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前三季度,廣州經濟呈現出穩中有進的勢頭。期間,全市GDP增長6.9%,比去年同期高出0.6個百分點,並高於全國(6.2%)和全省(6.4%)的水平。
除了經濟增速回升,廣州經濟還呈現出兩個特點:一是實體經濟不斷被夯實,工業投資特別是民營和外商投資增速等核心經濟指標顯著回暖;二是新舊動能轉換正穩步推進,先進製造、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的增速可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全球的嶺南文化中心,廣州的文化產業作為一支日益壯大的城市經濟生力軍,正在穩步崛起。
真正的國際大都市,它必須有強大的文化產業,文化產業具有極強的積聚和輻射效應,是撬動城市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槓桿產業”,將為城市帶來了新的可能。
積蓄動能廣州經濟前三季度的亮點,增速回暖只是一個方面,未來增長動能的積蓄才是重點所在。
前三季度,全市固定投資增長21.1%,其中,工業投資增長25.9%,高於總投資增速。在工業投資中,汽車製造業投資一枝獨秀,在恆大智慧汽車、寶能新能源汽車等專案帶動下增長81.7%。
除了工業投資,基礎設施投資也頗為可觀。鐵路運輸業、道路運輸業投資分別增長53.5%和38.7%。
在引進大專案方面,廣州今年以來的成績可謂優異。1-9月,全市新洽談億元以上產業招商專案1163個,簽約專案361個,投資總額8388億元。落地專案159個,其中落地的百億元以上專案11個,包括蘇寧華南電商總部、創維智慧產業創新基地以及恆大等相關專案。
落地的製造業專案54個,佔落地專案總數的34%,主要集中在智慧裝備及人工智慧、新一代資訊科技製造業及生物醫藥等領域。現代服務業專案有105個,佔落地專案總數的66%,主要集中在商務服務業、新一代資訊科技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物流業及金融業。
可以看出,新引進專案呈現出兩個特點。一是落地專案數量和品質可觀,這既說明了廣州公共服務水平的優良,也說明高階要素對廣州青睞有加,投資爭分奪秒。
另外一個特點是選擇性,即廣州在引進產業時有很強的甄別性,城市掌握著產業和專案引進的主動權。
就引進的工業專案而言,它們基本上都屬於那些代表產業變革方向的新興領域,這無疑會更快、更高效地帶動廣州城市經濟的新舊動能轉換。
與此同時,廣州還側重引進那些具有很強積聚和輻射功能的現代服務業專案,它們是將廣州建設成為真正的國際大都市的“槓桿產業”。
一座城市之所以能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始終能夠掌握主動權,充分說明了城市的底氣和吸引力。而這背後核心的原因很大程度來自廣州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
第126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第二期在廣州琶洲會展中心開幕
2018年,圍繞“營造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上出新出彩”要求,廣州制定出臺了《廣州市營商環境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19年,又出臺《廣州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若干措施》。
以上一系列檔案的不斷貫徹和改革措施的落地,讓營商環境不斷得到優化,投資者安心、放心,並有信心,使廣州不斷對高階要素迸發出強大的吸引力。
試金石民營資本是對營商環境最敏感的要素,因此,民間投資的暢旺和民營經濟的快速增長,無疑是營商環境最顯著的試金石。
今年1-9月,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達7042.69億元,佔全市GDP的39.4%,同比增長7.1%,增速比全市GDP增速快0.2個百分點。
選擇城市,用錢投票,最直接的方式是新設企業。1-9月,全市新登記私營企業23.47萬戶,個體工商戶9.33萬戶;截至9月末,全市民營經濟市場主體已達214萬戶,同比增長13.1%。
與此同時,在投資方面,1-9月全市民間投資2112.35億元,同比增長34.6%;其中民間工業投資146.53億元,同比增長44.9%。
外資的信心則表現在生產投資的加碼上。
前三季度,廣州市外貿進出口人民幣7082.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0.5%。其中,進口增長11.8%,表現好於全國和全省同期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廣州市外商投資企業進口1734.6億元,增長11.2%,佔同期廣州市進口總值的50.6%。其中,外商投資企業進口機械裝置達376.7億元,大幅增長92.6%。
為何有超過90%的增長?原因很簡單,主要為外資高新企業購買的生產裝置。大手筆進口高階裝置,加碼固定投資的背後,無疑體現了外商看好廣州、紮根廣州的信心。
要判斷市場力量對城市經濟的信心如何,除了民間資本和外資,另外一個重要的維度是民間消費。而且,它還體現了城市的活力和宜居程度。這一點,廣州一直都是一線城市的排頭兵。
1-9月,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46.95億元,增長8.2%,連續5個月保持在8%以上,高於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增速。
服務業之王如果說工業代表著城市經濟的基本盤,那麼服務業則代表著城市的輻射力。某種意義上講,金融業無疑是“服務業之王”,對於一座城市而言,更是如此。縱觀全球,從紐約到倫敦,從東京到新加坡,沒有一座國際大都市不是金融中心。
究其原因,在於資金是流動效率最高、流動損耗最低的生產要素,因此它的流動能最大程度體現城市在要素爭奪戰之中的真實競爭力。
今年前三季度,廣州金融業實現增加值1619.53億元,同比增長7.8%,佔同期GDP的比重為9.1%。全市實現金融業稅收342.4億元,同比增長2.6%,佔總稅收比重為7.96%。
廣州的綠色金融發展,更是成績盎然。2017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廣東等5省(區)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截至2019年9月,廣州地區銀行機構綠色貸款餘額超3000億元人民幣,在各試驗區中排名第一位。
此外,金融機構和企業累計獲批發行各類綠色債券、新增綠色保險保費收入,都在各試驗區中排名第一位。而廣州碳交所碳配額現貨交易量也累計成交突破1.33億噸,在全國同業排名第一。
9月19日,由英國智庫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共同編制的第2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發布。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體系中,廣州居全球第23位。此外,廣州金融科技表現強勁,排名全球第4,全國第3。
下自成蹊另一支產業新軍是文化產業。
2012年以來,廣州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超過13%。近年來,廣州文化產業發展速度加快。2017年、2018年,廣州實現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分別為1161億元、1260億元,佔GDP比重為5.4%、5.48%。
2018年,廣州文化產業園區達220多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園區)16個。
廣州文化產業依然在路上,一系列文化體制改革措施不斷出臺,這座千年文化名城對高階文化要素的吸引力與日俱增。
為加速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建立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廣州市級財政計劃安排“廣州市文化產業發展獎勵扶持資金”,每年約5億元專項用於促進廣州市文化產業發展。
一大批文化產業領域的大專案也正在緊鑼密鼓地推動之中,包括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專案、大灣區博納影視中心專案以及芒果大灣區總部專案等。
這些專案一旦落地執行,為廣州帶來的將是一個文化產業的完整產業鏈和產業叢集。比如,芒果大灣區總部專案將打造集新聞傳播、內容製作、文旅產業、金融投資和人才交流於一體的合作平臺,將形成強大的集聚力和輻射力。
廣州大劇院上演原創大型民族舞劇《醒獅》
廣州積聚文化產業資源的重要平臺是廣州文交會。“2019廣州文化產業交易會”(簡稱“廣州文交會”)將於11月5日至12月31日在廣州舉行。這是繼2017年、2018年成功舉辦兩屆之後,又一次文化產業交易的盛會。
本次廣州文交會還首次引入超強市場主體,與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實現戰略合作,引入肖邦鋼琴音樂節等高階活動。
文交會期間,除一批重要文化專案將在廣州簽約外,還將釋出“2019年廣州文化上市公司指數”“廣州文化企業50強”等權威排名和指數,進一步開啟文化產業發展的“廣州模式” “廣州經驗” “廣州指數”。
顯而易見,文化產業是廣州城市經濟迸發新活力的截面之一。它具有極強的積聚和輻射效應,是撬動城市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槓桿產業”,真正的國際大都市,強大的文化產業不可或缺。
隨著各種富於創新性的高階服務業在廣州的積聚,廣州的寫字樓經濟成為了全國一線城市的標杆。
以第三季度為例,廣州甲級寫字樓空置率僅為3.7%,比第一季度下降1個百分點,遠低於北京(10.9%)、上海(18.3%)和深圳(21.1%)的水平。
城市經濟的蓬勃,往往發於微處。廣州將營商環境改革作為全市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著力點,不斷推動營商環境優化提升,狠抓實幹,潤物無聲,必然贏得國內外高階要素的青睞。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作者 | 南風窗常務副主編 譚保羅
排版 | GINNY
南風窗新媒體出品
-
1 #
-
2 #
廣州經濟活力強大,韌性十足,抗風險能力強,最具活力的世界一線城市!
-
3 #
廣州要大力發展科技創新,金融,網際網路,區塊鏈,在這些方面要加大力度。
-
4 #
恕我這個廣州土著不能對用世代從容的生活換來的“包容”懷有好感。
-
5 #
竟然這裡沒有深吹廣黑來踩場,太陽從西邊升起
-
6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來自嘲可以。
-
7 #
廣州,三個一線城市之一。
-
8 #
作為就在邊上的廣西人,只能一聲嘆息
-
9 #
不設個金融中心在廣州,一切都是廢話
潮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廣州的發展不需要扶持、只需要不打壓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