏輯是非常清楚的:
1.假定吾悅廣場未來幾年的開業數量
2.假定吾悅開到2025年停止擴張,數量保持在228個(我個人覺得非常保守,無論是開業速度還是最後的總量)
3.按照2019年的吾悅資料,根據數量推測每年對應的租金收入(新舊分開測算)
4.按照67.6的毛利率推測毛利潤
5.用毛利潤減去營業稅和費用得到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
6.用EBITDA減去CPAEX(資本性支出)和所得稅得到FCFF(自由現金流).
7.把所有年份的FCFF的現值加起來,得到NPV
8.用NPV減去現在賬面上的吾悅公允價值,得到吾悅NAV的增加值。
到第5步這裡估計大家都能理解,就是用吾悅數量推測租金,用租金收入算出息稅前利潤。
那麼為什麼還要減去CPAEX呢?因為他這個模型是單獨測算的商開,所以吾悅的資本性支出的帳就算在了EBITDA的頭上。
然後再把所得稅減去,才能得到FCFF。前面兩年由於租金收入比較低,所以FCFF是負的,很正常。
最後直接套公式就行了.
點評:開業預測偏保守,2021年只預計了20家,總量也只控制在了228,所以吾悅的估值總體上是偏低很多的。
同時,筆者注意到該估值的時間基準點是2019年,而現在2020財年已經馬上要結束了,按照該表格的資料,吾悅的NAV又增加了70億左右,合3元/股。
~~~~~~~~~~~~~~~~~~~~~~~~~~~~~~~~~~~~~~~~~~~~~~~~~~~~~~~~~~~~~~~~~
總結陳詞:總體上來看,華創的研報水準非常高,資料很全,雖然某些估值方法有可能過於書生意氣,但是邏輯的連貫性,資料的齊全度,幾乎無可挑剔。唯一令人遺憾的是少了些時效性更強的資料,比如新城最新的融資動向。
安信的研報在財務分析以及融資結構上的判斷獨樹一幟,對於土儲,週轉都提供了很不錯的資料,視角獨特,財務方面是其長處。
相對而說,開源的研報看起來什麼都有,仔細一讀什麼都沒有,而且很多圖形,資料,和華創的相似度極高,相信開源的研究員也是仔細研究過華創的研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