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來,在投資和出口增速回落的環境下,消費品市場穩定增長的意義和作用更為突出。雖然經濟增長在放緩,但高品質消費需求卻呈現出上升趨勢,消費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之一。凱度消費者指數的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中國整體快速消費品市場呈穩健增長的態勢,過去12個月平均增速為5.4%, 略高於2018年全年5.2%的增幅。消費升級仍然是市場的主旋律。與此同時,中國消費市場的格局正在發生著顛覆性的變化,消費者對於個性化的需求,體驗和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新零售、高階化、小品牌”這三大趨勢將引領中國未來的快速消費品市場。這些新的消費需求將孕育品牌,渠道和營銷模式的變革,也為不同規模的品牌帶來新的顛覆性增長的機會。以下,我們來總結下近兩年來中國消費市場所湧現出來的熱點,幫助品牌把握新的遊戲規則中的“變數”,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獨特增長路徑。
▍1、新國貨
故宮日曆、大白兔奶糖脣膏、回力球鞋、改良旗袍、老乾媽印上衛衣走上時裝週……這幾年來,以新制造為代表的新國貨不斷受到熱捧,形成滾滾“國潮”。
《2019“新國貨”消費趨勢報告》資料顯示,中國消費結構正發生新一輪的升級與變革,消費者對品牌品質的關注度正在提升,更多高品質、高價值的中國品牌商品受到消費者青睞。與此同時,國民消費觀念也悄然發生轉變,對國貨品質的信任度正在提升。2018年,一二線城市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的消費佔比增速超過進口品牌,增幅高於三線及以下城市。消費新國貨,已經成為年輕人的潮流,開啟阿里、天貓、京東、網易嚴選,不難發現,各種新奇特的國貨產品,讓人愛不釋手,忍不住“剁手”下單。資料顯示,2018年“雙11”當天,天貓平臺上237個成交額破億元品牌中,國貨品牌佔比過半。隨著消費者需求的個性化,國貨從被倒逼著創新到主動創新。比如老乾媽印上衛衣走上時裝週,李寧服裝品牌設計越來越潮,故宮文創不斷將故宮文化元素融入到文具、生活用品等,這些國貨本身的不斷創新,也是國貨吸引國人購買的原因。
▍2、潮牌化
都還記得2019年2月19日那天吧?CHANEL的設計師Karl Lagerfeld離世。那天微博、朋友圈大家都在紛紛發文,悼念這位時尚界帝王的離開的同時,也感嘆一個經典時尚時代的終結。其實關注時尚圈的人應該不難發現,在這一年裡,幾家時尚巨頭同時都在嘗試著新的改變。舉幾個例子:LV的設計師Kim Jones去到了Dior男裝;而Off-White 主理人Virgil Abloh 正式接下了Kim Jones 的職位,成為LV新一任男裝系列的創意總監;曾為Dior Homme和Saint Laurent創造的輝煌業績的Hedi Slimane入駐CELINE等。各家的這些動作不止是設計師們的常規職位更換,而是,讓潮流與經典結合,吸引更多年輕的目光。
再到美妝領域,各大品牌年輕化潮流化也同樣在進行。YSL已經不是你腦海中固有的阿姨級別的彩妝,看看它新脣膏的設計,加入了心型的圖案設計,連禮盒包裝也變成了韓系彩妝愛用的亮粉色的設計,讓人覺得不再高高在上。再比如倩碧,這兩年的科技感倍增,雙V精華,以及今年重磅推出的iD系列,都讓已經“不再年輕”的倩碧重新回到了潮流的巔峰。
電商的蓬勃發展、傳統營銷手段落伍,都導致批發零售行業舉步維艱,奢侈品牌的日子也不好過。未來,伴隨潮牌在時裝週辦秀、與奢侈品牌合作等動作,潮牌將在奢侈品領域將獲得更重要的地位。畢竟2019年了,消費能力高人群越來越年輕化,一成不變的設計,只會使品牌面臨被千禧一代遺忘的風險。所以進行“潮牌化”是必經之路。▍3、產品藝術化經常逛博物館的人不難發現,中國博物館的功能也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從傳統的收藏、展覽向著休閒、娛樂等更為多元化的方向轉變。古舊的博物館一改過去嚴肅刻板的面目,日益變得輕鬆有趣又不失淵雅,而新穎的文創產品儼然已成為博物館新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臺北故宮博物院和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的多種類開發與熱銷,無疑讓業界看到了文創衍生品的潛力。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底,故宮博物院的文創產品共有9170種,2016年為故宮帶來10億元左右收入。2017年故宮文創部線下收入近1億元,線上淘寶網店收入近5000萬,總收入較2016年增長26.7%。
截止2017年,國內已有2500多家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圍繞自己的館藏產品進行IP開發。並且,藝術衍生品早已從過去簡單將作品印在T恤、茶杯、滑鼠墊上的1.0時代,跨入到基於機構藏品本身多維度展示、開發和傳播的2.0時代。在不少藝博會中都不乏時尚品牌、奢侈品的身影,畢竟藝術與大牌的消費群體有著共同的交集。擴充消費的同時,提升雙方的品牌影響力。在2018年的香港巴塞爾上,品牌合作伙伴Dior帶來展覽“Lady Dior AsSeen By”,展示各個著名藝術家對Lady Dior手袋的詮釋,包括知名藝術家Olympia Scarry、Kate Mccgwire、名和晃平(Koheinawa)、黃蘭(Renh Wang)和Sophie Zenon 等作品。
▍4、“顏值”經濟
根據尼爾森的調查資料,中國女性平均護膚時間28.3分鐘/天,超過57%的女性表示有化妝習慣;男性平均護膚時長是24分鐘/天,比女性僅少了5分鐘不到,有22%的男性受訪者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會化妝。與此同時,歐睿資訊諮詢的資料顯示,預計2016-2019年中國內地男性護膚品及化妝品市場的零售額平均年增長速度將達到13.5%,遠高於全球的5.8%;香港貿發局的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內地男性護膚品及化妝品市場的零售額將達19億元人民幣。這些從側面反映出,“顏值經濟”下的消費熱潮已然覆蓋全民。
顏值經濟興起的六大領域
除了追求美貌的本能外,“顏值經濟”之所以能夠興起,至少還包括以下兩方面推動力:第一,日漸增長的收入助力顏值消費升級。瑞士信貸銀行的《2015年全球財富報告》顯示,中國中產階級人群已突破1億人,此時,地位和身份認可需求帶來的攀高性消費心理與對自身形象重視度的日益提升,讓消費者越來越關注顏值消費,從而推動了“顏值經濟”的繁榮。第二,新生代的80/90後正成為中國消費主力軍。BCG的報告預計,到2020年,80/90後新生代的人口占比將達到29.5%,同時貢獻53%的消費;同時,他們的消費力將以年均14%的幅度增長,為上一代人(50/60/70後)的2倍。
▍5、價效比消費
要說2019流行的三大盛事,那無疑:吃榨菜,喝二鍋頭,上拼多多!網際網路時代,憑藉價效比逆襲整個行業的鼻祖中國產品牌是小米,品質高、定價低,小米用足夠高的價效比在被三星統治的安卓機市場殺出一條血路。而完美日記、鍾薛高、喜茶等國貨後起之秀,則將這個特質發揚光大。
美妝行業之所以僕後繼地吸引玩家入局,極高的毛利率功不可沒,成本幾元到幾十元的口紅、眼影,動輒就能買到幾百上千。而以完美日記為代表的平價美妝品牌卻反其道而行之,完美日記在小紅書的官方旗艦店裡,最貴的口紅+眼影盤套裝也不過178元,價格比大部分國際美妝品牌的一支口紅還便宜,大幅的壓縮了毛利率。在2018年雙11促銷大戰中,雪糕品牌鍾薛高用15個小時賣出2萬支定價66元的雪糕。鍾薛高的雪糕定價雖然平均都在在12-18元,但其產品單支成本幾乎都佔到定價的三分之一。完美日記、鍾薛高之所以能夠壓低毛利率做高性價比,除了和小米當初一樣捨棄線下渠道主攻線上渠道之外,這些品牌都找到了價效比更高的品牌推廣方式。▍6、孤獨經濟今年2月份,智聯招聘聯合珍愛網調研併發布了《2018年職場人婚戀觀調研報告》,調研資料顯示:參與調研的職場人中,68.33%處於單身狀態。資料顯示,2018年全國外賣訂單量比前一年增長141%,註冊使用者數增長98%,當下單身男女的宅系生活正是其背後的推手。七夕前夕淘寶“單身商品”成交翻4倍;攜程旅遊一個人跟團人數暴增40%,趕超情侶;淘票票資料顯示,文藝青年“單身”觀影率最高……淘寶上除了鮮花消費環比大漲超90%外,一系列帶“單身”關鍵詞的商品,成交環比增幅更是高達382%。
在北京,主營1-2人小火鍋的淘汰郎前後共獲得2700萬的投資,單身餐飲的市場前景,由此便可見一斑。海爾有一款針對單身人士的小型冰箱,容量只有110升,售價為1280元,和家庭型大容量冰箱的價格相差無幾。可見,單身產品的利潤較大。如果創業者能組織到各類貨源,開設單身產品專賣店,可以吸引不少單身人士。獨樂主義造就了一批產業,一人食、一人租、一人旅行、迷你小家電和小戶型公寓等等。這種“一個人的快樂”及其帶來的全新的生活方式已正式開啟,單身經濟又會成為一個新的創業風口。
▍7、二次元盲盒
▍8、黑科技
▍9、懶人經濟
▍10、養生健身
相關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