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作者 | 悠悠

生孩子是最簡單的,難的是後面接踵而來的事。

「正文」

自古以來,教育一直是父母心中的頭等大事。

因此,“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每一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家長們的至理名言,在進入千禧年以後,這樣的心態還被進一步放大。

但想要孩子不在起跑線慢半拍,就得從小抓起,這不,越來越多的家長把目光聚焦在了早教行業。

說到早教行業,不得不先和大家盤一盤行業內最近發生的幾件大事兒!

今年8月4日,#900名家長被早教機構騙200萬#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一度上升至熱搜第 2 位。

涉事機構是總部位於上海,在全國有90餘家園區的知名早教中心——凱瑞寶貝。

熱搜一到位,就有媒體進行了追蹤報道,據經濟資訊聯播記者了解,截止今年8月,凱瑞寶貝在上海的65家門店中,關停的有6家直營店,涉及學費大約有530多萬元,因退錢無門,家長們只能“鬧”上微博;

無獨有偶,10月16日,創辦已有10年曆史、在中國有超過150家的早教中心“愛樂樂享”,也出現了“爆雷”問題。

據介面教育報道,旗下的朝陽大悅城門店的家長們突然收到名為“愛樂排課”微信助手釋出的一則通知,稱因愛樂其他中心問題,大悅城中心暫停營業,具體恢復上課時間未知。

截止10月20日,該店還拖欠購物中心189750元租金未支付,處於欠租狀態。

知名早教機構先後出事,門店老闆失聯閉店成常態,亂象頻發背後原因究竟為何?

其實,在這些現象背後,根源還是在需求上,那早教中心到底教啥了,能讓無數家長心甘情願花這麼多錢把孩子送進去呢?這還得從學前教育的兩大機構開始分析。

01:“前置”的早教行業與幼兒園有什麼區別?

總有人認為,早教機構與幼兒園相差無幾,但實際是:早教機構≠幼兒園。

幼兒園的發展無疑比早教行業更早更成熟,具體有多早呢?

國人最早接觸到的幼兒園其實就是古代的“私塾”,學生5、6歲就可以入學進行“啟蒙教育”。

流程非常之簡單,學生只要通過入學考試,向老師磕個頭作個揖就能獲取入學資格,而這,就是中國最早幼兒園的雛形。

但早教理念與機構並不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它起源於歐美地區,1998年落地中國;

成長初期還靠政策,2002年前後,北京、上海等地開始對學前教育進行立法,商業性的早教機構開始湧現;

2003年後的7年,因“非典”、金融危機等事件,行業出現了大規模的調整和淘汰,倖存下來的教育機構開始注重教學品質與品質;

2010年,悅寶園、美傑姆、金寶貝等一批洋品牌結合國外教學理念,開發了適用於中國寶寶的課程後,規模化的早教中心開始在中國遍地開花;

此外,本土品牌紅黃藍、東方愛嬰的崛起也為國內早教市場成形輸出了一份力量。

此後,隨著時代的發展與家庭單位教育成本的不斷提升,以80後為主體的新興中產階級開始有支付能力,願意花大力氣從選擇一所幼兒園前置到選擇一家優質的早教機構,他們也成為了早教行業的主要目標客戶群體。

不過,早教模式與幼兒園教育模式有著哪些本質上的差別呢?

幼兒園是兒童學習、生活的地方,主要教育物件為4-6歲的兒童,教學時間一般是一學期左右,學生週一到週五會在園,教學目的以提升寶寶智力與獨立能力為主;

而早教機構則強調特色教育,倡導親子互動。教育物件有兒童+嬰幼兒甚至家長,活動週期多數是三個月左右甚至更短,家長可帶孩子定期參加早教機構組織的集體遊戲活動。

每次活動時間為1個小時或2個小時,目的主要是為兒童多元智慧和健康人格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不同的授課方式、教學環境與教學條件讓早教機構從K12教育的激烈競爭中“活著”走出來,並創造出了一個千億市場。

據調查顯示:2017年中國早教行業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900億,在二胎放開的政策之下,這一資料進行了跨越式的增長,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逼近3000億元。

在千億級市場背後,脫離教學本質談商業,行不通;脫離商業本質談教育,走不遠。

那早教行業背後的商業邏輯到底是什麼呢?

02:早教行業的“搖錢樹”

早教行業雖說是新興產業,但它背後的商業邏輯與本質同其他教育機構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其“搖錢樹”也主要為以下幾種:

首先,能提供個性化教學內容與方案,開設專項培訓課程。

在進入機構前,能迅速抓住家長眼球的通常是課程內容,而能控制企業利潤、讓產品溢價的也是課程與教學體系。

以早教品牌的龍頭之一美吉姆為例,在中國,美吉姆開設了三門招牌課程:歡動課、藝術課、音樂課,分別鍛鍊幼兒的行動力、藝術鑑賞能力與音樂鑑賞能力。此外,還有雙語教學,能有效激發兒童的語言天賦。

再比如源於南韓,以美術為主要手段的早教機構——創意寶貝。

機構擁有自有的教學體系與理念,強調讓孩子們在立體創意空間及美術遊戲中感知事物,體驗探索。

與綜合類早教機構不同,創意寶貝垂直化的教學方向,收穫了一大批精準客戶。

此外,紅黃藍在課程設定上也同樣豐富,但在整個教育模式上,我們還是能看到本土品牌與洋品牌教育模式的巨大差別。

其次,是營銷包裝的力量。

營銷包裝是市場推廣的一套語言,因此早教機構會堅持在電梯、商場投放廣告、參與地推以及維護運營家長交流群。

但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既可以增強早教機構的可信度,又能提高機構的曝光率?

選址,就成為了早教機構營銷包裝的重要手段之一。相比路邊的一家門店,走進商場的早教機構不僅能獲取家長的信任度,還能吸引到大批愛逛商場的中產階級消費者。

當然,這也會增加機構的運營成本。

最後,是一個教育機構永遠不能缺少的“硬體”:師資力量。

早教行業面對的通常是0到6歲的兒童與幼子,所以對師資的整體學歷與技能要求會比K12教育其他階段的老師低一些,但這並不代表早教行業教師的綜合能力就差,教育講究教學品質與方法,在早教行業中更是如此。

以目前中國早教行業龍頭品牌金寶貝為例,該機構十分重視教師的綜合能力,除了會在篩選指導師的時統一要求教師的英文水平在6級以上,在教師的就業過程中也會進行線上線下的系統培訓,對教學品質進行評估閉環管理。

▲圖源:中國品牌網

擁有這些“搖錢樹”後,機構利潤有望在短時間內大幅提升。據2018年《中國早教藍皮書》公佈的調查顯示:

一般的早教中心都能在6個月實現收支平衡,12個月能回收成本。投資回報率很高,通常能達到50%以上。

回本週期短、投資回報率高,那為何仍有大量早教機構還在走凱瑞寶貝、愛樂樂享的“老路”?

究其原因,悠悠認為早教機構的經營模式也許需要承擔大部分的責任。

03:經營模式背後的“短板”

早教機構通常實行直營+加盟兩種經營模式,其投入、收益都有挺大的區別。

直營店在前期承擔較大投入,包括場地、裝修、教材教具、師資招聘、廣告營銷等,開業後至少需要1年左右的時間收回成本。

公司可直接控制分店,主要收益源於門店對參培客戶徵收的參培費用,紅黃藍的主要收入就來自直營店的課時費用;

加盟店主要負責日常運營管理,公司提供品牌、培訓和課程資源上的支援,回本快,收益主要源於加盟費和後續權益金提成(部分品牌沒有權益金),而上文提到的美吉姆就是通過加盟店獲取利潤的。

這兩種模式看似精細、盈利能力強,但背後仍然存在不少短板。

1、直營創收,品控雖好,但客單價高,難以走向低線城市。

在直營店中,一線城市的課時費用高於二、三線城市,海外品牌收費高於本土品牌,所以中高階早教品牌課時費通常都在200+元。

高額的運營成本下,給出對應的客單價無可厚非,但往三、四線城市走,機構若堅持精細運營,那管理成本肯定會居高不下;

而且對於消費能力相對較低的三四線居民而言,每月上10節課就要5千元,那可不是一筆小費用呢!

2、加盟圈地,回籠資金快,易於區域性擴張,但負面事件也是層出不窮。

在缺少行業資源與運營經驗的情況下,加盟是一個降低門檻、提高成功率的可行方案。

但在建立機構初期需付出大量固定成本,招生不足則會極大影響加盟店的現金流狀況。如果此時恰好加盟商缺乏經營管理能力,品牌方支援也不夠。

天高皇帝遠,那門店很難說不會自生自滅,最後不僅加盟商投資會失敗,品牌名譽也會大打折扣。

此外,教培行業均是通過預付費為主要收費方式。加盟商若因關店、欠款、跑路,引發蝴蝶效應,導致大量顧客要求退款,那影響將會更加嚴重,很可能致使品牌直接倒塌。

04:結語

“生孩子是最簡單的,難的是後面接踵而來的事。”

對個人而言如此,對企業亦然。

每一位家長窮什麼都不願意窮了孩子的教育;

每一家教育機構都想通過直營+加盟店的經營方式,複製更多門店,但兩者終究都要面對同一個也是最難的問題,就是如何管理與運營你手中的“作品”。

未來,在這個永遠的朝陽行業中,需求量與機構數量無疑是會持續增長的,那玩家們如何解決現下經營模式的短板,在下沉口號喊得最狂的時代搶先佔領低線城市市場、擴大品牌影響力,同時保留加盟“輕資產快擴張”的優勢,將成為各早教機構未來發展的戰略重點之一。

作者簡介:悠悠,資深商業財經觀察員,提供深度新銳的商界觀點,關注行業投資機遇,評析經典案例與人物,為創業者服務。轉載請聯絡原作者授權!

參考資料: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物業會計實務》適合於物業服務企業從業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