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張歡 寧波新經濟觀察 2017-11-06

東京灣區由“一都三縣”即東京都、神奈川縣、千葉縣和琦玉縣所組成,包括東京、橫濱、川崎、千葉、橫須賀等幾個大中城市,是日本最大的工業區,佔日本總面積的3.5%。2015年,東京灣區GDP總量達1.8萬億美元,聚集了日本1/3人口、2/3經濟總量、3/4工業產值。目前,日本三菱、豐田、索尼等年銷售額在100億元以上的大企業近50%都聚集於此,是日本製造業的核心區域。

一、東京灣區產業概況

從三次產業看,東京灣區以三產服務業為主導,二產工業次之。目前,東京灣區服務業占主導地位,GDP佔比達80%以上,主要為高階製造業提供服務的金融、貿易、工程服務、研發等生產性服務業;第二產業佔比不足20%,但目前仍是日本全國製造業的核心,工業產值佔全國的3/4以上。

圖:2015年東京灣區三次產業結構

從工業結構看,東京灣區高科技製造業與重化工工業並駕齊驅。目前,東京灣區製造業主要為3C電子消費品、精密機械、汽車製造等高附加值製造業,以及石油煉化、鋼鐵加工、印刷等重化工工業。

二、東京灣區製造業概況

(一)製造業發展歷程

東京灣區製造業是隨著東京城區產業轉移發展起來的,20世紀60年代,東京都已步入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此時便開始實施“工業分散”戰略,將一般製造業外遷至距離不遠的東京灣區。至此,東京灣區工業發展拉開序幕,歷經從初級加工工業到重化工業再到高附加值製造業的轉變。

圖:東京灣區製造業的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20世紀60年代前):東京都實施“工業分散”,機械加工、電器生產、食品加工等一般製造業向東京灣區轉移,東京灣區進入初級加工工業階段。

第二階段(20世紀60-80年代):此階段東京灣區在港口優勢、與城市相隔的優勢下,石油化工、鋼鐵冶煉等重化工業發展起來,成為日本最集中的重化工業區域。

第三階段(20世紀80年代後):隨著東京灣區(尤其是臨近東京的京濱工業帶)科研人才集聚、城市功能慢慢體現,重化工工業逐步向外擴散,開始發展精密機械、電子資訊等高附加值、低汙染的製造業,同時大範圍佈局服務於製造業的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

(二)製造業佈局

目前,東京灣區形成了京濱、京葉兩大工業區。其中,京濱工業區以電子資訊、精密機械製造為主,工業產值佔日本全國的40%,成為東京首都圈產業研發中心。京濱工業區臨近東京城區,集聚了NEC、佳能、三菱電機、三菱重工、三菱化學、豐田研究所、索尼、東芝、富士通等許多具有技術研發功能的大企業和研究所,以及慶應大學、武藏工業大學、橫濱國立大學等高校,為高階製造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京葉工業區以石油煉化、鋼鐵等工業為主,是世界最大規模的液化石油氣儲備基地、日本最大的材料與能源生產基地。京葉工業區較京濱工業區發展起步晚,又與東京都市圈相隔較遠,目前產業仍以重化工為主,但已規劃向知識密集型產業轉型。

圖:京濱(左)、京葉(右)工業區

三、東京灣區製造業發展借鑑意義

(一)基於各區域長板,打造錯位發展的產業佈局

灣區土地空間有限,充分拉長優勢長板形成合理的產業空間分佈最為關鍵。東京灣區在產業空間分佈上表現為叢集發展模式,根據周邊城市功能在不同階段的演變,不斷進行產業轉移和產業升級。如,東京都產業佈局從傳統工業化時期的一般製造業、重化工業為主的產業格局,逐漸蛻變為以對外貿易、金融服務、高新技術等高階產業為主,同時又與京濱、京葉工業區緊密互動,促使每個產業集聚平臺形成合理化、專業化分工格局。

(二)制定產業准入門檻,從源頭控制能耗排放

東京灣區在發展初期,由於大量發展重化工業,造成嚴重環境汙染問題。隨後,東京灣區便實施“先汙染、後治理”戰略,開始整治灣區各種綜合能耗排放。一是制定產業准入門檻正面清單,從源頭上控制汙染行業進入;二是圍繞准入產業制定細分產業政策,進一步支援現有產業快速發展。

(三)創新引領,形成良好的產學研執行體系

東京灣區工業區建立了專業的產、學、研協作平臺,同時,日本將原來隸屬於多個省廳的大學和研究所調整為獨立法人機構,從而賦予大學和科研單位更大的行政權力,進一步建立更有競爭活力創新體系。此外,政府營造環境鼓勵企業創新,每年企業研發經費的投入佔日本R&D經費的80%左右,通過“產學研”體系的協調運轉,發揮了各部門聯合攻關的積極性,也使得京濱工業區不斷集聚高科技研發機構和企業,帶動製造業轉型升級。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辛巴威財長力挺辛巴威元,稱津元與美元兌換匯率將達到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