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家好,我是竹子,
關於年金險要不要買,怎麼買,其實一直都有人問。
首先,我覺得年金險是有必要買的,當然前提還是在配置好保障類產品之後,還有閒置的資金可供使用。
很多人會糾結年金險的收益跑不贏理財投資,而忽略了風險本身。
買年金險,其實說白了,就兩點:
1.為自己提前準備一份現金流,不會太多,但是至少,在想到若干年後每年會有一筆錢進賬,心裡會踏實很多;
2.幾萬甚至十幾萬的錢,砸到別處聲響都沒有,還可能血本無歸,但是買了年金險,時間和複利會幫助財富自然增長,不會很多,但是一定會變多,最關鍵是穩。
想清楚這兩點,也就基本能接受年金險這一險種了。
至於年金險怎麼選這個問題,從某種角度上來講,確實不是很好回答,因為在我看來,年金險的選擇因素比重疾險要多得多,更加帶有私人感情。
比方說,買重疾險、醫療險,我會更看重產品自身的價效比,對公司實力、品牌可能就關注一般,但買年金險,可能首先需要關注這個公司的長期穩定性、品牌調性等等,
簡單點說,就是直覺上喜不喜歡這家公司。
說了這麼多,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一款最近發現的還不錯的年金險,有興趣的繼續往下看。
02
聚開心養老金(定投)版,承保公司是國華人壽,
產品主要特色如下:
1)1元起投,隨時可投
相對動輒幾千/年、或幾萬/年起投的傳統年金險來說,聚開心可以說足夠的友好了,可以1元起投,能滿足不少財務水平中等偏下的使用者需求。
此外聚開心可隨時投、或者周投、月投,繳費十分靈活,不限投入金額,不限投入次數,不限繳費期限,今天手頭緊就少買一點,明天手頭富餘多則多買一些,都不是問題。
相比傳統的年金險,一年交一次或躉交一次,金額都非常高,每交錢一次心就痛一次,聚開心劃整為零、保費任選,可以讓投保人“痛感”減少的同時,還增添一份為未來做理財規劃的滿足感。
2)提供身故保障
領取日(60歲)前身故,至少100%返還保費;
領取日後身故,返還金額為累計已交保費扣除累計已給付生存保險金後的餘額與保單價值的較大者,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小明30歲,準備養老,一次性給自己投保20萬的聚開心養老險,
那麼從60歲開始,他可以每年領33656元,
假設在80歲的時候,小明不幸去世,這個時候他一共已經領取了673120元,
另外還可以一次性領取到一筆身故金:271056元,
兩者加起來一共可以拿到944176元,約為總保費的4.72倍。
相當於你活著的時候可以持續拿錢給自己養老,死了還能留一筆錢給子女。
3)領取方式靈活:多種領取方式,支援月領
相比於長期儲蓄,一次性領取的年金產品,聚開心支援月領,這種方式的好處是讓每個月的生活都更有計劃和品質保證。
在60週歲後,可按約定每月領取一筆定額養老金。
另外,聚開心最高投保年齡是75歲,如果是60週歲後購買,度過猶豫期後,即可享受第一筆養老金。
03
聚開心這款產品整體比較簡單,沒有萬能賬戶,沒有分紅,投保人可以獲得的收益主要來自養老金本身,非常穩定,
IRR最高可以達到4.07%,預定利率是4.025%,目前這型別的產品市面上已經不多了,所以大家且買且珍惜吧。
至於具體的IRR,一取決於我們的壽命,二來影響IRR的因素有很多,一款產品並不僅僅對應一個IRR值,
IRR的數值高低受投資年限,領取年限,保證領取年限的限制。一般來說,同一款產品中,投資年限越長,領取年限越短,產品的IRR值就會越高,
04
再說回養老保險本身,很多人第一眼都是衝著回報率去。當然,回報率肯定是越高越好,但我覺得更關鍵的還是“累積”和“穩定”,
累積養老金就好比蓋房子,考慮到安全和穩定,保險是很穩的地基。
一,它能守住我們的血汗錢。
買一個養老保險,每年交多少錢,到了約定的時間,每年領多少錢,都是合同裡寫好的,不管經濟環境怎樣,都不會影響你拿的錢。
二是,讓你擁有存錢的自律性。
民生有四大問題,教育、醫療、住房、養老,其中,四大難題中養老的時間線又是最長的。但現在存在的普遍現象是,很多人到了年紀才開始琢磨養老的事,
這與我們的國情有密切關係,
上一代人,流行養兒防老,收入不多但兒女不少,把大半輩子的積蓄都花在了子女身上,
可現在時移世易,80後、90後小家庭基本都倡導少生優生,拿竹子身邊的朋友來講,提倡丁克的也不少,這種情況下,日後養老基本就要靠我們自己,
但養老意識這件事,我們這代人大部分都是一個缺失或者拖延的狀態,二三十歲的時候,總覺得養老是一件很遙遠的事,等到年紀一大,收入與支出開始呈現明顯的不對等。
所以,為了避免日後臨時抱佛腳,我覺得提前做好養老計劃是一件不會出錯且應該去做的事。
拿國華聚開心這款產品來講,雖然不能保證它的收益是最高的,但它的靈活之處就在於可以1元起投,而且隨時可以追加,
一方面有利於我們養成存錢的習慣,二來也能積少成多,把資金補充到養老資金中,非常適合低風險投資者和儲蓄能力低的朋友。
總之,
希望大家都趁年輕多存點錢,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有錢的老太太老頭子,有尊嚴有底氣地生活,讓照顧自己的家人也有勇氣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