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到底什麼是結構性理財,什麼是結構性存款,即使是經常在銀行存款和理財的人,可能也搞不清楚這兩者之間的關係與區別。結構性理財一直屬於小眾理財品種,銀行的發行比例以及購買人群都不算多,但今年結構性存款突然火了起來,很多銀行大力推薦,並打著存款保本保息的旗號,事實真的如此嗎?

今天給大家普及一下,結構性理財和結構性存款到底有什麼關係和區別。

一、關聯及相同之處

1、發行銀行都需具備衍生產品交易資格

並不是所有的銀行都能發售結構性產品的,近期出臺的資管新規及理財新規意見稿明確重申,只有具備衍生產品交易資格的銀行才能發行結構性產品。雖然這一規定之前就存在,但是仍然有部分銀行違規發售結構性存款,不過近來監管加強,那些沒有衍生產品交易資格的銀行已經停止發售結構性存款。

2、都被劃分在銀行理財裡面管理

結構性理財和結構性存款,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一個是理財,一個是存款,照理來說,結構性理財被劃分在銀行理財裡面,結構性存款應該被劃分在存款裡面管理,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由於結構性存款的特殊性,沒有專門的監管條例,目前大部分銀行都將結構性存款劃分在銀行理財裡面管理,比如門檻和銀行理財一樣,都是5萬元,在“中國理財網”上都可以查到銀行理財的發行情況,首次購買之前需要線上下網點做風險評估問卷等。10月份以來,理財門檻下調,部分銀行的結構性存款門檻也降至1萬元。

但也有少部分銀行例外,比如部分地方性城商行的結構性存款在“中國理財網”上就查不到,民營銀行的結構性存款起點普遍是1000元,也無需到線下網點面籤。

3、收益率都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到底什麼是結構性?

結構性理財和結構性存款都掛鉤衍生產品,如股指、股票、黃金、外匯、利率等,收益率往往是一個區間,有收益上限和收益下限,兩者之間的差距有時還不小。比如有的結構性產品預期最高收益率能達到8%甚至10%以上,預期最低收益率只有0.5%或1%,甚至可能是負值。

到期之後具體達到什麼收益率,要看產品的收益規則,也就是根據掛鉤的產品在觀察期內的表現而定。

舉個簡化的例子:某3個月期結構性理財產品掛鉤黃金,如果在觀察期內黃金價格在265-275元/克之間波動,到期收益率就是8%,期間只要黃金價格曾經低於過265元/克,到期收益率就是4.5%,期間只要黃金價格曾經高於過275元/克,到期收益率就是1%。

從黃金最近的表現來看,不能保證3個月內黃金價格一直在265-275元之間,比如前陣子就曾突破過275元/克,這樣就只能達到預期的最低收益率1%。

結構性理財分為理財+期權兩部分,結構性存款分為存款+期權兩部分,兩者的到期收益率都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在“結構性”或“期權”方面,兩者的性質是一樣的。

二、區別

雖然都是結構性產品,但是結構性理財和結構性存款仍然存在著本質區別。

1、結構性理財不保本,結構性存款保本

結構性理財屬於銀行理財,有保本也有不保本的,但根據資管新規,銀行理財要打破剛性兌付,投資者要自負盈虧,以後所有的保本理財都要退出市場,這意味著結構性理財今後也將都不保本。

結構性存款底層資產大部分都是存款,雖然在銷售方面劃分在銀行理財裡面管理,但是在記賬方面卻是算在存款裡面的。雖然不保息,但是所有的結構性存款都是保本的。

2、結構性理財收益不穩定,結構性存款能大概率達到收益上限

上面說了,結構性理財和結構性存款的到期收益率都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但是概率卻差別很大。

根據融360監測的資料顯示,過去結構性產品達不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在20%-40%之間,其中預期最高收益率越高,達不到的概率越大。

比如結構性產品的預期最高收益率為10%,達不到的概率很高,如果預期最高收益率只有4.5%,那達到的概率就比較高。總而言之,結構性理財產品想要達到高收益比較困難。

不過結構性存款就不同了,能較大概率達到預期的最高收益率。目前國有銀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的結構性存款還帶有“結構性”的成份,但是很多地方性銀行的結構性存款都剝離了“結構性”的成份,能接近100%達到預期的最高收益率。

舉個例子,某城商行發行的結構性存款,如果在觀察期內滬深300指數在2000-5000點之間,投資者就能拿到預期的最高收益率4.5%,如果曾經低於2000點或高於5000點,那麼投資者只能拿到預期的最低收益率1.5%。

從滬深300指數的走勢來看,最近這麼多年都沒有跌出過2000點,也沒有高出過5000點,幾乎就是穩拿4.5%的收益率了。

之前不少銀行的結構性存款都是這種情況,在宣傳的時候打出“保本保息”的旗號。雖然說這種情況從監管上來說是違規的,但是對投資者來說卻沒有壞處。

購買結構性理財有點像賭博的性質,賭對了你就能拿到很高的收益率,但是賭場上往往莊家獲勝的機率更大;結構性存款則是銀行高息攬儲的一種途徑,基本上都能拿到遠高於普通定期存款的利率。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廣告營收太弱+內容成本居高不下,愛奇藝距離盈利還有點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