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0日,深圳福田區福中三路市民中心C區,深圳市政府辦公會議會場。
在輪到經濟排程議題的時候,時任市長許勤突然插話問了下:7月8號《財富》中文網釋出今年世界500強企業最新排名,我們深圳有家名叫正威國際的企業入選第387位,誰來給大家介紹下這家企業?
偌大的會場,這時候安靜地,連掉一根針都會發出聲音來,幾位經濟部門的主要負責人,面面相覷。
大家都不知道,這家正威國際是哪裡冒出來的?散會後,市發改、工信、稅務等部門連忙組成調研組,來到福田區紅荔西路8133號正威總部。
至此,正威國際以及董事長王文銀才被放在各路媒體聚光燈下。
01
王文銀出生在安徽省的潛山縣,該縣歷史十分悠久,早在西周時,屬於古皖國封地。這裡的山稱皖山,水稱皖水,城稱皖城,就連安徽省的簡稱“皖”也即源於此。
說起《孔雀東南飛》,大家不陌生,被稱為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故事取材於東漢獻帝年間就是發生在安徽潛山,而詩中男主人公是潛山河灣村人,與我們的“世界銅王”王文銀是老鄉。
舊潛山縣誌曾記載:“潛山南鄉,盛行竹編,男女老幼,多精編技,明代舒席,名聞江淮,晚清遠銷南洋”。王文銀的父母親是山溝裡土生土長的農民,家裡的主要收入靠加工舒席。
為了讓王文銀能走出大山,父母倆對王文銀傾注了許多心血,小時候的王文銀也是十分懂事,小時候他每天放學第一件事就是割豬草餵豬,週末不是放羊,就是在田間地頭賣力氣。
從小學到高中成績都十分優秀,而且一心要出人頭地,到城裡上高中的時候,他還叮囑家人要把小學初中書本收集好,他信心滿滿地說,自己將來萬一成名了,這些都是珍貴的資料。
1989年,21歲的王文銀考入南京大學天文學專業,南大天文專業在學術界的地位很高,高到孤獨求敗,直到近些年,北大和中科大的天文後來居上,才與南大天文並列。
南大天文學專業,整個4年時間,每天都是對著浩蕩的星空,王文銀覺得個人在歷史長河裡實在太孤單,而校園裡的他們又像是隱士。
南大天文學畢業後,同班的許多人選擇繼續深造,但是王文銀無心在科研,1993年大學畢業,王文銀被分配,來到了上海高橋石油化工公司。
高橋石化成立於1981年11月,隸屬於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是我國第一個跨行業、跨部門的特大型經濟聯合體。
王文銀來的時候,公司財務每月給他打400元工資,現在看來很低,但是當時收入水平要比市裡一般企業高。
南京大學的牌子,在江浙滬一帶還是十分吃香的,如果按部就班的下去,憑藉王文銀的腦袋瓜,也可以混的風生水起。
此時上海的開發形勢是如何呢,就在前一年,1992年1月最後一天,鄧小平同志乘專列抵達上海,語重心長的告誡說,這是你們上海最後一次機遇了。現在浦東的開發只能進不能退,而且也沒有退路,浦東開發是晚了,這是件壞事,但也是好事。
而此時,南方廣東深圳的改革已經是風起雲湧,在那裡許多做法已經突破傳統的思想束縛、催人奮進革新,效率就是金錢成為了共識。
到底是留下來,在國有企業按部就班的發展,畢竟留在上海,也是個充滿機會的選擇。還是到遍地是黃金的深圳去呢?
這成為擺在王文銀面前的一道難題,他想起了自己大一時候,在南大圖書館看到的莎士比亞《哈姆雷特》“生還是死 這是個問題”。
下海經商是90年代的主題詞,王文銀不想辜負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顯然400元的工資是捆不住他心裡希望的手和腳的。
他第一次露出他狂徒冒險的一面,他寫了封辭職信,從財務那裡拿到了當月的工資,在同事們的惋惜眼光裡,走出了單位。
02
2013年,是王文銀來深圳的第20個年頭,一次,他坐車路過深圳羅湖區,感嘆深圳的變化真是日新月異。
他回憶起,1993年他一腳踏到深圳火車站的時候,這裡還是一棟二層結構的簡陋樓房,黃白色的牆壁顯得很破舊。
火車站前也是亂轟轟的,只有兩路到東門的公共汽車;廣場到處橫七豎八停著一些等人的載客摩托車。南腔北調、光怪陸離在這裡彙集,又在這裡散去。
當時王文銀舉目無親,來的一路上,車子走走停停,除去吃飯,他的口袋裡也僅剩下幾十塊錢。
在火車站小旅館醒來後,王文銀來到羅湖區寶安北路人才大市場,到處都是人頭攢動,各個展臺都在拉人,似乎來到這裡,你就是金子。
那個年代的深圳,真是讓人有種家的感覺,來了都是深圳人,這句話不是隨便留在嘴邊講講的。
而上海卻是對外人戴著有色眼鏡,張口閉口“阿拉上海人”,其他都是鄉下人的感覺,所以同是異鄉人的王文銀天然感到他與深圳十分的契合。
讓王文銀沒有料到的是,讓他找工作受挫的卻是,他一直引以為豪的南大文憑。一個上午下來,不少工廠人事科科長對他南大天文學專業真是嘴上恭敬有加,但就是不予錄用。
當時深圳許多工廠是做“三來一補”,從香港進口原材料,加工出口,再轉入內銷。工種十分簡單,就是要許多來自四川、湖南、重慶的打工妹、打工仔,而不要只會理論的名牌大學生,特別是王文銀頭頂著天文學專業,更是讓他們敬之三尺。
無奈之下,王文銀再次暴露他不按常理出牌的特質,第二天上午,他來到了一家名叫恆都電子材料的的香港企業,當時對外招聘的是倉管員,職位要求中專以上。
王文銀拿出了自己高中畢業證,負責招聘的人事科科長覺得他談吐條理清晰,講話邏輯性強,就馬上錄用了他。
王文銀切身感到文憑有時候並不是硬通貨,有時候人不能走常規路,冒點險說不定會取得出其不意的結果。
恆都電子材料是個香港人創辦的企業,主要是做生產電線插頭,王文銀負責對出庫入庫的材料進行登記。面對眼花繚亂的電線、零配件,王文銀髮揮了他愛思考的特性,在短短的三個月裡,他就像個隱士一樣,暗暗地就把工作流程、各種線路名稱等逐一記在了腦子裡。
每當遇到要底下車間要調貨的時候,配班的其他倉管員要翻閱賬本才知道庫存,而數字已在王文銀的腦子裡飛動。
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1994年春節後的第一天開工,香港的老闆來了倉庫看望大家,隨口問倉庫部的負責人:“節後開工了,現在我們的S415線纜還剩多少數量?”總經理趕緊轉身去翻檯賬,站在一邊的王文銀秒答:“報告董事長,還剩下1252個。”
半信半疑之下,老總讓人核對下倉庫記錄,結果一字不差。隨後老總又問些其他資料,王文銀都對答如流。早在唸小學的時候,他就曾經給校長提過建議。
這天他故伎重演,在現場向老總提出自己改進意見建議,因為他覺得倉庫最能夠反映一家企業執行的狀態。
3天后,王文銀被人事科長叫到厂部,宣佈了董事長的任命,他被委以重任,被任命為庫房管理部總經理助理。
後來王文銀的直接領導劉昭林一次對他說:你從一開始就不是來打工的。劉昭林回憶,在恆都,王文銀眼裡看到的不止面前的一畝三分地,公司的經營、管理,他都很上心。劉後來也離開了恆都,跟了王文銀,這是後話。
在這之後的3年裡,王文銀就像明代的張好古一樣,張好古是連升3級,而他連升8級,一直升到恆都總經理的職位。
在擔任總經理期間,王文銀新點子頗多,首先打破論資排輩,英雄不問出處,10多個年輕人提拔為中層骨幹,同時對銷售提成做了大幅度調整,重點向一線員工傾斜。
自己親自跑銷售,一年跑遍了全國500多家地市,200多天在外面飄著。結果當年恆都的業績就增長了300%。恆都公司的總裁曾經這樣評價王文銀:“大部分人營銷人員是撞牆立刻回頭,而王文銀如果撞到了牆,肯定會在牆上打個洞,然後將洞擴充套件成一扇門。”
許多年後,當年接觸他的人都回憶,“我們不是在跟一個天才對話,就是在跟一個瘋子對話。”接觸過王文銀的人士如是評價。
1996年年底,恆都的財務給王文銀髮獎金,他賺到了人生第一500萬。從一年4800元的收入年收入500萬,王文銀只用了5年的時間。
1997年年初,王文銀帶著500萬,離開了恆都,就像當年他離開上海高橋石油化工公司一樣,也是在同事們異樣的眼光裡,打一輩子工不是王文銀的理想。
03
離開恆都的王文銀,在深圳創辦了攜威電源線廠,專做電源線買賣,因為這幾年下來,他實在是太清楚這個行業的規律了,他知道這些包裹著塑膠皮線的金屬就是金燦燦的金子。
自己出來創業,王文銀知道要謹小慎微,這個時候,他深藏住狂徒一面,把自己隱士的一面發揮淋漓盡致,每天不管多忙,他都要讀一本書,汲取在中國經商之道。
王文銀決定要在市場裡搶得先機,必須先做人再做事,改變當時通行的壓貨款做法,對於上游供貨商他先付款再拿貨,對於下游客戶他先發貨再收款,雖然風險巨大。好在幸運在他這邊,王文銀經營地比較順暢。
所謂厚積薄發,王文銀的成功更大的因素在於他的狼性,在於他能夠從危機中敏銳捕捉到機遇,本世紀以來的亞洲金融風暴、非典、全球金融風暴等3次經濟危“機”,卻是成為他攫取財富的最佳時機。
王文銀就像是一個高明的賭徒,他每一次不按常理出牌的結果,除了再次驗證他的預判外,都帶來不同尋常的豐厚回報。“每一次危機都是一次機遇,讓我們實現了彎道超車。”他曾總結稱。
1998年,王文銀遇到了東南亞金融風暴。就在別人因產品賣不出去苦惱的時候,王文銀卻看到了巨大的商機,他趁著那個機會低價分期買了100臺生產裝置,提前把公司的產能翻了5番。“幾乎十年左右都會有一次全球經濟的震盪,每3-5年中國就會有一輪嚴厲的宏觀調控政策。”王文銀說賺大錢一定要把握住全球的趨勢和格局。
真被王文銀說中了,等工廠建完後的1999年1月,國內4萬億大投資來了,王文銀的工廠第1個月就實現盈利,第3個月,月銷售額就從200萬元增加到1000萬元,王文銀將攜威電線改名為正威國際集團。
第二次是2003年趕上“非典”。同行的企業紛紛放慢投資,此時的正威集團經過多年積累,已在電源線領域嶄露頭角,產品已經基本涵蓋上下游產業鏈的絕大部分。
王文銀想,如果世界毀滅,要錢有什麼用?倒不如賭一把,買礦!他一口氣買了全國的五六家銅鎢礦。
2005年,安徽銅陵一個年產30萬噸銅專案招商,專案需要28億的資金,正威集團年銷售額50多億,自己集團對銅原材料的需求每年才3萬噸。
“錢沒有可以借,但是這個銅礦得不到就永遠失去了,全國每年需要的銅原材料可是300萬噸,都是進口來的,開發這個銅礦代替進口不更好嗎?”
當時有人嘲笑他:“你一個造電線的買什麼礦啊,這不是自掘墳墓嗎?”
這個瘋狂舉動一度遭到合作伙伴和家人的反對,因為在當時,電源線行業的產業鏈條一般只延伸到銅加工部分,而購買銅礦無異於一場有去無回的賭博。
當時,廠房用行業內最頂級的標準德國西馬克裝置,西馬克的裝置要付全款,王文銀跑到德國,跟西馬克的老闆忽悠:“你給我24個月分期付款,我幫你開啟中國市場”。
2009年,全威銅業開始投產。因為王文銀的“頂級”策略,全威生產出的產品的確一流,雖然價格比同類產品高了幾百元,但是每天來拉貨的卡車絡繹不絕。這一年全威銅業營收106億,佔了正威集團營收的91%。
第三次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王文銀再次逆流而上,在銅價暴跌至每噸2萬多元時,連續出手併購了一系列貶值的歐美銅加工企業,買入了幾十萬噸現貨銅。
不僅如此,他還以同比更低的成本,在日內瓦、美國和新加坡設立了日內瓦、美國、新加坡3個海外總部,將一批全球頂尖的行業人才收入囊中,大舉擴張。
隨著危機陰霾的逐漸消散,銅價開始回升,當王文銀以每噸4到8萬元的高價將銅出手時,所有人心裡的大石終於落地,併為之歡呼。這一幕,與“非典”時期的情況簡直如出一轍。
2008年後,在全球行業中越發強勢的正威,年營收呈現出連年翻倍上漲的態勢,從2008年的116億元,3年內一路漲到了2011年的1280億元。
身邊的人十分驚歎王文銀的精力,說他像個機器人一般不知疲倦。6點半起床,在早餐時安排好一天的工作。等到晚上回到酒店,還要開會總結得失,直到深夜。
2012年1月1日,王文銀在自己的筆記本里寫著“只有瘋狂到認為自己有能力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王文銀總結的企業要懂六種“場”(官場、情場、商場、道場、賭場、關係場)中,其中就有“賭場”賭機會。“人生需要抓住幾次別人看不到的機會,才能跳躍”。
啟示:
1.大富秘訣在於掌握大勢。在外人看來是豪賭的王文銀,其實是透視了經濟的執行規律,他發現,每10年左右就會經歷一次全球經濟震盪,每三五年就有一輪嚴厲的宏觀調控政策,而這都是抄底良機。
2.中國的市場永遠是政策市。王文銀對於國家政策也有著深刻的研究。在正威集團內部,有專門部門每天都會對全球報紙進行摘要整理供王文銀預覽,而為了深入研究國家政策檔案,正威還專門成立了政策研究部。
3.財富永遠垂青有準備的人。王文銀對世界前100家銅加工企業、世界探明儲量50萬噸以上的銅礦名單等資訊倒背如流,對於行業的任何情況也都瞭如指掌。