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前困境: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當前經濟和金融情形下,小微和民企融資難融資貴的主要問題是資金提供方對於小微和民企無信用評級的 情況下難以預估其投放貸款的風險水平,進而降低放貸意願(融資難),並增加放貸利率來覆蓋資訊不完整、不 對稱下的風險邊際溢價(融資貴)。
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發展有助於化解小微民企信貸難題。供應鏈金融圍繞供應鏈鏈條中核心企業,利用核心 企業的高信用分享給上下游企業,從對上下游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授信變為對與核心企業之間往來業務真實性 和穩定性進行授信,使供應鏈上的上下游企業(大部分為小微和民企)獲得低成本銀行信貸,契合金融供給側 改革的政策目標,同時使銀行下沉客戶服務群體和服務範圍,增加收益。
目前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尚未解決
自 2017 年開始,小型企業與大中型企業的貸款需求指數開始分化,小型企業貸款指數趨勢波動上升而大中 型企業貸款需求指數波動下滑,小型企業在經濟下行週期環境下依然保持強勁的貸款需求,自 2018 年下半年起, 銀行貸款審批指數開始逐步回暖,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小型企業的貸款需求,但小型企業的融資問題仍未完全 解決,通過單純的傳統信貸業務也無法滿足小型企業的資金需求。
從按企業規模和按擔保方式的國內企業貸款來看,企業規模越小,銀行投放的貸款中抵質押貸款佔比就越 高,對於微型企業來說,56.35%的貸款為抵質押貸款,而大型企業僅有 30.59%的貸款為抵質押貸款。許多中小 企業雖然具有良好穩定的生產經營模式和與大型企業長期的合作關係,卻缺少合格成規模的銀行認可的抵質押 資產,同時缺少正式、長期的財務報表資料,造成銀行對中小企業的放款意願較低。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可以 針對中小企業抵押品少,信用低的問題,利用真實貿易資料作為信用評級標準,利用核心企業信用替代中小企 業的抵押資產作為擔保措施。
當前監管政策支援供應鏈金融發展
面對供應鏈上下游難以下沉、資料共享渠道不暢、政策支援和引導不夠清晰和明確、金融科技運用程度低 等問題,監管層出臺了多項政策支援供應鏈金融的發展。2019 年 7 月 17 日,銀保監會辦公室下發《中國銀保 監會辦公廳關於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指導意見》,要求銀行保險機構依託供應鏈核心企業,基於核心 企業與上下游鏈條企業之間的真實交易,整合物流、資訊流、資金流等各類資訊,為供應鏈上下游鏈條企業、 大戶等提供融資、結算、現金管理等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
《意見》著重強調了:(1)供應鏈金融需要延長金融服務的長度,向上遊供應前端和下游消費終端延伸; (2)建立核心企業准入標準和名單動態管理機制,核心企業承擔最終償付責任的應全額納入核心企業授信統一 管理;(3)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加強對上下游企業中的小微、民營和涉農企業的支援力度,落實好不良貸款容忍 度政策;(4)鼓勵金融機構積極應用金融科技技術,創新發展線上業務,重點把握物聯網在風控體系和區塊鏈 在交易環節的重要作用。
二、解決之道:供應鏈金融目前的主要模式圍繞核心企業上下游,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主要有為上游企業提供的應收賬款質押貸款和保理融資,為核 心企業自身提供的存貨質押貸款和倉單質押貸款,為下游企業提供的預付款融資,以及應收賬款清收、企業資 信調查、貨款結算等中間業務。
目前的供應鏈金融資產業務中,銀行更關心的是上游賣方企業的相關業務,而核心企業更加強調於下游買 方端的業務。
上游賣方業務中,作為銀行來說,應收賬款業務的債務人為信用等級較高的核心企業,且應收賬款業務不 牽扯到產成品的質押或權屬轉移,產品結構清晰,付款路徑簡單。但對於核心企業來說,當前普遍存在拖欠對 上游的應付賬款,核心企業可以通過其強勢地位,在合同約定付款時間後繼續違約拖欠一段時間且期間不支付 違約利息,若通過供應鏈金融,則需要繳納拖欠期間的利息成本。
下游買方業務中,對於核心企業來說,下游買方的預付款融資可以提升下游買方的進貨能力和進貨意願, 使核心企業提前鎖定大筆訂單並提前收到貨款,改善自身現金流。但對於銀行來說,倉單質押牽扯到產成品的 倉儲和管理問題,以及質押品價格波動造成的信用風險,產品和債務權屬關係較為複雜。
除傳統供應鏈金融業務之外,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以及銀行在供應鏈金融領域戰略和打法上的優化提升, 衍生出數字化、線上化、智慧化的創新業務:線上供應鏈金融綜合平臺。通過對大資料、人工智慧、網際網路、 物聯網、區塊鏈的應用和融合,將物流、資金、交易、信用等資訊合為一體,提供授信、保理、擔保、結算、 理財等綜合性金融服務
上游賣方業務:應收賬款質押貸款和保理融資
業務模式
截至 2019 年上半年末,工業企業應收賬款餘額達 16.61 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20.99%,應收賬款平均回 收期長達 54.40 天,較去年同期增加 8.9 天。應收賬款餘額的快速增長給應收賬款質押貸款業務帶來了巨大的市 場容量空間,而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的快速攀升表明核心企業對上游企業愈加強勢,賒賬行為更加嚴重,上游 企業通過供應鏈金融進行融資來改善現金流狀況的意願也隨之增強。
銀行為上游企業提供的供應鏈金融主要分為應收賬款質押貸款和保理業務,其本質均是利用上游企業資產 中核心企業尚未支付的應付賬款為上游企業進行融資。從定義上,應收賬款質押貸款指企業為補充生產經營中 的流動資金需求,以其對債務人的應收賬款進行質押,從銀行獲得一定金額信貸資金的授信業務。而保理業務 指上游企業將其現在或將來的基於其與核心企業所產生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商,由保理商向其提供資金融通、 資信評估、銷售賬戶管理、信用風險擔保、賬款催收等一系列服務的綜合金融服務方式。
應收賬款質押貸款和保理業務主要有 3 點不同:
其一、根本區別在於應收賬款債權是否轉移。應收賬款質押貸款和保理融資應收賬款質押貸款僅質押應收 賬款不轉移債券而保理融資業務中上游企業將應收賬款債權轉移給保理商。
其二、銀行是否立刻獲得質押物權益。在應收賬款質押設立後,除非債務人償還主債務發生違約,否則債 權人不能通過執行質押而享有質押物的任何權益。但在保理交易中,銀行有權立刻直接收取保理費用並獲得所 購應收賬款項下的權益。
其三、是否具有對上游企業的追索權。如果設立質押擔保,即使債權人不選擇執行質押,其仍然有權向債 務人主張關於主債務的權利。但在保理交易中,分為有追索權保理和無追索權保理,對於有追索權保理,銀行 有權在核心企業出現信用風險時要求上游企業對其應收賬款進行回購;而對於無追索權保理,銀行在核心企業 出現信用風險時,除了獲得所購應收賬款的收益之外,不能對被上游企業主張任何索賠權利。
風險管控
應收賬款質押與保理業務都是基於上游企業的應收賬款進行的,主要的風險點是核心企業的信用風險和獲 得質押品後無法全額回收資金投放額的風險。因此銀行一般採取以下手段進行風險管控:
其一、強化貸前調查。一般應收賬款涉及面較廣、調查任務繁重,銀行需要調查上游企業和核心企業雙方 的生產經營情況和現金流情況,應收賬款的情況、以及資金的回籠情況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調查。
其二、嚴守應收賬款入池標準。建立嚴格的應收賬款入池標準,嚴格把控應收賬款的真實性、確定應收賬 款能否質押、價錢是否合理、核心企業是否確權、資金回籠路徑是否合理。
其三、確定合理的應收賬款質押率。一個合理水平的質押率能夠保證銀行在核心企業出現信用風險以後能 夠收回部分或全額資金投放額,應收賬款質押率取決於其品質和核心企業的信用等級,通常在 20-60%之間。
其四、加強期間管理。對於期間核心企業的匯款,要遵守約定採用應收賬款專用賬戶,加強對企業應收賬 款回籠資金的監督管理,防止回籠資金挪作他用。
此外,根據債權是否轉移,銀行對於應收賬款質押貸款和保理業務這兩項業務在重點考察核心企業的信用 水平的同時,在對上游企業的風控上側重點也有不同。對於應收賬款質押貸款來說,因為債權未轉移,銀行更 關注上游企業的經營情況和現金流情況,而對於保理業務來說,特別是沒有針對核心企業信用風險的無追索權 保理業務,銀行更關注和應收賬款本身的風險屬性,包括應收賬款的真實和合理性以及貸款期間應收賬款的回 籠渠道及時和合規性。
核心企業業務:倉單質押和存貨質押貸款
業務模式
截至 2019 年上半年末,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達 4.18 萬億,較去年同期增長 1.46%,產成品週轉天數達 17.20 天,較去年同期增加 0.80 天。相較於應收賬款餘額與平均回收期的快速攀升,產成品存貨累計值和週轉天數過 去幾年呈波動上升趨勢,鑑於存貨超過 4 萬億的體量,仍給企業帶來了更大的現金流壓力,尤其是經營規模較 大的核心企業,利用自身較高的信用等級可以將存貨存入指定倉庫轉化為倉單,利用供應鏈金融產品進行融資, 緩解存貨對現金流的壓佔效應。
銀行鍼對存貨主要提供的供應鏈金融產品為倉單質押和存貨質押貸款,其本質均是利用借款人將所擁有的 存貨存放至指定倉儲企業獲得倉單,再通過倉單向銀行申請融資。
倉單是倉儲企業在接受借款人的委託後,將貨物受存入庫以後向借款人開具的說明存貨情況的存單,然後 借款人通過將倉單質押給銀行以獲得融資,而銀行實質上獲得了提取倉儲物的權利。從具體操作上來說基本按 照以下流程:
(1)借款人與銀行簽訂《銀企合作協議》、《帳戶監管協議》;倉儲企業、借款人和銀行簽訂《倉儲協議》; 同時倉儲企業與銀行簽訂《不可撤銷的協助行使質押權保證書》。
(2)借款人按照約定數量送貨到指定的倉庫,倉儲企業接到通知後,經驗貨確認後開立專用倉單;借款人 當場對專用倉單作質押背書,由倉庫簽章後,借款人交付銀行提出倉單質押貸款申請。
(3)在銀行稽核後,簽署貸款合同和倉單質押合同,按照倉單價值的一定比例放款至貨主在銀行開立的監 管帳戶。
(4)在存續期內,貸款實現正常銷售時,貨款全額劃入監管帳戶,銀行按約定根據到帳金額開具分提單給 貨主,倉庫按約定要求核實後發貨;貸款到期歸還後,餘款可由借款人自行支配。
(5)銀行或與借款人簽訂回購條約,在出現風險事件後要求借款人強制回購存貨。
存貨質押是指借款人以存貨作為質物向信貸人借款,為實現對質物的轉移佔有,信貸人委託物流企業或資 產管理公司等成為第三方企業,代為監管和儲存作為質物的存貨。從流程上,與倉單質押貸款流程類似,主要 區別是在借款人將貨物送到指定倉庫後,倉儲企業開具的進倉單是以金融機構為寄存人而非借款人,這也說明 了存貨質押實質上不再是倉單提貨權利的質押而是完成了存貨所有權從借款人到銀行的轉移。
風險管控
倉單質押和存貨質押貸款業務中,價格風險和操作和道德風險各有 3 個風險點。
對於價格風險:
其一、存貨價值評估風險。對於有些流動性較差,市場報價不透明的存貨品類,銀行不是該行業的從業機 構,很難確認存貨價值評估的合理性。目前主要依靠第三方評估公司進行價值評估和管控。
其二、存貨價格波動風險。大宗商品類的存貨和金融市場緊密掛鉤,價格波動幅度大,在質押率過高時容 易爆倉而借款人不願及時補充的情況。目前主要依靠控制質押率水平,對於波動幅度大的大宗商品給予更低的 質押率。
其三、存貨處置風險。銀行不是該行業的從業機構,無法及時、快速的處置質押標的。當出現風險事件, 銀行需要處置質押標的時,沒有合適渠道以合理價格進行出售。目前銀行主要委託倉儲企業或第三方銷售機構 幫助進行處置,但倉儲企業或第三方銷售方也可能存在經驗不足、沒有渠道的困境。
對於倉儲過程中的操作和道德風險:
其一、倉儲企業管理風險。銀行不可能親自派人去做質押標的的日常監管,因為費時費力也不專業,所以 銀行肯定會委託倉儲公司負責監管。很多時候因為大筆存貨的物流費用較高,或者針對特殊存貨倉儲企業沒有 合適的儲存條件,倉儲公司往往採用監管輸出的模式,即通過派駐倉庫監管員去借款企業自有倉庫,或者借款 企業所在當地的小型倉儲公司倉庫進行日常監督。層層疊加的管理模式,使資料獲取存在滯後性,風險管控標 準和執行存在瑕疵。目前銀行主要依靠選擇合作時間久、有廣泛的倉儲基地和倉儲型別的大型倉儲企業合作,來降低倉儲過程中的管理風險。
其二、存貨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存貨的品質和數量極具欺騙性,外行較難無法辨認貨物的品級和好壞。 借款人可能存在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方式降低存貨品質價值和存貨數量。目前銀行主要依靠只認可標準化程 度高的存貨,並以第三方評估公司進行鑑別,以專業倉儲公司進行精細化管理的方式降低風險。
其三、違規放貨、重複質押。倉儲公司可能和借款人勾結,造成不符合銀行分提單的違規放貨和利用同一 倉單向多家銀行重複質押等問題。目前銀行主要依靠選擇信譽良好的大型倉儲企業合作,並嘗試建立行業間的 資訊共享平臺來降低重複質押問題。
下游買方業務:預付款融資
業務模式
在當前經濟環境,核心企業更為強勢的情況下,下游企業往往需要預付貨款給核心企業才能從核心企業預 定未來商品。預付款融資指下游中小企業為緩解預付貨款壓力,在核心企業將商品存入銀行指定的倉儲公司並 由銀行控制倉單和提貨權的情況下,銀行向核心企業支付貨款,而下游企業後續獲得銷售回款後逐筆繳納保證 金並從銀行獲得新的貨物提貨權。
從交易形式上看,預付款融資與倉單質押融資類似,均是通過將貨物存入指定倉儲企業並將權益質押或轉讓 給銀行從而獲得融資的行為,而存續期也均是通過向銀行存入保證金的方式分批獲得貨物分提單並指令倉儲企 業向下遊企業發貨。不同的是倉單質押的借款人是核心企業,而預付款融資的主體是下游買方,且在存續期間 由下游買方直接將銷售回款打入銀行指定保證金賬戶的方式。
風險管控
預付款融資業務中,與倉單質押業務一樣存在價格風險和操作和道德風險,除此之外,因為預付款融資的 債務人為信用等級較低的下游買方,銀行還要考慮下游買方的信用風險。在商品價格大幅波動時,銀行一方面 要承擔倉單價值下跌,實質質押率升高的風險,另一方面因為商品價格下跌,下游買方向最終消費者銷售的零 售價格也將隨之回落,影響下游買方的貨款回收額。對於下游買方的信用風險,銀行一般採取爭取與核心企業 簽署回購協議或調劑銷售條款,化解下游買方的信用風險。
創新業務:線上供應鏈金融綜合平臺
在傳統的供應鏈金融業務中,無論是上下游還是核心企業的融資,銀行充當的最主要角色往往是資金提供 方,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本金,利潤的主要來源也來自於信貸利息。而在創新業務中,銀行通過搭建與網際網路相 融合的供應鏈服務平臺,集物流、資金、交易、信用等資訊為一體,為供應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提供專業化和 定製化的授信、保理、擔保、結算、理財等綜合性金融服務。
供應鏈金融綜合平臺在業務模式上與傳統供應鏈業務有很大的不同,其主要優勢在:
其一、供應鏈金融綜合平臺往往對接了核心企業、第三方機構和政務服務平臺等資料平臺,在資料底層實 現資料的互聯互通,將審批、合同簽署、蓋章、確權、應收賬款轉讓全部線上化,增加安全性和效率,降低人 工稽核成本和物流費用,提升了業務競爭力。
其二、供應鏈金融綜合平臺使銀行從資金提供方的角色中解放出來,利用平臺綜合化的融資能力,吸引合 格投資機構和個人進行投資,通過應付賬款資產支援票據和應收賬款信託理財產品等資產證券化形式,將底層 資產打包,在企業方和投資方雙向均可賺取手續費、銷售費等中間業務收入。通過業務的輕資產化減少資本金 佔用,提升收益率。
其三、供應鏈金融綜合平臺將原本一個上下游企業和一個核心企業之間的交易貨款融資變為“N+N”的融 資形式,且融資方式、時間和物件更加靈活,更貼合企業的真實資金需求。在綜合平臺上,核心企業可以將應 付賬款以信用形式支付給上游供應商,而上游供應商可以選擇持有到期、向其更上游企業支付債務、或將應付 賬款抵押給銀行獲得融資,獲得銀行融資後又可以通過綜合平臺對閒置未用資金進行現金管理,提升資金使用 率和回報率,降低信貸成本。而銀行在賺取信貸利息的同時,又增加了結算、現金管理、理財等綜合性金融服 務的收入。
其四、一級供應商在以核心企業應付賬款模式償還二級供應商債務後,二級供應商同樣可以按照一級供應 商的模式向三級供應商償還債務、質押應付債款去融資、或持有到期。在此過程中,因為使用的均是核心企業 的信用,解決了信用難以向上下游穿透的問題,更上游的供應商也可以通過核心企業的信用進行融資,解決融 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三、賦能提升:金融科技對供應鏈金融的升級
對於傳統的供應鏈金融業務來說,最大的漏洞和風險點就是不完整資訊下的信用風險和不對稱資訊下的道 德風險,銀行不願針對上下游中小企業展開相關業務或要求過高的貸款利率作為安全邊際。同時,因為供應鏈 上下游貿易鏈條價值高、頻率快、區域廣,利用傳統的資訊收集和處理手段很難在合理成本下獲得真實、有效、 及時、低成本的資訊。在大資料風控、“區塊鏈+物聯網”和人工智慧技術等金融科技的運用將對傳統供應鏈金 融業務中突顯的問題逐一改善。
利用大資料風控系統降低不完整資訊下的信用風險
銀行對中小企業的傳統信貸業務中,因為企業經營規模較小和完善的報表資訊的缺乏,往往依靠的是中小 企業的房產抵押作為單一的信用手段,而對中小企業的運營情況和產業鏈情況掌握不全。發生信用風險後,銀 行又面臨處置抵押品的眾多手續和流程,效率較低。而利用大資料風控系統降低不完整資訊下的信用風險,貸 前審批時利用模板化資訊收集方式,將供應鏈金融風控模式資料化、動態化,通過對客戶財務資料、生產資料、 電水消耗、訂單數量、工資水平、資產負債、現金流量、投資偏好、成敗比例、產品週期、安全庫存、銷售分 配、技術水平、研發投入等海量資料進行全方位分析和挖掘,客觀反映企業狀況,實現實時風險預警的多級風 控效果,從而提高資信評估和審批速度,降低不完整資訊下的信用風險。
網商銀行依託阿里巴巴在電子商貿上的絕對優勢地位,為旗下 1688 市場、天貓超市、菜鳥等商業平臺的上 下游小微企業提供存賒購、應收賬款質押、存貨融資等全系列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基於大資料風控模型,利用 淘寶和天貓等電商平臺的海量資料庫,對借款人進行身份、信用、流量以及庫存、銷量、營業收入等經營狀況 進行要素稽核,並接入金蝶、用友等企業級服務平臺,交叉驗證借款人的綜合經營資訊,通過大資料分析降低 不完整資訊的風險,為小微企業提供線上實時貸款服務,審批過程最快能在 1 分鐘之內完成。
區塊鏈+物聯網模式降低不對稱資訊下的道德風險
區塊鏈
區塊鏈本質上是分散式賬本資料庫,具有加密技術、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點,區塊鏈技術可以提高供應 鏈金融整體的效率和品質,降低信任成本,進而改善多級供應商融資困境。基於區塊鏈的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 可以以節點可控的方式建立一種聯盟鏈的網路,涵蓋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金融機構、財務公司、銀行等貿易融 資參與主體。
通過區塊鏈的分散式賬本,將供應鏈上下游之間的交易資訊納入到統一的資訊平臺,讓參與各方及時準確 的了解資訊,通過共識認證確認交易資訊的準確性,並將有融資需求的企業將合同、債權等證明上鍊登記,可 以保證這些資產權益數字化以後不可篡改、也不可複製。
通過區塊鏈的自動合約系統,在交易之前預先設定好交易程式,在交易完成並通過區塊鏈共識認證後利用 自動合約系統自動完成交易流程,從而提高供應鏈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不對稱資訊下的道德風險。此外, 當發生糾紛時,因所有資訊公開透明且可追溯,舉證容易且可行度高,有利於糾紛的快速解決。
華夏銀行於 2018 年推出區塊鏈+供應鏈產品“鏈通雄安-區塊鏈-供應鏈” ,該產品以雄安集團信用為基礎, 利用區塊鏈平臺數據溯源、行為規範、資金管理等功能,為雄安建設的分包商解決工人工資發放、原材料採購 等資金問題。通過銀企直聯方式與雄安集團區塊鏈專案管理平臺對接,推出“平臺通寶”、“跨行通寶”等產品, 有效打通平臺企業上下游資金鍊和資訊流,為 130 餘家產業網際網路企業量身定製個性化、綜合化、低成本的供 應鏈金融解決方案。2018 年 6 月 15 日發放首筆業務,以“截洪渠”專案為應用場景,為截洪渠總包商中交一 航局的分包商河北某路橋公司提供訂單融資業務,授信金額 400 萬元,首筆訂單放款金額 85 萬元。
物聯網
隨著 5G 商用化時代的到來,“區塊鏈+物聯網”的供應鏈金融模式又進一步的提升了交易系統的準確性、 安全性和運營效率。對於銀行來說,聯網技術解決了動產質押物流和庫存監管問題,降低了銀行的融資成本。 由於質押動產監管難,銀行更傾向於不動產抵押貸款,不願意動產質押貸款,所以造成了動產資產佔比高的中 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而物聯網可以利用感測技術、定位技術與導航技術讓交易環節(尤其是倉儲和貨運環節)變得資料化和視覺化,通過通訊技術將物聯網資料實時上傳到區塊鏈上,降低人工登記資訊時的失誤率和道德 風險,提升效率。
平安銀行在汽車金融領域發展較早,無論是零售業務中的汽車抵押貸款還是供應鏈金融中的汽車行業倉單 質押或預付款融資,金融科技的研發和應用在同業中優勢突出。2018 年平安銀行的汽車金融貸款新發放額 1476.68 億元、同比增長 24.7%,自動化審批佔比達 75%。通過“區塊鏈+物聯網”模式,利用安裝於車輛上的 RFID 標籤、停車場內的 RFID 讀卡器、無線攝像頭、GPS 定位裝置、重力感測器和背後的資料資訊平臺,可以 對動產質押品(汽車)進行實時定位與監控。此外,通過引入區塊鏈資訊互動平臺,區塊鏈的自動化共識認證又確 保各方獲得資訊的一致性和準確性。
在貨物解除安裝過程中,通過重力感測器實時採集入庫貨物的重量,定位裝置實時監測和採集入庫貨物所存放 的倉庫位置資訊,系統通過自動比對前端裝置採集的貨物重量資料與錄入的重量資料判斷是否裝卸完畢。在入 庫貨物裝卸完畢後,掃描裝置對其進行 3D 輪廓掃描,倉單管理平臺根據倉庫位置與貨物資訊等繫結生成倉單, 並對倉單鎖定,啟用報警系統。只要倉單處於鎖定狀態,任何未經允許的操作都會自動生成警報,在後臺直接 提示庫管員。使入庫動產在很大程度上擁有了“不動產”的相關屬性,降低了以假亂真、以次充好、重複抵押等 倉單質押常見的問題的發生情況。
基於大資料的人工智慧技術降低運營和交易成本、提升效率
銀行在傳統業務上不願意對中小企業放貸的原因,除了徵信困難以外,還有較高的成本問題,因為戶均貸 款底,底層資料繁雜,造成單位貸款下資訊統計和風控成本較高,降低了放貸意願。而大資料系統將交易流程 自動化和線上化,通過對企業資料、市場資料、銀行資料與供業鏈資料進行深度分析與實時監測,使銀行及時 獲取企業資金需求,並且精準認知企業經營能力與風險狀態,從而提供更精準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改善了對供 應鏈資訊掌握不完整、不對稱的難題。同時,自動化的流程又大大降低了銀行在貸前審查、貸中審批和貸後監 管上的時間成本、資金成本和人力成本,使原來從成本收入角度考慮並不具有價效比的中小企業信貸業務變得 更有吸引力,提升了銀行對於中小企業的放貸意願。
從中小企業來說,大資料技術也可以幫助上下游企業從網際網路、移動平臺等多種非傳統渠道中及時捕捉以 前無法獲得和歸納統計的客戶與市場資料(產品市場生命週期、盯市價格變化等),這使得許多依靠傳統業務手 段無法完成或成本過高的工作成為可能,提升了中小企業的經營效率和盈利水平,降低了中小企業的不良發生 率,在另一個層面上提升了銀行對中小企業的放貸意願。
四、實踐經驗:各家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例項各銀行供應鏈金融定位
供應鏈金融行業從 2017 年到 2020 年的平均增速是 4.5%到 5%,到 2020 年,國內供應鏈金融的產值將會達 到 15 萬億。相對於其他外部金融主體,以銀行作為外部金融主體的供應鏈金融體現出來明顯的安全邊際,在業 務稽核中強調各類憑證的有效性和真實性,具有嚴格縝密的風控標準和合規要求。同時銀行也憑藉其金融系統 職能和吸儲能力,能夠在提供較低的資金成本的同時,幫助供應鏈企業做好中間環節服務,如:資信調查、匯 兌、結算等中間業務。此外,銀行在供應鏈金融中,因其較高的風控標準,天然的更加偏好於規模較大、資金 資料全、信用背景好的企業。
小微貸業務作為政策大力支援的業務型別,以供應鏈金融模式向上下游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成為各家銀 行均在重點強調的業務模式,而從業務定位來看,大中小銀行的供應鏈金融戰略定位又有不同:
作為國有大行,核心企業客戶眾多,小微貸投放監管政策要求較高,以供應鏈金融模式向中小企業批發式 的投放小微貸款成為大行小微貸業務的重要模式。大行主要圍繞核心企業,利用核心企業的信用等級和信貸額 度向上下游企業發放供應鏈金融貸款。大行接觸的核心企業往往是規模大的國有和大型企業,其上下游的一級 供應商和分銷商的規模相對也較大,信用等級相對也較高,風險較低。但大行往往很難繼續向二、三級上下游 企業繼續穿透,下沉到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更為嚴重的長尾企業客戶。同時,因為政策監管要求,大行的小微企 業貸款利率又必須顯著下滑,在較低的貸款利率水平和傳統業務模型下,大行只能選擇規模較大的一級上下游 企業,而很難涵蓋更下沉的小微企業信貸天然的高信用風險。
作為股份行,靈活的競爭機制和市場化的經營讓股份行最早開始發展供應鏈金融戰略,並在供應鏈金融業 務上深耕近十年,積累了深厚的業務開展經驗和金融科技的應用經驗,在供應鏈業務渠道和產品創新上具有相 對優勢。股份行主要的問題在於貸款利率水平上,很難在信貸利率上和成本低的國有大行競爭,同時網點數量 在全國層面上與大行尚有差距,在當地層面上不如城農商行可以深入當地下沉客群。
作為城農商行,與生俱來的小微銀行定位使得城農商行在小微客戶群體上有較大的優勢,可以深入到供應 鏈二、三級上下游的小微客戶群體。但薄弱的金融科技水平導致了較弱的供應鏈金融風控能力和線上獲客能力, 往往需要與第三方平臺或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制約了供應鏈金融的自主決策和擴張速度;同時當前發達的物流 條件下企業的上下游往往遍佈全國,城農商行在監管要求的地域經營管控下,業務受到了較大的限制,導致了 對於外地上下游企業的不熟悉,降低了異地企業的貸款投放意願,加大了信用稽核的成本。
工商銀行:擁有數量龐大的核心企業客戶
工商銀行供應鏈金融最大的優勢是其數量龐大的核心企業客戶,通過深挖核心企業客戶上下游的中小企業, 不僅可以拓寬工行的客戶群體,也能滿足工行在“兩增兩控”方面的監管要求,以批發式的供應鏈金融業務作 為小微貸的主要投放路徑。2018 年,工行持續完善線上供應鏈融資產品體系,利用區塊鏈技術創新打造核心企 業信用跨層級流轉工具“工銀 e 信”,覆蓋全產業鏈客戶融資需求,並積極拓展現代農業,IT 通訊,醫療、航天 軍工,建築安裝等重點產業板塊線上供應鏈業務。
工行早在 2009 年就發放了國內第一筆網上供應鏈融資貸款,在 2011 年推出成熟的線上供應鏈融資產品, 通過與供應鏈核心企業的 ERP 系統實時對接,將網路融資完全嵌入供應鏈交易鏈當中,大大簡化了傳統供應鏈 融資的業務流程,提高了業務效率,實現了融資的自助化、便捷化和跨區域功能。截至 2018 年 3 季度末,工行 通過福斯、華為集團、奇瑞路虎、中建集團、蒙牛股份等多家核心企業的產業鏈,累計為 1300 戶上下游客 戶發放超過 450 億元的線上供應鏈融資,其中小微客戶佔比近 45%。其供應鏈產品主要有 4 個優點:
其一,通過與核心企業緊密合作,將核心企業的信用向上下游轉移,主要關注交易本身的物流及資金流, 幫助上下游小微企業解決了因押品不足導致的擔保難題。
其二,採用“客戶自助網路化操作+內部自動系統化處理”的業務模式,客戶只需登陸工行網站就可以靈 活、自由地進行融資申請、上傳或確認訂單、提款、付款、還款、查詢等操作,手續簡便,提升了客戶體驗, 滿足了小微企業“短、頻、急”的資金需求特徵。
其三,充分發揮工商銀行渠道優勢,即使核心企業與客戶所在地不同,也能實現“一點接入,全面服務” 的跨區域服務模式,真正適應了現有供應鏈上下游客戶的地區分佈特徵。
其四,實現了融資、商貿資訊實時動態的多方共享,能夠將企業交易視覺化,既方便了客戶,又有利於風 險控制,實現了銀企雙方的共贏。
招商銀行:資訊化基礎好,客戶多資料全
招商銀行供應鏈金融最大的優勢在於資訊化基礎好,積累了大量的運營、交易、和物流資料。自 2014 年招 商銀行將八大行業供應鏈金融綜合到一起,開啟“智慧供應鏈金融 1.0”,之後不斷對智慧供應鏈金融進行創新 升級。目前智慧供應鏈金融已經迭代到 4.0 版本—產業供應鏈金融,通過打造網際網路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投商 行一體化服務,實現對外聚焦產業網際網路和產融結合,對內踐行投商行一體化,開放共贏的供應鏈金融生態圈。 具體來看,招商銀行的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發展經歷了 5 個階段:
第一步:2000 年之後雛形階段
招商銀行推出了“1+N”融資結算金融服務方案,就是現在供應鏈金融的雛形。但業務並沒有大規模展開。
第二步:2013 年之後智慧供應鏈金融 1.0(貿易物流金融)
招商銀行上線智慧供應鏈金融系統(ISCF),在平臺上實現了對健康醫療、電子商務、汽車、物流、通訊、 政府採購、零售商超、要素交易市場八大行業提供行業性解決方案。在此階段明確了向八大重點行業和線上供 應鏈金融的發展方向,業務模式為傳統的中心化模式,銀行以核心企業的信用作為支援,為核心企業的上下游 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在技術層面以不動產抵押和信用評級為基礎,流程上多以線下審批放貸為主,與普通訊貸 產品類似。
第三步:2015 年之後智慧供應鏈金融 2.0(供應鏈金融)
招商銀行在總行層面合併現金管理部和貿易金融部,組建了中國商業銀行第一家交易銀行,推出結算融資 一體化的“智慧供應鏈金融 2.0”版。在該階段完成了業務模式從傳統的信貸產品向供應鏈金融綜合服務的轉變, 從客戶的融資需求入手,深入挖掘客戶在整個供應鏈當中的其他金融類需求,不再將供應鏈金融當做以應收賬 款為抵押品的普通企業貸款業務,而是通過提供結算、融資、資金管理等業務的供應鏈金融綜合服務。
第四步:2016 年之後智慧供應鏈金融 3.0(網際網路供應鏈金融)
進一步適應網際網路、物聯網趨勢,招商銀行推出了“智慧供應鏈金融 3.0”版,基於網際網路基因,將業務中心 真正的轉到線上,主打“全線上化付款代理”、“C+智慧票據池”、“E+融票”、“CBS 投融通”等創新產品。通過電 子化等技術手段對接供應鏈的上下游及各參與者的 ERP 埠,銀行與供應鏈參與者共同合作提供融資服務,平 臺數據的對接也使得動產質押業務更具安全性和價效比。
其中“C+智慧票據池”產品將“小銀行、小金額、短期限”票據入池轉化為可供企業靈活使用的質押項下 額度,助力企業盤活存量票據資產,解決企業的票據集中管理、質押融資的需求。在生態鏈上,推出付款代理 業務,在基建、地產、健康醫藥、網際網路等行業,將核心企業的閒置信用自動傳輸給上游供應商,通過全業務 渠道,批量為上游企業進行保理融資的供應鏈金融綜合解決方案,從而達到降本增效。
第五步:2017 年之後智慧供應鏈金融 4.0(產業供應鏈金融)
自 2017 年開始,招商銀行大力發展金融科技,加快產業互聯網布局,推出智慧供應鏈金融 4.0 版本,打造 網際網路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投商行一體化服務,實現對外聚焦產業網際網路和產融結合,對內踐行投商行一體化 的供應鏈金融生態圈。其戰略思維轉變為以嵌入產業鏈的方式發展網際網路供應鏈金融業務,客戶在哪裡,招行 的服務就在哪裡。在提供融資服務和綜合金融服務的同時,發揮招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應用優勢,向客戶提供 基於 FinTech 的金融 IT 基礎設施和雲服務。
智慧供應鏈金融 4.0 以平臺化為顯著特徵,銀行、供應鏈參與者以及平臺的構建者以網際網路技術深度介入, 比如打造雲平臺,通過資金流、資訊流、物流三維資料風控建模來構建綜合化的大服務平臺;業務模式趨向去 中心、實時、定製、小額,產品則以資料質押為主,藉助於物聯網、人工智慧、大資料、區塊鏈等技術,實現 了供應鏈和營銷鏈全程資訊的整合和共享,同時提升服務能力和效率。
隨著智慧供應鏈金融戰略、金融科技、業務模式的快速升級,招商銀行供應鏈金融客戶數量和融資餘額也 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態勢。截至 2017 年末,有效資產核心客戶數和有效資產上下游客戶數分別為 949 戶和 9450 戶,還原口徑下較年初增幅分別為 142.71%和 70.12%;融資餘額 1853.01 億,較年初增長 91.31%。
2018 年,招商銀行圍繞客戶降槓桿需求大力推廣特色保理業務,通過買方無追保理、聯合保理、再保理等 產品,提升在醫藥流通、基建行業的市場拓展能力。截至 2018 年末,招商銀行國內保理業務量 2,330.67 億元, 同比增長 33.50%,其中,特色保理業務量 445.65 億元。
平安銀行:最早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線上化戰略起步早
平安銀行供應鏈金融最大的優勢在於其實國內業界最早提出並開展供應鏈金融的銀行,積累了豐厚的供應 鏈業務經驗和優質客戶。2000 年 4 月,原深發展銀行(平安銀行前身)廣州分行成立了票據業務專營部門,標 志著貿易融資業務探索階段的開始。2003 年,推出了“1+N”供應鏈融資服務。同時又較早的提出供應鏈金融 產品的線上化戰略,在 2009 年,深發展線上供應鏈金融系統正式投產,成為國內首家提供線上供應鏈金融服務 的商業銀行。近年來,平安銀行在線上供應鏈融資服務的基礎上,創新推出了面對不同企業客戶的拳頭產品。
面向小微和個體戶的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橙 e 網”
2014 年,平安銀行推出“橙 e 網”, 通過與產業鏈核心企業 ERP、第三方資訊平臺及電商等第三方交易平 臺合作,與其交換訂單、運單、發票、收款、商鋪信用評級等有效資訊,整合銀行對小微企業授信所需的“資金 流、物流、資訊流”等關鍵性“價值資訊”。利用平安集團強大的金融科技實力全新構建了小企業金融服務平臺, 在為供應鏈企業提供全鏈條的網路融資解決方案的同時,推出免費的“平安管家”為小微民營企業提供網上商 城、進銷存管理、物流撮合、進出口流程管理等綜合服務。
“平安管家”利用免費的供應鏈和管理服務吸引大量成本敏感的小微企業和個體戶,目前企業客戶數已接 近一百萬。在獲得大量小微企業客戶的同時,應用中各企業大量且高頻的經營資料為平安銀行提供了至關重要 的經營資料,有效補充了大資料風控必須的真實財務資料。
針對產業鏈核心企業及其上游客戶的 SAS 平臺
2018 年平安銀行推出了供應鏈應收賬款服務平臺(SAS 平臺),提供線上應收賬款的轉讓、融資、管理、 結算等綜合金融服務。在 SAS 平臺上,具有優質商業信用的核心企業對到期的付款責任進行確認,各級供應商 可將確認後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上一級供應商以抵償債務,或轉讓給銀行等機構受讓方獲取融資,從而盤活存量 應收資產,獲取融資額度,加速資金週轉,縮短業務週期。此外,SAS 平臺全面應用“平安區塊鏈”、“人工智慧 +大資料”等核心技術,對貿易背景的真實性實施智慧核驗和持續監測,並與中登網資料庫直連,自動實現應收 賬款質押、轉讓登記。
截至 2019 年上半年末,平安銀行的 SAS 平臺供應鏈應收賬款雲服務平臺累計交易量 172.34 億元,累計為 220 家核心企業及其上游供應商提供了金融服務,供應商根據實際運營情況單筆融資最小金額僅 5.2 萬元,有效 解決了中小供應商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基於 AI 和物聯網的汽車行業供應鏈金融業務
在傳統的汽車行業供應鏈金融業務中,供應鏈下游的眾多經銷商常使用線下預付融資業務,業務所有用於 申請融資的訂貨計劃都需要線下稽核,經銷商是否成功獲得銀行出賬、發貨、在途等都只能線下管理,帶來很 大的工作量,操作企業也比較複雜。
橙 e 融資平臺通過智慧客服、智慧進件助手等 AI 技術,優化貸款申請流程,提升客戶體驗,實現全流程的 線上化管理。在原有供應鏈金融預付融資產品的基礎上,客戶可以線上提交訂貨計劃,線上發起出賬申請(不 需要每筆出賬都跑銀行),線上贖貨、線上還款;核心企業可以線上稽核訂貨計劃、線上收款確認。整個融資過 程資料透明清晰,客戶可以很方便的查詢出賬和還款狀態、查詢發貨和在途貨物等資訊,有效解決了下游企業 貸款流程繁瑣、等待時間長等痛點。
同時利用行業領先的物聯網技術,對每個車輛和運輸流程實行全線上化操作與智慧化管控,對質押品實施 實時定位,並對異常情況進行實時預警,極大的降低了監控成本和人力成本。
五、展望未來:發展趨勢和對銀行的潛在貢獻未來發展趨勢
我們認為未來的供應鏈融資將更加的場景化、智慧化、普惠化和輕資產化:
其一、場景化。未來的供應鏈金融產品將更加強調交易的場景,通過整合某一細分行業上下游的綜合交易 平臺,和核心企業的網路平臺合作,利用大型核心企業已有的貿易平臺,深度參與到核心企業交易場景,在擴 大供應鏈客戶服務群體的同時,降低虛假交易業務帶來的道德風險。在交易中強調真實資料支撐的貿易往來中 產生的應收應付賬款和存貨,利用上下游不同平臺和各類第三方平臺進行資料的交叉驗證,確保交易的真實性 和資料的實時性。
其二、智慧化。未來的供應鏈金融產品不僅僅是價格上的競爭,同樣也是服務水平、賦能能力的競爭。小 微企業融資需求不僅僅是融資成本上的需求,也是融資速度上的需求,因為小微企業出現的往往是短期流動資 金不足導致的貸款需求,小微企業資金體量小,對短期流動資金需求具有及時性和突發性。通過人工智慧技術 和大資料手段,加大智慧識別融資能力和智慧處理流程能力,使金融產品提速增效,解決小微企業突發性和及 時性的信貸需求。在服務水平和金融科技服務能力上的提升,有助於銀行進行差異化競爭,尤其是中小銀行在 與低成本的大行競爭中無法取得價格優勢的前提下,差異化的競爭路線才能保證穩定的客源和供應鏈金融服務 需求。同時,人工智慧技術在銀行內部後臺運營環境可以極大的減少重複繁雜的人工處理費用,減低成本收入 比,提高效益。
其三、普惠化。對許多核心企業來說,往往他們的一級供應商和分銷商同樣也是大型企業,而只有通過穿 透一級上下游企業,向更下沉的三四級供應商、分銷商發展,才能真正觸及到供應鏈的上下游中小企業。雖然 戶均貸款額度較低,但是數量卻更加龐大,整體市場規模遠超一級上下游企業。對於信貸業務的需求也更旺盛, 貸款利率的容忍度也更高,有利於提升銀行信貸收益率。
其四、輕資產化。銀行在未來將不光充當供應鏈金融行業的資金方,更是將往整個行業的領導方和管理方 方向發展。通過渠道優勢、資金優勢和金融牌照優勢,將供應鏈產品證券化,在快速回籠資金後可快速發放下 一批供應鏈金融貸款,形成滾動發行,提高資金利用率和利潤率,擴大市場影響力。輕資產化有助於銀行在同 樣資本金條件下服務更多供應鏈上下游客戶,獲得機會進一步通過其他金融服務增加客戶粘性,使之變為銀行 的長期穩定客戶。
對銀行的潛在貢獻
其一、提升資產品質。在傳統信貸業務中,銀行往往關注的是抵押品的品質和抵押率,對貸款的監管往往 只是存在於合同條款約束的層面,缺少對於貸款用途的真正監管,容易產生借款人違規貸款後不當使用信貸資 金的情況。通過供應鏈金融產品,信貸資金與真實的貿易緊密相關,在應付賬款、預付款融資等融資業務中信 貸資金直接發放給上游賣方而不是借款人,降低資金違規使用的情況,提升了信貸的資產品質。
其二、擴大客戶群體。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和新型業務模式,供應鏈金融業務使銀行接觸到更為下沉的客戶群體,雖然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戶的戶均貸款較低,但從總量來看並不低。此外,小微客戶能獲得的金融服務 較少,如果銀行能搶先一步打入小微客戶市場,就可以減小金融機構之間,尤其是與低成本國有大行之間的業 務競爭,有效的提升利潤水平。
其三、獲得定向政策。因供應鏈金融的客戶很多是小微企業,銀行在拓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同時,也將獲 得政策對於小微業務優勢銀行的定向政策紅利,比如定向降準、流動性貨幣工具支援、監管專項指標考核優惠、 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券等。
其四、促進零售轉型。供應鏈金融業務中的小微企業當中,除了小微企業外還有大量的個體經營戶。擴大 對個體經營戶基於供應鏈金融的個人經營貸款可以促進銀行的零售業務轉型。個人經營類貸款的戶均貸款低, 還款能力強,同時採取與個人信用捆綁的方式,違約意願低。
六、投資建議銀行板塊觀點:長端利率下行,助力估值修復建議積極加倉銀行股。
1、全面降準和定向降準並行,提振經濟,提業績提估值。此次降準提高行業淨利潤約 1%,不僅抵消 LPR 負面衝擊,同時繼續修復經濟,改善資產品質,提升估值。
2、LPR 推進將降低長端利率,提升資產品質。
3、流動性寬鬆。全球都進入流動性寬鬆期,美國、歐元區都已經降息;同時避險情緒佔優;另外,中國資 本專案開放程序提速,吸引海外中長線資金流入。
4、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敞口有了對應的解決方案。
其一、鎮江方案落地。使用一般性貸款置換掉平臺貸款,不僅隱性風險顯性化,同時使用低不良率的貸款 置換掉高不良率的平臺貸款,全部貸款的資產品質在改善。
其二、平臺貸款被置換為一般性貸款後,將確認不良,計提撥備,資產的風險有了安全墊。之前平臺類貸 款和非標融資缺少這個安全墊。
其三、平臺公司的貸款利率也將下行,財務支出下降,將改善其經營。之前平臺貸款利率高,非標融資利 率在 8%以上,而今隨著 LPR 的推進,一般性貸款利率下行,在 5%附近,平臺公司的貸款利率將下行,改善經 營。
其四、未來這種模式或許將成為解決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的主流措施。
5、估值優勢。歷史上銀行板塊估值最低點是 0.7 倍 PB,目前行業 0.76 倍 PB,銀行股估值安全墊存在。
中長期重點推薦:招行、平安、寧波、常熟;浦發、民生;上海、蘇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