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紐西蘭成為首個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倡議合作的備忘錄的西方發達國家。一直以來,中新兩國的發展理念相互契合,經濟互補性強。當前,國際形勢經歷深刻複雜變化,世界經濟增速放緩,保護主義日益抬頭,兩國應深化雙邊關係,尋找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創新方式,以進一步推進區域經濟合作的發展。
一、探索中國——紐西蘭經貿合作新機制近年來,中國與紐西蘭經貿合作保持良好態勢,探討如何加強兩國貿易關係,拓寬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機制,對提升中新未來雙邊經貿合作的品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兩中國產業間貿易仍有增長空間。
目前,兩中國產品持續差異化發展,優勢互補,貿易規模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紐西蘭出口到中國的產品主要是以動物產品、食品、木製品為主的初級產品,而中國向紐西蘭出口的產品中多是附加值較高的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品。以原木材料進口為例,隨著城市化程序推進,未來20-30年仍有15%,約2-3億人將進入城市工作與生活。城市化程序也將帶來更大的住宅需求,傢俱行業釋放巨大需求,進口木材原材料需求相應增長。面對快速發展的資訊時代和通訊基礎設施投資的迫切需求,紐西蘭地廣人稀,通訊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同時電子機電類加工與製造工業發展嚴重不足,難以滿足紐西蘭工業現代化和居民生活現代化的發展需求,這些因素都決定了紐西蘭要大量向中國進口電子、機電類產品。2018年,紐西蘭向全球進口95.8億美元機電產品,其中36.7%來自中國市場。
2018年,中新雙邊貿易額達到182.5億美元,同比增長12.3%。其中,中國對紐西蘭直接投資額達2.6億美元,投資企業約75家,有效推動當地初級產業、食品和飲料行業以及旅遊業、基礎設施和建築業的發展,也進一步拉動紐西蘭的經濟增長。截至2018年底,紐西蘭累計在華設立企業已有2058家,包括食品加工,醫療裝置,化工產品等領域。紐西蘭在華投資不僅豐富了中國產品品類,同時也引進了國際領先技術,帶動了中國相關產業與國際對接,和產品品質升級。兩國相互直接投資額的快速增長將為兩國雙邊貿易額和雙方產業升級都帶來更為積極影響。
2、提升兩國貿易便利化,保持雙邊貿易穩定持續發展。
鑑於“一帶一路”建設涉及大規模的人口與物資的流動,同時也基於紐西蘭領先的生物安全技術,中新兩國可開展 “一帶一路”倡議下貿易伙伴國在生物安全保護與檢測領域的合作; 另一方面,在便利貨物流動方面,“一帶一路”不僅涉及物質性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應涉及貨物清關過程的技術升級建設。中新兩國可加強在聯合電子驗證系統、相互認證安排、供應鏈管理領域的合作。同時,兩國可考慮聯合建立在“一帶一路”網路下的供應鏈樞紐中心,打造高品質的供應鏈體系,以減少運營成本。
3、打造聯接中國—大洋洲—南美洲的“交通網路”。
中國目前是南美第二大貿易伙伴,但由於地理位置和飛機航程的原因,人員往來與商品流通在一定程度上受阻。而紐西蘭地處南太平洋中心,地理位置獨特,可成為中國和南美兩大洲天然而重要的航空樞紐和中途交匯點,為乘客和多式聯運貨物提供比北半球的其他傳統航空樞紐更方便無縫的貨物和人員流動,並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發揮紐帶作用。紐西蘭在海關便利化和供應鏈連結領域擁有世界領先水平,在紐西蘭設定區域性樞紐將為出口商提供更為豐富的貿易路線選擇與更低的物流成本,利用商品流動帶動“南聯”發展,推動中國-紐西蘭-南美國家多邊貿易發展,為三地貿易帶來新的增長點。同時,中新兩國可將南美洲作為第三方市場,開展務實合作,利用各自產業優勢互補,創新兩國合作模式,在實現雙贏的同時,服務南美洲國家的發展需求。
二、推動中國——紐西蘭產業的多元合作近年來,隨著國際貿易摩擦和衝突的升級,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和包括紐西蘭在內的高度依賴全球貿易的發達經濟體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此,中新兩國應該積極探索產業合作的新領域和新機遇,加強雙方市場深度融合以應對國際形勢的不確定性。
1、加強初級產業升級合作將為兩中國產業發展前景帶來全新突破。
紐西蘭國家經濟對於對外貿易的依賴程度高,其中90%的紐西蘭產品用於出口。而紐西蘭對外出口產品結構相對單一,多以資源型產品為主,來自於農業、漁業、林業等低附加值的初級產業。出口的動物製品、農產品和木製品雖然產量較高,但由於處於價值鏈低位,附加值較低,對經濟發展貢獻不足,同時也為環境帶來負面影響。以乳製品為例,2018年,紐西蘭出口產品77%來自初級產業,其中乳製品佔比40%左右,但對國家GDP貢獻僅有不到5%,於此同時,紐西蘭碳排放量高達50%來自於畜牧業。
在此情況下,紐西蘭產業亟需升級轉型,從傳統初級產業向價值鏈上游攀登。但紐西蘭並不具有發達的現代工業,現有的基礎設施及生產裝置無法滿足提高附加值的生產需求,政府對基礎設施升級投資也相對不足。中國在輕工業製造和農貿產品加工領域具有相對優勢,無論是從生產製造環節,供應體系,線上線下市場營銷體系,對紐西蘭都有著重要的借鑑意義。在紐西蘭由初級產業向加工製造業轉型的程序中,中新兩國應加強基礎設施領域合作,鼓勵中國企業向紐西蘭市場投資設廠,既有益於紐西蘭產業升級,為當地經濟發展尋找新增長點,同時也有助於國內資本“出海”,推動國內企業“走出去”。
2、在當前複雜的國際形勢,應深化高新技術產業合作,加強人才交流。
中美貿易摩擦中,美國主要對中國的電子資訊、生物製藥等產品增收關稅,同時也對中國實施了相對嚴格的零部件及技術出口管制。紐西蘭正在加速形成全球最健康的科技生態系統,技術創新活躍,並在生物科技、林業科技、人工智慧等領域的研究實力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紐西蘭可充分利用其高新科技優勢,並作為中國進口的替代市場和技術替代國,以進一步加強兩國在科技創新領域合作與交流,同時豐富自身出口產品種類。
兩國可合作搭建科研人才交流網路、建立科研人員交流機制、共建聯合研發中心及海外創新中心。目前,中國相較其他發展中國家研究成果轉換率較低,長期處於10%左右,而紐西蘭政府一直以來鼓勵企業界對科學研究的投入,推動科技成果向產業界轉移,提高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紐西蘭科技創新體系對中國科技成果轉化有很強的借鑑意義。
3、探索兩國在綠色能源,海洋經濟與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合作。
太平洋島國可在“21世紀海洋絲綢之路”和“一帶一路”建設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由於這些國家產業型別相對單一,經濟較為脆弱,自然資源成為這些國家發展重要依賴。中新兩國在與太平洋島國合作中,不僅應著眼基礎設施與互聯互通建設,同時應利用兩國在高新技術與可持續發展領域優勢,合力幫助太平洋島國應對氣候變化,提升經濟復原能力。在有效對接“海洋絲綢之路”戰略,推動海洋經濟向更高品質發展的同時,也能為太平洋島國人民帶來福祉,與南太國家共同構建互利共贏涉海合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